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时间:2024-08-22 16:39:40 记录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

  背景分析:

  这段时间,我班正开始《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探索活动,孩子们对动物表现出很亲近的感情,也喜欢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儿行为实录: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教师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

  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虽然,小班孩子的

  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

  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改进措施: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2

  幼儿活动状况记录:

  “老师,我不会打结。”欣欣一脸的愁容向我请教。“欣欣您已经把毛线的一头串了过去,格外棒,那还有另一头,您觉得应当怎么串呢?”“恩,用毛线的另一头串。”“恩,欣欣很棒。”欣欣听了我的鼓舞话,就接着做玩耍,旁边的谢斯涵就问:“老师,您瞧我打的`结对不?”“您瞧上面的结打在了反面,而您的结打在了正面,您觉得对不?”“不对,我不会改。”她一面瞧着手头的毛线发呆,一面说。“先把毛线拆了,然后再瞧瞧前面的结就是怎么打的,学习下,仿照下,再来试试,好不?”她点了点头。

  行为分析: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放其她活动。”在活动中,很多幼儿由于精细动作进展的还不就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困难,特殊就是打结,串毛线等,都就是细小的动作,靠的就是小肌肉群。所以不但让孩子要学习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舞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制作。通过自己的尝试,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善,都没相关系,只要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就是的。

  后续支持: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供应一块指示牌子,让幼儿依据牌子上的指示来实行活动,削减语言提示。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3

  地点:户外操场

  被观察者:王xx

  观察内容:我和鸭子做游戏

  观察记录:王xx带着鸭子,在安吉梯上走过,突然看到前方有人搭好的跷跷板,于是带着鸭子来到了跷跷板上,当他把鸭子放在跷跷板,准备一起玩耍时发现,鸭子一放好,他用脚一翘,鸭子马上滑落下来,试了三次仍然失败,于是我说:是否可以给鸭子找个座位呢?于是他发现用轮胎代替座位,在让鸭子坐上去前,王xx放稳轮胎后,在跷跷板的一端颠了几下,发现轮胎掉不下来了以后,把鸭子放了上去,玩了一会儿,他也想给自己找个座位,于是,也找来了一个轮胎,自己坐了进去,翘了几下以后,他想让鸭子坐的再高一些,于是又开始重复第一次的`尝试,但自己不再坐进轮胎中,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和鸭子玩耍。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4

  时间:20xx.03.28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对家的寄托,是个温馨的被窝。站在娃娃家门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热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并且各有分工,妈妈在厨房辛勤地做饭,为家人准备午餐。爸爸在书房工作,用电脑呢!哥哥在客厅看电视,哦!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熊大熊二》,不时还露出笑脸,今日天气有点热,顺手把空调开了;姐姐在卧室里摆放着洋娃娃呢,是在帮娃娃换衣服、梳头发吧!宝宝在干嘛呢,在睡觉......

  分析与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爱。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是他们长大了,不在需要这个情感寄托了吗?其实不是,而是教师对他们进入娃娃家太随意了。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娃娃家区域,过于单调,如果能有几个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会有更多的游戏生成,像串门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

  区域名称:

  娃娃家

  观察时间:

  材料提供:

  娃娃衣服、柜子等

  观察记录:

  早餐过后,幼儿像往常一样在音乐伴随下进入了活动区。一进区蔓蔓就发现娃娃家新增了几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兴奋地说:“我也有,这件衣服。”田田听到蔓蔓的说话就走了过来,“小娃娃的衣服”她马上拿起衣服给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个大布娃娃,她一边给娃娃套一袖一边对田田说:“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吗?”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会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针的。”说完,他们各自忙着给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会就给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边衣袖怎么也穿不进焦急起来,田田这时转过来帮蔓蔓,并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里套。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6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我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十分开心.这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我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教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依靠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似理解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我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拟谁的比拟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资料.这样的幼儿缺乏必须的自信心,总认为自我不能单独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靠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资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

  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具有必须的依靠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我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下活动.在我的催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推荐.以直接推荐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取自我所喜爱、兴趣的活动资料.帮助幼儿构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靠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靠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用心、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我,并对她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我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7

  观察地点:美术区

  实地记录:走进美术区,开始画画。却陈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安静地在一处画画,反而和几个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户外活动结束。

  评析:陈志信有时很文静,不够大胆。有时很活泼,户外活动时,他跑的'最快,说话声音也很大,老师没有去制止,目的是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8

