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时间:2023-11-01 15:34:28 记录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汇总15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

  情况分析:今天,我们吃的是面条。凯磊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凯磊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勺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汇总15篇]

  行为分析: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凯磊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奶奶喂养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鸿铭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鸿铭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鸿铭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鸿铭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鸿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鸿铭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通过鸿铭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2

  观察记录: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佳宇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策略: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渴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3

  游戏时间到了,甜甜来到了最喜欢的便利店,当起了便利店老板。她刚整理好自己店里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物品,便利店里就来了客人,原来是贝贝家里要来客人了,爸爸马旭来卖点东西,他很着急地对甜甜说:“老板老板,我家里要来客人,我要买点蔬菜和水果。”

  甜甜一听,赶紧喊道:“别着急,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来帮你拿。把你买东西的篮子给我,我给你装好。”“我要买丝瓜、韭菜,还要买点草莓……”爸爸马旭一边催促一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一阵紧张安排后,老板甜甜递过篮子对爸爸马旭说:“你要的东西我都装好了,快回家烧饭吧。”爸爸马旭拎起篮子就回家了。可不一会他又返回了便利店,“老板,我要的豆腐干怎么没有给我呀?”“我给你了呀!在篮子里呢。你找一找啊!”“没有。”“给了……”两个孩子就这样争执起来。

  不一会儿,妈妈晴晴来了说:“我看见豆腐干在篮子底下。”妈妈说完拉起爸爸的手两个人回家了。弄得甜甜愣愣地看着这爸爸和妈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便利店没有顾客来光顾,甜甜便很没精神地在一旁边玩耍起来。

  今天的便利店显得有些冷清,除了贝贝家爸爸来买东西以后,老板真得很空,突然甜甜想了好办法,开始朝娃娃家、美食林喊:“喂,季冰宇,你的美食林里要不要买点好吃的给顾客吃?”“朱欢,快带你的宝宝来我店里买玩具呀!我店里有很多新玩具呢。”她这么一喊,娃娃家美食林开始沸腾了,孩子们一个个斗拎着篮子来到了便利店,便利店里一下子挤满了人,娃娃家、美食林却冷清起来……

  【分析】

  甜甜虽然是这个学期刚转过来的孩子,但她在班里是属于较活跃的一个孩子,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语言交往也很频繁。在游戏中,她根据自己生活中买东西的经历,模仿老板的样子招呼着顾客,并很热情的`为顾客挑选、摆放,游戏的开始两个孩子模仿地很真实。但是游戏中间,两个孩子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导致他们争执起来。此时,我并没有立即介入,正好贝贝妈妈的出现,化解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观察中我也发现甜甜能积极参与游戏,创造游戏情节,哪怕是无事可做时还能想到去拉客人,可以说减少了自己的无事可做,这点可以肯定。但是她使用的方法欠妥,她的这一招呼可影响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还有美食林中游戏的孩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说甜甜的一声喊基本打破了其他游戏区中的宁静和有序,要想再让他们回到正常游戏中来已经相当困难。

  【指导策略】

  1、游戏评价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去便利店买东西的具体流程。还有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去便利店买东西?是怎么买的?买完东西怎么办?娃娃家里谁负责看守?让幼儿回忆自己平时和大人去超市的情景,从而了解一些店主和顾客的工作,也了解爸爸妈妈的分工。

  还有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去便利店买东西?是怎么买的?买完东西怎么办?娃娃家里谁负责看守?让幼儿回忆自己平时和大人去超市的情景,从而了解一些店主和顾客的工作,也了解爸爸妈妈的分工。

  2、当顾客和老板发生误会时,应该怎么解决?争吵还是相互谦让?也可以老师及时介入帮助,示范给幼儿看,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3、当便利店里出现冷清,老板无所事事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老板整理自己店里的一些物品,

  还可建议他们看看书,甚至可以进行上门服务,先电话联系,再上门“送货”等等,送完后再返回医院必要时老师可以充当顾客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离场,脱离游戏时,作为观察者和游戏支持者的教师,可以巧妙救场,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比如发现娃娃家空了,无人照看时,师扮演客人,去娃娃家敲敲门,故作大声地喊:“有人在家吗?我来做客了。”那在便利店的幼儿会及时回到家中来招待客人,这样为游戏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桥梁。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4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一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5

