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时间:2022-07-20 18:46:08 记录 我要投稿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1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

  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四、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听课记录2

  一、课前导入(1——3分钟)

  课前:播放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公开课用,家常课课用聊天导入)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原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家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发达国度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民族遗产,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板书:敬老爱幼)

  让我们亲近《散步》这篇美文,体会文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二、初读感知(3分钟)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双横线画出文中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三、熟读感悟(36分钟)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1、这句话,读起来,感觉有点别扭。我们平常写作文时一般这样写――“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散步。”行不行?(1分钟)

  提醒:如果你是摄影师,让你拍摄“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的镜头,你先拍摄一个远镜头是—— 接着镜头慢慢拉近,再来四个特写镜头,分别是——

  文章开头的写法真有意思,能使人想到这样一组镜头:先是一个整体的远镜头———望无际的田野上,隐隐约约有四个人在散步,接着镜头由远拉近,来个特写——突出了散步的四个人。

  这里有个标点符号,冒号,起什么作用?突出、强调

  再读读这一句,想象画面的流动,体会“冒号”的灵动: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两对母子。多么可爱!

  2、我们先来欣赏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5分钟)

  (1)文中这个小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2分钟)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板书:聪明可爱)

  对孩子的最大的赏识,最大肯定,莫过于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小孩的话。

  (2)文中妻子给你留下怎样印象?课文中是在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3分钟)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没说一句话,做了四个动作——“听、蹲、背、走”,你对这位妻子有何评价?

  (板书:贤妻良母)

  3、我们再来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5分钟)

  (1)我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按先后顺序,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课文中有句说得好——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还有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请你读一下。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这就是对孙子的——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

  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的语言都表达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眺望的地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有美景。

  但是,在抵达美景的小路上,相信也存在着路障,母亲是过来人,她具有前瞻的眼光,于是,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2&1&c&n&j&y

  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

  “变了主意”,这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个转变的过程呢?

  多么慈祥的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板书:疼爱孙子)

  (2)说说文中的作者又是个怎样的人?(10分钟)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言外之意是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已短?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用了两个“太迟”,你来读读看

  埋怨春天来得“太迟了”,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

  听我读——“我的母亲又‘度’过了一个严冬。”

  “熬”与“度”,不一样吗?“熬”,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

  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羸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春天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一-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请你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回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写得真美!田野铺着新绿,枝头抽着嫩芽,水中冒着气泡,生命在复苏,生命在胎动,生命在勃发。

  生命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

  (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回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

  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

  毕淑敏说——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我说:“走大路。”

  读出这种当机立断。

  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

  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

  (板书:孝敬母亲)

  这一幕也很使老师感动,使我想起了一句诗:“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母亲,一只递给孩子。”如果爱的左手不幸受伤了,那么剩下的这只爱的右手该递给谁呢?

  “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4、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2分钟)

  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上的”是母亲。“她背上的”是儿子。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这是多么诗意的一幅图画!能用一个字给文中的这个画面取个名字吗?(3分钟)

  背(爱、家、和、美、心、亲、加)。

  两个字呢?

  母子(春晖、示范、延续、早春、背负、责任、生命、中年、血脉、温馨、和谐、亲情、人性)。

  三个字呢?

  寸草心(三春晖、一家亲、母与子、母子情、天地人、老中幼、人性美、背世界)。

  四个字呢?

  尊老爱幼(整个世界、其乐融融、爱的延续、责无旁贷、人到中年、继往开来、和和美美、一路走好、春天来了、传统美德)。

  五个字呢?

  瞧这一家子(成熟的生命、生命的过程、三辈四口人、最美的风景、春天的故事、家和万事兴、文化的精髓、人间第一情、沉重的责任)。

  六个字呢?

  上有老下有小(背小的背老的,幼小成熟衰老)。

  四、作业巩固:(1分钟)

  1、背诵文中优美的两句句子。

  2、写一个细节,展示你家里的温馨画面

  五、课堂板书:

  母亲(疼爱孙子)

  散步 我 妻子

  以“小”见“大” (孝敬母亲) 尊老爱幼 (贤妻良母)

  儿子

  (聪明可爱)

听课记录3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听课记录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听课记录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听课记录6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的。

  师:比较这两个物体,它们还有什么是相同的?

  生:这两容器的高也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师: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怎样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学习

  1.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呢?)