  观察对象:子墨

  性别:男孩

  年龄:6周岁

  活动资料:生活活动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不打断别人讲话,耐心倾听的习惯。

  观察实录

  团体活动完毕,孩子们去喝水了,子墨来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教师,我想给小朋友们唱首歌,行吗?”“能够啊!”我十分高兴地回答他。我组织好孩子们,说了子墨的想法,子墨开始唱了,可刚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会”;“他唱得不对”......活动室乱作一团,子墨的歌声被淹没了,只听见嬉笑声。子墨难过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景,教师话说到一半,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经常插嘴,不等教师把话说完就急于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分析记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表现欲十分强,可是不知等待、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话听一半的`坏习惯也凸显了出来。在大班时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措施

  1.组织一些团体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如“传话筒”“听指令做动作”“和我说相反”等等。

  2.班内安排一些师幼对答小游戏:如“小嘴巴—没声音”“XXX—请注意”“听我说—请您讲”等等。

  3.教师自身找原因,要耐心听幼儿说话以身作则。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9

  一、观察情况

  在幼儿园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这个学期我们小班顺利的开展了五个区域活动,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的创设都符合了小班的年龄特点,分别有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钓鱼台、科学区。而本月我将重点的观察幼儿在钓鱼台的操作活动并指导幼儿如何操作,还有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的把钓鱼台区域做得更让小朋友喜欢,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新的乐趣。

  在开展区域活动这个月中,当我创设了“鱼塘”投放小鱼在里面,还提供了鱼竿,我发现了小班小朋友刚开始都很喜欢进去里面玩,尤其是平时很好动的庞博、陈宗鹏小朋友居然能够安静的在那里钓鱼了,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而我在旁边也经常鼓励他们耐心的钓鱼,看谁钓的多。刚开始他们还兴趣勃勃的钓鱼,可是过了几天我发现很少有小朋友去光顾钓鱼台了,我过去问小结、小博等小朋友为什么不去钓鱼台玩了?他们告诉我,老师这个太难钓了,我都钓半天了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跟小光等几个小朋友在钓鱼台里一起寻找原因为什么那么难钓到鱼?为什么孩子们都不喜欢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是:

  1.鱼钩里的磁铁太小了小鱼很难被吸上来。

  2.小鱼嘴里的铁丝太细又小,很难钩到。

  3.鱼塘太浅鱼竿的绳子太长了也是影响钓鱼。

  4.没有固定的挂鱼竿架子,那些鱼竿的绳子是麻绳很容易缠在一起,每次钓鱼都要解很久,都没有兴趣去玩了。

  5.品种太少了,就单单有鱼不好玩,应该还要其他东西。

  二、观察分析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就是喜欢玩,而不是要把玩当成一种任务去做,小孩子刚开始兴趣勃勃的去玩是因为他们好奇,从来没有玩过的,而老师别误以为真的开展成功了,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当我们教师投放东西进区域的时候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投放安排,我们要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幼儿,这样的操作我会感兴趣吗?这样的工具会对我钓鱼有阻碍吗?有时候要多在幼儿角度看待问题,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

  三、措施与结果

  经过跟幼儿们一起沟通讨论,知道了幼儿们不喜欢去钓鱼台玩的'原因,我也反思了自己,因为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设计得没有合理才让小朋友不喜欢玩的,所以我后半段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一的改善,把鱼竿的麻绳子改用普通易解开的绳子,把纸箱弄成一个鱼竿架子,让小朋友们放在那里不易打结,而且还把绳子根据鱼塘的高度适当的剪短了一些,跟小朋友们还一起制作了别的东西投放在鱼塘中丰富幼儿操作。磁铁和铁丝也改变了一点了,现在小朋友在里面玩得很开心,我也将会跟踪到底,一路观察幼儿,随时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跟他们做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制作,一起发现问题。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0

  观察记

  纸杯搭搭乐

  幼儿姓名:

  中二班部分幼儿

  幼儿年龄:

  5岁

  环境:

  教室里的建构区角

  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时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建构游戏,能初步感受分工的乐趣,体验合作搭建的快乐。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各自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游戏,其中小董、周周在建构区选择了纸杯开始搭建,其他几个孩子则又选择了一些泡沫积木与纸杯一起搭建活动,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搭建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孩子们游戏。