  观察地点:小班教室

  观察对象:石xx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来了解幼儿不愿吃饭的原因,并用合适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吃饭,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观察实录:小班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适应了,但是在吃饭方面我们班的幼儿还是需要加强。石xx小朋友在我们班上是吃饭还可以的,但是最近发现他吃饭时很爱发呆,还时不时地告诉我:"老师,我不想吃了。"每次问他原因,他都不说。一次,无意见听到他说饭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告诉他:"以后吃饭你能吃多少就尽量吃多少,但是不能骗老师,老师给你盛多少饭老师是知道你能吃完这些的,知道吗?""我知道了。"现在他吃饭都会给我看碗里还有多少饭,每次表扬他后,都会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爱吃饭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己不爱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饿,甚至是觉得碗里的饭太多,有一种胆怯的心理。

  2、针对这一情况我鼓励他吃饭,同时也会经常在他座位附近看着他吃饭。

  观察效果:

  幼儿是需要经常鼓励的,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他吃饭时发呆的次数少了,尽管吃的很慢,但还是很有进步了。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6

  观察背景:

  对蜗牛非常感兴趣,喜欢观察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观察目标:

  观察了解幼儿对蜗牛的兴趣与认知。

  观察过程分析与措施:

  7:40入园:蜜蜜今天第一个就来到了幼儿园,和老师亲切的打招呼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脱外套,叠衣服然后装入衣服箱子里,装好后,就来到了植物角,她先是小心翼翼的用手把蜗牛上面的盖子打开,然后探着头往里面看,看了一会,转身对我说:“黄老师,蜗牛在哪呢?”我说:“是不是藏在苔藓下面了,你可以用镊子把苔藓扒开看看。”蜜蜜听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然后拿起旁边的镊子,轻轻地把苔藓加起来一些,然后大声的说道:“蜗牛真藏在下面。”这时陆陆续续也来了很多的小朋友,他们也跟着一起看着,蜜蜜还开心的跟身边的麦子说;“蜗牛喜欢捉迷藏。”然后她们两个都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9:00户外前:先喝完水,整理好衣服后的孩子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自主活动,蜜蜜又来到了自然角,这次她还拉着麦子和她一起,这次的小蜗牛没有“藏起来”,而是爬在了盖子上面,蜜蜜对旁边的麦子说:“你看蜗牛爬出来了”。说着她还用手摸了一下,蜗牛瞬间缩了回去,麦子也学着摸了一下,蜗牛整个缩到壳里面了,这时旁边的羽真看到也要用手摸,蜜蜜赶紧伸手阻止,说:“别摸他了,蜗牛都害怕了。”这时户外的'音乐想起了,蜜蜜看着蜗牛,然后转身拉着麦子去排队了。

  11:50午饭后:今天的蜜蜜很快就吃完了午饭,送碗洗手后,就又来到了植物角,这次的小蜗牛爬在盖子上,蜜蜜认真的看着,一会还拿来了放大镜,对着蜗牛又开始看,我问道:“蜜蜜,你都看到了什么?”蜜蜜说:“蜗牛的身上白白的,上面有很多的花纹。”说着她用手指了指,但是没并没有碰触,我问道:“你怎么不摸摸它呀?”蜜蜜说:“小蜗牛胆子太小了,一碰它它就缩回去,就看不到了。”

  本月班级开展了蜗牛的主题活动,并在植物角中养殖了蜗牛,孩子们经常会去那里观察和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但是时间久了去的人就少了,可是蜜蜜一有空就会去看一看,还经常会说一些自己的发现,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去的次数更多了,观察的也更细致,而且蜜蜜在班里也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小姑娘,喜欢动脑筋,上课时经常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会利用区域点评、过度等环节,请蜜蜜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跟小朋友进行集体分享,调动更多孩子参与观察的积极性。结合家园共育,与蜜蜜的家长进行沟通,将蜜蜜在园的行为和家长进行反馈,提出表扬,并鼓励蜜蜜周末的时候可以将小蜗牛带回家照顾,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7