  师:对啊!我们是不是也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如果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

  (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更接近于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再点击出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例题。

  (1)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师:为什么杯子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2)学生尝试完成例题。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2h

  听课评析:

  通过切割拼合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借助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初步学会用转化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

听课记录7

  1.×××同学能严格遵守班级和宿舍纪律,热爱集体,关爱同学。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也及时完成,就学习而言,成绩良好。更为可贵的是,劳动从来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做得是那样井井有条。

  2.“爱人者,人恒爱之。”你是个既有爱心又善解人意的孩子,懂得在别人最需要关心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更懂得同情弱者,为班级做出的贡献也有目共睹,这一点是足以令苏老师感到欣慰的。但苏老师在欣慰之余又多了几分担心,你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这让本应完美的你有了太多遗憾。其实只要你远离“懒惰”这个伙伴,和“勤奋”交上朋友,加上你聪明的小脑瓜,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3.吴承隆一年来的成长,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你一天天都在进步,都在提高。甜甜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大家都觉得你是一阳光男孩。但老师总觉得你在学习上不够勤快,懒散之心还比较严重,这正是导致你成绩暂时还不是很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三关键的一年即将到来,老师希望你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争取发挥你潜在的能力,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回报养育自己的父母和培育你的老师。

  4.杨柳青:你是一个遵守纪律的男孩,你的性格导致了你从不和老师顶撞、默默无闻。但你做事却缺乏男子汉行事的风风火火;在学习上,你一直处在中游阶段,而且老师很少听见你朗朗的读书声和爽朗的笑声,是过于拘谨还是缺乏自信?作为男子汉,应该具有自信,果断的性格,不怕失败,你说是吗?老师相信:“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期待你的进步!相信不久,你昔日的完美形象又将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

  5.钟晓强顽皮机灵好动的你充满了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少年不识愁滋味”来形容你再恰当不过了,吕老师真诚希望你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天资,把握自己的青春好时光,明确学习目标,初中最关键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希望你这一年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天赋,撇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一个理想的中考成绩回报父母。

  6.你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上很高兴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作业认真完成,书写端正,学习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你尊师爱师,平时乐意为老师办事。但你意志不够坚强,太容易掉眼泪了。希望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奋学习。表现较好、成绩一般:

  7.你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有时候活泼好动,像只小兔,有时候又懒洋洋的,你尊敬老师,也能在课间和小朋友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待人热情有礼,喜欢帮助同学,拾金不昧,上课比较认真,书写认真时特别漂亮,老师希望你以后在学习上多下一点功夫,做事情要认真,要有始有终,生活上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不挑食,健康快乐地成长!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做事认真仔细,这个学期各方面进步明显,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热情待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做事有条有理,学习细心多了,上课也能独立思考问题了,还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写美观,老师对你的进步情况很满意,希望你继续努力,再上一层楼!

  8.通过看xxx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9.xx:你勤劳奋的学习态度,俭朴的生活作风,令老师很感动。我知道学习对于你是件乐事,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若能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相信你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0.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能坚持晚自修,劳动也积极肯干。老师给你总的评价是表现很好,但是学习成绩稍不理想,近来稍有进步,但不太明显,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不要读死书,这样才更大的进步!

听课记录8

  一、 复习口算、估算

  1、 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 7×40= 600×7= 9×400=

  20xx×3= 9×1000= 7×0= 0+7=

  0×0= 5000×0= 56÷8= 25÷5=

  4×3+3= 5×6+3= 3×7+4= 7×10+6=

  69×3≈ 309×6≈ 297×3≈ 131×3≈

  (1) 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习纸上完成。

  (2) 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 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

  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 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 ,20xx×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 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近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习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

  点,本课以带学生去旅游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算的题目当中包含了本单元口算和估算的要点,并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口算(估算)的?”归纳口算和估算的要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模块的构建。】

  二、复习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4为什么要对着2来写?(4表示4个1,所以写在各位上)你是从那一位乘起的?