  开始小董和周周正在专心的搭建着。这时在一旁的小杰突然走过来“哗啦”一下推倒了他们的成果。周周急了,站起来直跺着小脚嚷起来“老师,老师,小杰把我们的杯子推倒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杯子散了一桌,小杰躲在一旁,偷偷的看着我。泡沫搭建区的小倪跑来说:“没关系,推倒了我们可以再来搭一次啊,小杰,你帮我们一起建城堡吧”

  听小倪这么一说周周不闹了,小杰也笑了,加入到了搭建的队伍中,他们有的运输,有的搭建,玩的。可开心了,渐渐的城堡搭的好高好高。周周和小倪搬来小椅,站到上面继续搭建。

  这一举动被小杰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着周周说“小心哦,我来扶你”大宝也跑来说:“我来给你们递杯子吧”。看到他们合作开心的游戏,我在一旁朝竖起大拇指。最后他们玩起了城堡公主的游戏呢!

  分析评价:

  1.通过建构游戏,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对建筑成果的审美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他们在游戏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小倪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发生的矛盾、冲突到后来的互相关心,都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4.伴随着游戏的进程,孩子们将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成了表演游戏,游戏中他们又将纸杯想象成城堡围墙,玩起了公主王子的游戏,非常投入。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1

  观察对象:姜涵润 阮怡泽 王雨欣 黄文烁。班级:小(2)班 时间:20xx、5、22 观察区域:美工区 观察者:魏晓静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2

  时间:20xx.11.7

  区角名:表演区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梓源,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分析与反思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梓源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观察情景

  今日区角活动时,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细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观察分析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措施与结果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日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我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可是之后却发生了好几件事:

  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

  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应对这幅场面,我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样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类!它可悲痛类!”没人反应,最终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

  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看!我那里有奥特曼!可好看类!”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终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

  4、书然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他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我的反思:

  应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当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构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我的行为给自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3

  南南来到“小鸡吃虫”的游戏区域,他先数了数小鸡身上的点子数量,“1,2,3。”数好之后,他就在草地上捉了三条虫贴在小鸡身上。之后,他又数了数,给每个小鸡都贴上了与点子数量相应的虫子。

  接下来,他又进行了第二次操作,这一次他有意识地把相同颜色的虫子贴在了一只小鸡身上(个别有出错),但是数量是正确的。完了之后,他发呆了一会,没有继续下一步的操作。

  过了一会儿,他站了起来,跑到隔壁小朋友那里开始拿他的虫子贴在自己的板子上,剥来剥去,一会贴自己这里一会贴人家那里……

  南南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掌握了5以内的数数。

  第二次操作能够按照相同颜色摆放,这也说明南南的分类能力较好。

  两次操作之后,南南的兴趣下降了,注意力分散。对活动开始失去了兴趣。

  掌握5以内的数概念是小班数学目标中的一条,看南南的操作,他已经掌握得较好,没有更难的挑战,所以他的兴趣递减,显得无所适从。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尝试投放5以上的数数。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4

  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10月21日

  观察对象:龙浦、嘉诚

  观察场景:娃娃家

  观察情景

  午时,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做游戏,龙浦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给妈妈打起了 .这时,嘉诚看见了上去就抢,嘴里还说着:给我打一个,给我打一个.龙浦不让.两个孩子立刻要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齐玩,要别人的东西要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立刻走过去,说:嘉诚玩具是龙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吗?嘉诚虽然不抢了,但仍不甘心地看着龙浦手中的,我灵机一动,找来班上另一部并大声说:铃嘉诚快来接,爸爸找你.嘉诚快乐地跑来了,拿起:爸爸,你在上班吗?我把幼儿园搞的乱七八糟的听着嘉诚可爱的话语,我笑了!

  简单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为满足自我的需要不能控制自我的情绪与他人发生争抢,我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矛盾化解,保证了游戏活动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游戏情绪!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5

  观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观察对象:“娃娃家”的五位幼儿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5日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小三班教室 “娃娃家”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也要了当妈妈”,原来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经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欣欣和萱怡:“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萱怡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欣欣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钲文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泓博”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梵希点点头说:“我家也是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萱怡来当‘妈妈’, 欣欣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萱怡最终当上了“妈妈”, 欣欣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观察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自己选择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调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区域观察记录小班09-30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0-26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1-08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7-11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分析11-25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实用)07-07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优选)11-08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11-03

区域观察记录小班(热)07-22

[推荐]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