  观察记录:

  小明是个插班生,刚入园不久对幼儿园的环境十分感兴趣。一会儿到娃娃家烧饭,一会儿去“娃娃家”抱娃娃。过了一会儿,他又对过道里的“汽车城”产生了兴趣,看见徐xx小朋友在玩一辆警车,跑过去二话不说就抢了汽车开始独自玩耍。徐xx小朋友“呜呜呜”哭着跑来告状,指着小明说:“老师。他抢我的汽车……”

  分析:

  小明的争抢行为是因为他对玩具产生的兴趣和急于求玩的心理需求而导致的。这与幼儿缺乏交往意识和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有关,他们往往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

  策略:

  1.小班幼儿的游戏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大多数男孩喜欢玩汽车,在“汽车城”中,应增添足量的`汽车,满足多数男孩玩汽车的需求,从环境与材料提供上避免婴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

  2.通过故事《大家一起玩》,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互相谦让、不争抢玩具,逐步体验分享才快乐的愉快情感。

  3.利用泛灵心理创设“汽车生病了”的游戏情景,激发小明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宝宝,引导他学习礼貌用语并对徐xx说“对不起”。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8

  观察实录: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乐乐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乐乐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乐乐,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乐乐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欣欣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乐乐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9

  情景再现:在一次餐后活动中,孩子们用橡皮泥做了好多甜点:有的孩子做了蛋糕,有的孩子做了饼干,有的孩子做了曲奇饼,真是五花八门。小朋友以蛋糕师傅的身份推销自己的甜品。经过几轮推销,小佳上场了,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托着一片小小的饼干,小步地走着。终于她走上台,还没开口,孩子们就哄笑起来:“哎呀,你看她做得饼干这么小,怎么吃呀!“"她做的真难看,也肯定不好吃,你们看我做了好几层,她只做了一层!"……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着自己得饼干,小佳的脸红红的,低着头,嘴角使劲地抿在一起,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手中的饼干。

  读完这个案例,脑海立刻呈现出小佳那可怜兮兮、束手无措的样子,不禁情不自禁地想立刻安抚她的心灵。所以,如果我是小佳的老师,我会这样做:

  1、先安抚小佳受伤的心灵。

  我会对小佳很温柔地说:"小佳,你做的小饼干老师看看做得不错呢,小朋友们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小饼干,所以他们才这么说,你不要难过,他们这样说不礼貌,原谅他们吧。"这样的.语言不仅可以安慰到小佳,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作品的肯定。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的评价与夸奖要比同伴的认可份量重得多,从而减缓她受伤的心灵。二来从老师这样的语言中让小佳分清对与错,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一句原谅他们吧,让小佳明白宽容别人也能让自己感到不难过。这样的安慰,一定能抚慰小佳受伤的心灵,逐渐变得开心。同时还能帮助小佳建立自信。

  2、再面向全体展开讨论。

  展开讨论的目标是就事论事,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懂得换位思考,宽容别人,并学会评价同伴的作品。我会告诉孩子什么叫"换位思考",虽然这个词语有些抽象,难以理解,但我会以最通俗的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尝试着让孩子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体会别人的内心。让孩子思考"如果我是小佳,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情会怎样",这样的辨析与讨论,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这样说小佳是不对的,还是不礼貌的。"宽容"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我会告诉孩子,宽容和原谅是差不多意思。告诉小佳应该原谅同伴,是因为大家是无心的,他们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现状说了出来,只是同伴们还不会用婉转与好听的词语表达对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与赏识,所以适当地宽容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样的教育行为也是体现了"以小见大"的教育原则。以后老师更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评价作品的方法,告诉孩子评价同伴的作品,要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和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评价他人的作品,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与做人的方式呢!

