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计划

时间:2023-04-27 19:16:19 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的学期计划三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期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学期计划三篇

学期计划 篇1

  一、学生的认知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半学期,学习兴趣很浓,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本学期,还有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的、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7、初步了解外国文化习俗。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四、主要措施:

  1、运用直观教学法:如借助图片、实物;

  2、运用电教媒体。

  五、个人研究: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检查学生已学知识掌握情况,复习unit7,unit8主要单词及句型,练习对话。总体把握学生教学进度。

  第二周:复习unit8及所学重要句型,教学unit10。

  第三周:复习unit10内容,练习对话。教学unit9。

  第四周:综合复习各单元单词,练习对话。重点考察unit9。

  第五周:复习检查unit1———unit5,完成相关测试。

  第六周:复习检查unit6———unit10,完成测试。

  第七周:预授1Bunit1。完成1A综合测试。

  第八周:巩固1A内容,熟练掌握1Bunit1。

  第九周:学习1Bunit2,并能熟练掌握单词及句型。

学期计划 篇2

  转眼之间,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在一转眼的时间里,寒假的一个月时间悄悄溜走了。

  新的一个学期即将到来了,应该要先制定一下计划了,我一定会吸取先前的`惨痛的教训,定出更加好的计划,使我能进步。

  第一,每一节课我都必须要认真听讲,并且认真思考,还要做好笔记,上课之前要知道课文在讲什么,而重点又是什么,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从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来理解,再不懂就直接向老师提问。

  第二,每节课之后,把知识点写下来,然后分类,哪些比较容易会考到分为一类,哪些容易错的分为一类,哪些比较难的也分为一类,最后再把这些知识点背熟。

  第三,尽量要少迟到,因为我经常因为迟到而被扣分,导致分数太低,我的分数会随着迟到次数变少而扣分变少。

  第四,我应该要每天锻练,保持着身体健康,这样下去,我的体育成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五,这些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是没有用的,所以,无论我究竟能不能做到最好,如果我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是胜利的了。

  这些如果全部都做到了的话,我的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转眼之间,时间飞逝,如同白驹过隙,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寒假的一个月时间悄悄溜走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到天天向上。

学期计划 篇3

  第一单元

  (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柱体、锥体、球体,并能对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类。

  2、能了解直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判断和制作几何模型。

  3、能描绘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4、了解截面,能想象截面的形状。

  5、经历几何体的展开、折叠、切截等活动,激发好奇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4、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5、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甲的图形经折叠后能否形成乙图的棱柱?如果能形成,回答:

  (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有什么关系?

  (2)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形成,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按顺序将上、下两个五边形折叠到所在长方形同侧,然后对着五边形的边依次折下去,就能形成右边的五棱柱。

  (1)这个棱柱共有5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同。

  (2)五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一定完全相同,其侧面都是长方形,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注意:从展开图折叠成棱柱,得到的图形是唯一的,而把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得到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

  例题2: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否展开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分析与解:解答此类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要掌握一些技巧。(2)中有五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正方体表面不可能展开成这种图形。(7)中有七个小正方形,这就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有四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这条“线”的两侧各有一个小正方形,都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因此,正方体表面可以展开成(1)、(3)所示的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或用手折叠可知,正方体表面也可以展开成(5)、(6)所示的图形,但不能展开成(4)所示的图形。即(2)、(4)、(7)不可能,其余都可能。

  例题3:请你设计一种方法,用平面去截正方体使得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正方体相邻的三个棱上各取一点,使这点到这三个棱的交点距离相等,连结这三个点得到三条连结线,沿这三条连结线用平面去截,所得的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见下图

  注意:做此类题目时,应先充分想象一下,然后操作,以保证正确性。

  例题4: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甲、乙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它们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分析与解:本题可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列数,然后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注意:从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时,应从左到右找每列个数最多的作为该排的个数。

  例题5:如图,是由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请在俯视图中的小正方形中填上该位置上的小立方体的块数。

  分析与解:由主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行第1列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同

  理可知俯视图右上角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由左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列中的两个正方形中都有两个小立方体。

  第二单元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复习目标

  1、知道线段、射线、直线、角以及平行线、垂线的含义,并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些的实例。

  2、会画线段和角,会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角等于已知角;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了解七巧板和七巧板的使用;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图案。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1个端点。将线段向两端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有0个端点。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若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AB

  4、由两条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象叫做角。

  5、1°=60′=360″

  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8、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如果两条直线_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2、过A点做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下图共有几条直线,几条线段,几条可以读出的射线,分么?