  5、师:当然,我们还要准备食物,出示题目:三(1)班有48人,每人准备2份小蛋糕,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蛋糕?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6、师:去旅游,水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准备水。出示题目:三(1)班班一共有 48人,每人配备7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体

  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好了,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计算方法,在本环节的复习中是以为旅游作好准备引出了准备交通工具、食物、水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讲时用让学生说:计算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个地方?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每种类型计算的要点,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三、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 0 3 (2) 2 3 6 (3) 2 6 0

  × 4 × 4 × 5

  2 8 5 2 8 9 4 1 0 3 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 (2)345×3= (3)102×3= (4)1300×7=

  (1)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 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习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

  尾有0的乘法。课到这里学生已经感到有点累,因此,以帮助九寨沟的小朋友检查作业和做对了列竖式计算才能去看马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让学生说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事项达到巩固计算方法目的,并在九寨的介绍、欣赏中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 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 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3) 学校运动会上,有8个方阵的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28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当重要。为此,在本环节的复习中主要通过学生先自己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交流和辨析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开心)那你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六、小测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能达到再一次归纳本单元的计算要领。刚刚复习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能及时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以后的复习中找到方向。】

听课记录9

  1、教学“笋”字入课。

  出示竹子图片。师:这是什么?——竹子。竹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出示生字卡片)——笋。(出示实物)这就是笋。(动画演示“笋”字的写法)我们也来书空一下。

  【个人观点:一入课就开始教学生字“笋”,巧妙、新颖、到位。但这里“笋”字的写法用动画演示,我个人以为还是老师自己范写来得有意思、有人情味。教师一范写,就让人感觉这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课堂,是以“人”为主的课堂,是促进“人”发展的课堂。而动画演示,给人感觉是那么地冰冷,那么地僵硬,那么地没有生气。毕竟多媒体(科技)再怎么发达,课堂上仍旧有许多东西是不能替代人的。】

  师:笋更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笋芽儿。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你好!——大家好!

  (出示课题)笋芽儿这三个字中的“笋”、“芽”二字是生字,你会写吗?请你轻轻翻开课本,在课文中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生练写。)

  【个人观点:仍然缺少一个范写、讲解生字的环节。同时,教师自身缺乏对生字音、形、意的分析。虽然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提了一下,但给人感觉有点秩序颠倒。以上环节,我个人以为还是教师依次板书课题“笋”、“芽”、“儿”,在板书的过程中,穿插生字教学,再让学生练写生字。】

  实物投影:一学生写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

  【个人观点:评同伴写的字的优劣,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写字。值得提倡。】

  2、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笋芽儿。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第一遍读的时候可以看看课后的拼音,把这些字的字音读准确。如果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用“V” 这样的手式告诉老师。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课文读得通顺。如果你还有时间那还可以读第三遍。明白了吗?开始读吧!(生读)

  3、学习字词,指导朗读。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你会读了没有。(男女生轮读,女生先读。)出示:呼唤。女生读,有拖音。师范读更正——呼唤。“揉眼睛”、“漆黑”、“扭动”、“唠叨”、“向上钻”——“钻”是一个动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它是一个平舌音。“辫子”、“滋润”——你们“滋润”的“润”也读得很好,它也是个平舌音。“山冈”——“冈”到底是第几声。“自豪”——好像没有读出一种“自豪”的感觉来,再读。

  【个人观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正音,自然,有效。】

  同桌互读老师课前发下来的词语卡片。师巡视。中间表扬学生们互读的方法好、多。

  【个人观点:同桌互读,合作学习,并观察发现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方法,值得学习。】

  师:已经会读的小朋友眼睛看着老师。

  【个人观点:这句话说得好,自然而然地让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继续听老师讲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要多说这样的话,婉转又不露痕迹。】

  师:通过刚才的读,我们不仅会读了这些词语,而且能感受到笋芽儿慢慢地长大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老师觉得,它在长大的过程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哎,它长大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幸亏它在长大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好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播放打雷下雨的声音)这是——声音。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是笋芽儿的好朋友,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呼唤”(出示词语卡片“呼唤”)笋芽儿。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读课文,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各有什么不一样?赶紧读吧!(生读)

  你有发现了吗?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你怎么知道春雨姑娘的声音是很小的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生:是“低声”呼唤……)板书:低声。雷公公又是怎么样呼唤的——粗重(板书)。他们呼唤笋芽儿时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春雨姑娘她呼唤了沉睡中的笋芽儿,所以她是——(出示词语卡片)“低声呼唤”。

  老师作笋芽儿,学生做春雨。读句子(出示:低声呼唤:“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再读句子,呼唤课件中的笋芽儿。

  师:跟春雨姑娘不一样,雷公公的声音却是——粗重。它用粗重的嗓音也在——(出示词语卡片)“呼唤”笋芽儿。这两个字你会写吗?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它们两字是同样的偏旁,是——口字旁。为什么用“口”字旁?