  3、保持后续活动的精彩。

  本次案例的发生由"一块小小的饼干"而引发,面对这块小小的饼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小佳的无所适从与难堪,同伴的不懂宽容,这些表象都为老师提供了教育内容与信息。除了上面老师的教育行为以外,在后来的教育行为中,我觉得还可以为孩子们欣赏各种甜点的图片,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甜点品种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到面点师的心灵手巧和甜点艺术,在欣赏中增强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孩子在今后的活动中,通过借鉴制作出更好的游戏材料——点心。紧接着教师还可以生成一个美工活动,指导幼儿进行甜点制作,我相信孩子们做出的甜点一定会更好,小佳也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最后教师再让孩子们采用蛋糕师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甜品,尤其是让小佳先介绍,这时的小佳一定会有一个赞新的、一个充满自信的小佳,还有一群慢慢懂得欣赏他人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经过巧妙指导而出现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0

  观察实录:

  游戏时间一到,幼儿纷纷进入各个游戏区,贝贝却选择了独自在图书吧看书。他拿起了一本书,走到了墙角处坐了下来,将书放在腿上,一页一页的开始翻阅。看着孩子们在开心的游戏着,而贝贝却一个人在读书吧安静的看书。我开始有点不安,有点担心。可是,我又不想让他有“被孤立”的感觉。于是,我也选了一本书坐到他旁边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他时不时的看我一眼,我依然不动声色,我们就这样互不打扰的看着各自的书。待他对我完全放警惕心后,我便靠近他对他说:“贝贝,你能给我讲讲你看的是什么吗?”贝贝听后,看了看我,然后便开始认真告诉我书中的内容。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又接着问道:“你今天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呀,怎么一个人到读书吧来了呀?”贝贝说:“我是客人,我想先在这休息一下。”过了一会儿,贝贝把书翻阅完,将书归还到原处后便高兴的去烧烤屋吃东西了。

  分析

  贝贝是个喜欢安静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了,而且他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但不愿意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平时与同伴的交流也较少。游戏是促进孩子主动与人沟通的良好途径,而贝贝却选择了独自看书,为此,老师想以同伴方式与贝贝互动,调动贝贝主动与人沟通的愿望。

  采取措施:

  1、在老师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贝贝一个人在读书吧静静的看书并没有要去与同伴玩耍的欲望,于是以平行介入的方式询问他的想法,既消除了他的顾虑也没有刻意提醒他在这个区域很孤单。

  2、每个幼儿每时每刻的想法都是千变万化,奇思妙想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做的每一件事情,因为在那背后一定有他们的原因,而我们不能妄加揣测。于是我选择先观察幼儿,再适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提问打开沟通之门,激发幼儿沟通的愿望,丰富沟通的内容。

  4、持续对贝贝进行观察,促进他与同伴主动交流。

  获取成效:

  1、在我介入后,贝贝愿意与我分享他在书中所看到的内容,讲述他的发现,说明他把老师当成了他的朋友,老师成为了可以沟通的伙伴。

  2、用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成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没有让他觉得自己是特立独行的,没有朋友的。同时尊重了他的游戏行为,从侧面推进了他在游戏中的发展。

  3、进一步增进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在以后的日子的,他会更相信他的老师,也更愿意与老师一起分享他的一切。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拓展到主动与同伴的交流。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1

  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如何玩娃娃家

  观察时间:

  起始时间:10:10

  结束时间:10:20

  记录内容:

  早晨的区域活动时间,区域就“娃娃家”人又是最多!“我要做妈妈,我要做妈妈”!周蔡彦说“那我要做爸爸”左xx小朋友挤了进来。“那我们一起送宝宝上学吧”两个“小爸妈”高高兴兴的牵着他们的宝贝去上学啦!“你不要忘记做饭你今天当奶奶啦!周蔡彦对着旁边的陈心怡小朋友说。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啦,“来来来,你看奶奶做了什么好吃的给你”奶奶急急忙忙的端出来好多好吃的,“宝宝你看这是香蕉,黄色的香蕉,这个是葡萄,葡萄是紫色的噢,还有葡萄也是圆圆的,你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会对身体好”周蔡彦小妈妈对着她的宝宝温柔的说了起来。“你要乖乖吃饭哦,吃完饭我带你去游乐园玩”左xx小爸爸对着宝宝说。

  分析评价:

  小班的宝宝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角色游戏,将孩子们的生活搬进游戏啦,今天我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俨然就是一位“爸爸妈妈”在游戏中能正确的区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能学着去照顾别人。

  支持策略:

  娃娃家是一个充满了温暖,一个生活化的区域,里面投放的.材料也应是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东西,我发现我们教学活动中的所涉及的一些生活性的东西添放到区域活动中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与学习,这比在课堂中反复练习来的更加的有用。所以以后我还会将更多生活化的东西搬进游戏,将游戏中好的东西进入课堂,让生活更游戏化,让游戏更生活化。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2

  早上,萱萱带着自己最喜欢的贴画来到幼儿园。这时璐璐看到了贴画,萱萱爸爸看到璐璐喜欢就把贴画递给她。萱萱看到后急忙往回抢,一边抢一边喊:“这个是我的!不能给你!”爸爸赶紧拉住她:“别抢了,你把贴画送给她。”这句话彻底让萱萱陷入激动当中,“哇”的一下大哭起来。萱萱爸爸气急败坏地说:“你这孩子真小气,一张贴画都舍不得!”

  对于成人来说,“分享”是应该培养的良好品德,所以当萱萱爸爸认为她不愿分享的时候,会命令甚至奚落孩子“小气”。爸爸的表现其实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

  什么是分享?

  分享,是指个体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它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主动自愿;第二,与他人共享;第三,能够从分享中获得愉悦满足的情感体验。任何一种分享都必须要满足这些特征,否则分享就不能成立。

  经过了解,我发现萱萱今天把贴画拿来主要是为了向老师、小朋友“炫耀”一下“我有这么漂亮的贴画”。她的`主要目的没达到呢,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爸爸看到露露喜欢就要把贴画送给她。可见爸爸不了解女儿的想法,更没有尊重萱萱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就随意处置了孩子的东西,结果激起了萱萱的反抗。其实说不定她“炫耀”的主要目的达到之后,会乐意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呢。

  “分享”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怎么培养这一利他的好品质呢?

  1、体谅、尊重孩子。

  案例中,萱萱爸爸应该意识到“贴画”是萱萱的,自己不可以替她分享,要用商量的态度引导孩子。例如,“萱萱,你看璐璐很喜欢,要不要给璐璐看看?”“你是不是有点舍不得呀?是怕她弄坏了,还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尊重、了解自己。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感到自己被尊重时,她才会愿意听取成人的建议。

  2、“分享”要循序渐进。

  可以从孩子愿意分享的小东西开始。例如,从过了新鲜劲儿的图书、食物少量多次分享开始;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定数量的贴画、头绳等,孩子可能就不会因为“物以稀为贵”而不愿分享了。等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时,就会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感受,慢慢就会变得乐意分享了。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3

  观察记录:

  中午吃饭时,佳钰对我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不要吃这些菜!”我走过去一看,她已经把其他的饭和菜都吃完了,惟独剩下这些青菜在碗没动过的样子。我就对他说:“哦,这是青菜,青菜吃了会长高呢!”她听了勺了点饭放在嘴里,可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我又说:“青菜,我也很喜欢吃的,营养可好啦,吃了还更健康更聪明呢!”说完,我拿起他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他的嘴巴里。没想到,她这次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在我的陪伴下,她比较快的'把青菜吃完了,还得意的扬起碗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兴的表扬说:“佳钰真棒,你跟老师一样喜欢吃青菜,以后会跟老师一样高。”

  结论及评价:

  当xx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青菜时,我采取了迂回作战,引导暗示的策略。

  反思及建议:

  我通过让她了解老师喜欢吃青菜,更明白吃青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道理,也利用小孩爱长高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培养不挑食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4