  师范写“唤”字,讲解要点。师:你会写吗?找到这个词语,在它的后面认真对地写一写。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

  【个人观点:“呼唤”这个词语为什么要放到这里来讲?】

  师:已经写完的小朋友咱们可以来看一看,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课文中没有写,你来猜一猜,他会呼唤些什么?自己准备一下。(生准备)谁来呼唤一下?(生答)

  春雨姑娘的呼唤和雷公公的呼唤各不相同,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笋芽儿 撒娇地 说:“是谁在叫我呀?”)谁来说一说。(评价学生说这句话时的语气——高兴、生气、奇怪……)到底是怎样说的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撒娇”。平时你都会跟谁撒娇?(跟妈妈)笋芽儿是个小不点,她可喜欢撒娇了,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子来撒娇一下,读。(师评:我看见那边有一个小姑娘,读的时候身子都摇起来了,最像“撒娇”的样子了。我们再来试一下,读。

  【个人观点:“撒娇”这个词语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执教老师的教学智慧。她从头到尾没有说撒娇是什么意思,只是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向谁撒娇?再通过评点一个学生读时的一个“撒娇”动作,来渗透什么是撒娇,最后让学生们学着她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当句子读好的时候,撒娇的意思也完全讲好了。这个环节值得回味!】

  是呀,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醒来了。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出示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自己先读一读。点名读。配上动作再来读这个句子。

  笋芽儿一个劲儿向上钻,妈妈看见了,忙给她穿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妈妈在说些什么呀?(出示句子:妈妈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生读。

  笋芽儿的妈妈跟我们的妈妈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照顾我们。有了春雨姑娘的滋润,有了雷公公的呼唤,有了妈妈的细心照顾,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写笋芽儿钻出了地面——第6自然段。赶快读一读,说说笋芽儿钻出地面她都看到了些什么?(生读)交流。课文当中没有写的,你想到了,笋芽儿可能还看到了什么?生说。

  所以(出示句子: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对呀,笋芽儿太喜欢这个世界了。“世界”这个词也是今天我们要会写的。大家先来看看世界的“世”它怎么写?(动画演示)看清楚了吗?马上考考大家,世界的世第二笔是什么?第三笔是?第四笔是?会写了吗?请你把字在田字格里写一写。写好的同学,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出示:世界真是 !)你可以用上书本上给你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想像一下。请生说这个句子。

  【个人观点:“世界”的“世”字先动画演示,再老师问第二笔是什么,第三笔是什么等等,在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世”字的笔顺给落实了。不错。】

  小朋友,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美丽、奇妙的世界。春天各中图片播放。

  看到这么美妙的世界,笋芽儿心里是怎么样的呀?所以她高兴地说(出示句子: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的春光啊!和要快快长大!”)生读。谁来试试,点名读。一起来试一试。句子前面有一个词语已经提醒我们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高兴)

  【个人观点:把字词教学穿插在朗读指导之中。有效又不露痕迹。】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当中,春雨姑娘她是在低声呼唤。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怎么说的?雷公公他是用——粗重的嗓音在呼唤?看美好的世界,笋芽儿是高兴地说。看来课文当中人物怎么样地说,这个怎么样对于读好句子是很在帮助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朗读方法。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汇总句子,逐个出示:A、低声呼唤:“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B、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C、粗重:“……”D、高兴地说:“多美好的的春光啊!和要快快长大!”)

  【个人观点:以上这个句子朗读指导的小结提炼精彩之极。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读好句子的窍门。】

  4、表演朗读1~6自然段。

  先分配角色,引导学生想想应注意什么?可以做怎样的动作?