  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好一会了,“图书区”里一个阅读者也没有,三位小管理员无所事事地摆弄着图书,我一看这种情景就扮阅读者走进了图书区:“请问,这里有《孙悟空》吗?”一听这话,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李xx帮我查书,轩轩帮我搬椅子,小凯帮我也找书。我在看书的时候李xx还问我:“老师,你还需要其它的书吗?我可以提前给你找好!”我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为什么没有读者光顾呢?是不是大家不知道不喜欢来看书呢?如果你们能跟小朋友介绍一下好看的书就好了!”三位管理员一听都说:“我们出去宣传我们的图书吧。”李xx想了想又说:“我们出去了,书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后决定由轩轩出去做宣传工作,图书区留两个管理员。

  分析:

  开始的时候图书区由于没有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但当老师适时的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老师用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合理建议,把幼儿从游戏的机能性动作引入想象的情节,将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策略:

  1、我们要及时增添贴近孩子们生活和孩子们感兴趣的图书。在其他的区域里也要及时更换或增加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和积极参与的'兴趣。

  2、通过教师适时的介入交流,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和建议,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和沟通。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5

  观察目标:

  通过观察对幼儿饮水习惯进行培养

  观察对象:

  小班幼儿

  观察分析:

  小班是培养幼儿常规及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喝水习惯对幼儿身体健康及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班里都是新入园的孩子,很多孩子根本不会自己喝水,更别说主动喝水,根据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的跟踪观察。

  场景一:区角活动结束后,我要求孩子们去喝水间喝水,这时候孩子就一窝蜂涌上去,乱哄哄,叫嚷嚷的。

  场景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终于安静下来,排好了歪歪扭扭的队伍,可是问题又来了,很多孩子根本不会接水,也不认识自己的水杯。

  场景三:可算是把杯子分到孩子手里去了,有的孩子接了一点点有的孩子接的都溢出来了。

  场景四:孩子接到水了,多数孩子都能自觉喝完,可是有些调皮的孩子竟然玩水,弄得到处都是水渍,甚至洒到了别的.小朋友身上。

  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娇宝宝,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自己去接水喝的,而且在家都是大家顺着他,这样的集体生活对孩子来说冲击太大——一大堆小朋友围着一个饮水机,谁都想先来,不会排队,更不会谦让。

  在家,孩子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用的物品全都是统一的,一时间孩子很难记住自己的物品。

  小皇帝小公主们,在家被伺候惯了,哪里还会自己动手啊,看来孩子在家的教育也要同时进行啊!通知家长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人一起喝水,这对新生来说,实在是太新鲜了,看来老师要给这些娃娃好好上一课了!

  采取措施:

  措施一,标记水杯,对号入座。把每个孩子的水杯贴上不同的标志,让孩子能区分开来,同时在杯架的相应位置贴上相同的标志,让孩子能很快认识并记住自己的水杯及所放位置。

  措施二,画线路,跟箭头走。孩子在喝水间的地上贴出排队的线路,接水后往哪里走画上箭头指示,让孩子有章可循。

  措施三,教师讲解示范。孩子不会接,不知道接多少,教师就要给予正确的讲解,示范,告诉孩子接多少,怎样接才是合适的。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好奇心重,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主动多喝水。还可以讲一些喝水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故事,用格式的形式告诉孩子要多喝水身体才不会生病,让孩子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

  措施四,错误行为及时更正。孩子玩水,教师要及时的制止,适时地做一些批评教育,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可以找一些孩子喝水时打闹玩水防呛的图片视频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呛水是非常危险的,并给予正确饮水方式示范、教育。

  措施五,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根据以上种种现象,进行家长协同教育很有必要,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家长在家配合幼儿园的习惯养成计划进行监督引导,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家园工作做得好,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获取成效:

  短短的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现在孩子都能有秩序地喝水,绝大多数的孩子能主动喝水。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相辅相成的,孩子们现在不但喝水秩序好,就连入厕、玩游戏、吃饭、洗手的习惯也非常好!遇到拥挤混乱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能主动说“排队,要排队”;吃饭或者集体教学活动时,如果有孩子讲话打扰到别人,就会有孩子说“小点声,不要讲话,请注意”之类的话。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希望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1-25

小班观察记录10-01

小班的观察记录11-22

小班观察记录11-01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03-15

[必备]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0-27

(热)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09-09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精】02-10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03-05

(热门)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