  5、小结,说说下节课学什么。

  师:如果下节课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的话,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老师,我们还有哪些内容是需要在下节课学习的?同桌两个小朋友先讨论一下?(生说)

  老师就跟据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回去再准备一下,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回到家里也可以再去想一想,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下节课可以提出来。下课。

  【个人观点:以这样的方式结课,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结课时,也不忘再让学生们思考一下。新颖,值得借鉴。】

听课记录10

  这是在书法教室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主讲人是方老师。讲的是一节拼音课《dtnl》。老师用玩偶米老鼠,打造了一个拼音王国。运用摘苹果来复习单韵母和声母bpmf。随后揭示课题,板书书写。

  先出示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猜出相应的拼音字母。这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声母初步感知,再依次进行讲解。d和t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因为d与b易混淆,t和f易混淆。老师先讲发音,再观察写法,最后做辨析。老师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问,并让学生自编儿歌,学生想象力丰富,儿歌编的很好。但学生编的儿歌是按照图形编的,老师的儿歌更注重识记方法。

  拼读也是教学的一大重点。先讲拼读规律,再做拼读示范。后面的卡片拼读则由学生自己来。练习巩固,则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并表扬端正写字姿势认真书写的孩子,学做小榜样。书写时,老师会把学生的错误书写当做典型,在黑板上展示错误写法。并且用儿童化的语言来提醒学生注意。

  不同于老师的常规课,方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学习。最大的感受是要把枯燥的拼音讲出趣味。我会多做学习,继续进步。

听课记录1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他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

  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

  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最好的状态来学习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不仅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还完成了每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语言独具特色,富有童趣

  对于教材的处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他的语文课就上的十分有情趣、有意思,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葛老师的教学语言本来就很有轻柔,容易让学生接近。加上整节课,葛老师能够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有孩子们在教师赏识,赞许的目光下学习。在老师鼓励关怀下成长,这种感觉,这种愉快的学习,孩子乐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葛老师已经注意到通过贴图、分角色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读着、学着。

听课记录12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听课记录13

  1、新闻两则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听课记录14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提问:(1)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提问:(2)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提问:(3)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简单认识钟面

  (第一环节采用观察与提问的形式)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1)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2)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提问:(3)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提问:(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第二环节 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第二环节采用课件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

  (1) 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 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第三环节 认识整点

  (第三环节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1)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 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 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3、新课巩固

  (1) 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 “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

  (1) 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 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5、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会了认识时钟,知道了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学会了认识整点。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同时出示课件上的图片,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伴随《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出教室)

  四、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按照讲授型教学实施步骤来设计的,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三个环节)――巩固新课――游戏活动――本课小结,为了避免讲授过程的枯燥,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讲授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在巩固新课和游戏活动中,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作为讲授的补充,寓教于乐。

听课记录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81页至第83页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

  我也很喜欢看蓝猫。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

  二、认识钟面

  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钟面上还有些什么?(1-12,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

  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

  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

  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下数1,2,3,。。。。15。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再看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

  1、出示9:05分的钟面。

  现在是几时,你是怎麽知道的?9时5分在电子钟上这样写9:05。因为分针只走了5分钟,还没有超过10,在表示几十分的这一位用0来表示。所以写成9:05

  2、出示6:25分的钟面。

  你会写吗?---时----分

  电子钟怎样表示----:----

  3、再来写几个。

  完成82页做一做第一题。电脑里还有一些钟面,你会认吗?

  4、出示4:15分的钟面。

  现在几时几分,分针正好指着3,比较容易。出示9:15分的钟面,,如果分针正好指在小格里,会认吗?怎样数小格呢?(5,10,15,再走一格16、17、18、19)小朋友真仔细,连小格也数得很好,这几个钟面也要仔细看,你会认吗?

  5、完成82页做一做第2题。你们真聪明,钟面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你想了解吗?

  四、探索关系

  我们一起来拨钟面,让分针经过30分,时针从12走到1了吗?还没到一小时,才走了一半,现在是几时几分。(课件演示)再往下拨,35、40---55、60,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多少分?(60分)

  时针从12走到了几?走了一大格,就是1时。你知道1时和60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吗?板书:1时=60分

  再来看一下(课件演示)

  五、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做一个游戏,帮助小动物和电脑交朋友。

  2、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评语:

  1、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难点讲清。

  3、课堂用于亲切,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节课中,马老师用了讲故事导入新课,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用“小手——”“嘴巴——”"我表扬——”及自我表扬一下等词语,维持了课堂纪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使得孩子们愿意开动脑筋。

【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师徒听课活动的听课记录01-24

教师听课记录07-29

《雷雨》听课记录08-12

发现的听课记录01-24

《听课记录》的要求01-25

听课记录《雷雨》01-20

小班听课记录01-21

亡羊补牢听课记录01-21

听课评议记录01-21

小学听课记录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