  分析与解:(1)直线有一条MN;

  (2)线段有: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3)射线有:射线AB、射线AM、射线BC、射线BA、射线CB、射线CN。

  注意:解题过程中,做到“分类”“有序”,“分类”的原则

  即不重复也不遗漏;“有序”的方法是指从某点,某条线段开

  始有序地数。

  例题2:(1)把25°2436"化为度(2)求80°224"×6

  分析与解:

  (1)度、分、秒化为度,应从秒开始,将36秒先单独列出

  转化为分即36″÷60=0.6′再把24′+0.6′=24.6′转化为度即24.6′÷60=0.41,最后

  得25.41。

  (2)有关度数的计算与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同样,只是运

  算的顺序与进制不同,具体如下:

  80°224"×6=80×6+2′×6+24″=480+12′+144″=48014′24″

  注意:

  (1)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使用的公式是1′=()

  1"=()′;(2)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使用的是60进制,且度分秒的互化是逐级进行的,不能“跳级”。

  例题3: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38,求DOE的度数。

  分析与解:由于点C、O、D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COD是一个平角,度数为180

  因为AOC=38

  所以AOD=142

  又OE平分AOD

  因此DOE=AOD=71

  注意:(1)题中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COD=180,这是由直线AB、CD相交于点O得到的。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角的和、差来考虑,由OE平分AOD,可得AOE=DOE=AOD

  例题4:学校进行校际广播操比赛,体育老师是怎样整队的?

  1、全体立正,各排向前看齐,是为了什么?

  2、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向左、向右看齐又是为了什么?

  3、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成广播操队形散开(保持前后左右适当距离),这样的广播操队形整齐美观。为什么?

  分析与解:(1)各排向前看齐,使每排成为一条直线;

  (2)各排向左、向右看齐,使每一行成为一条直线;

  (3)保持左、右适当距离,使各排和各行所在直线互

  相平行,而且对角线上的所有同学所在队列也互相平行。

  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几何美,同时能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有一定帮助。

  例题5:如图所示,过O点分别作CB、AD的垂线。

  分析与解:把三角尺的一边和AB重合,同时使另一边紧靠在O点上,沿这条边画直线就是AB的垂线,同理可以过O点作出CD的垂线。

  注意:在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必须把三角尺的一边(理解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重合。

  例题6:我们对钟表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是否注意过时钟、分针的相关位置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呢?

  (1)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

  (2)同一段时间内,分针所转的角度与时针所转的角度的比值等于12;由此,你能不能算出1点和2点之间,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重合?什么时候两针成90°的.角呢?

  注意:有关钟表问题计算,可以利用上述(1)、(2)两个规律来解决。

  例题7:用七巧板拼图:

  (1)请用两副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人见面互相行礼的图形,如下图(1)

  (2)请用三套一样的七巧板拼出两人打乒乓球的图形,如图(2)分析与解:对组成七巧板的各种图形的正确认识是解该题的关键。

  三、课时小结

  1、本章知识是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中的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垂线的含义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活常识给出了一些基本性质,使我们对几何基本图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本章学习不仅要求同学要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而且要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外作业

  第三单元

  (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计算。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6.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的大;正数都大于0,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7.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9.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11.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12.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3.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号连接下列各数:,-2.5的相反数,-3.8,3,-4的绝对值

  分析与解:当多个有理数进行比较大小时

  ,往往借助数轴,利用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来比较。可分别用字母表示各个数,再在数轴上表出字母对应的数。

  A:0B:-2.5的相反数C:-3.8D:3E:-4的绝对值

  所以-4的绝对值-2.5的相反数0-3.8

  注意:比较两个以上的数的大小可借助于数轴这一重要工具,把这5个数字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大到小的排序就自然完成了。

  例题2: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分析与解:明确非负数,自然数、负整数和有理数等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非负数包括0和正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题中的小数可以当作分数对待。

  注意:各个集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务必弄得清清楚楚,才能保证集合中的数准确无误。

  例题3:计算:

  分析与解:本题可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简化的代数式,然后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注意: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时一定要注意每个数的性质符号不能改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例题4:计算

  分析与解:将题中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以后,可发现本题能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注意:对于计算题,应仔细观察题目的特点,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例题5:计算(-0.25)20xx×42004的值

  分析与解:当发现一个题算起来比较麻烦时,我们就应该细观察,多动脑,尽可能找出简便的方法来此题若直接求(-0.25)20xx和42004比较难,但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就是提醒我们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比较容易求出结果16。

  第四单元

  (字母表示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字母与代数式表示出来。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代数式的含义,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会进行计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_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_代数式。

  2、在代数式中,字母前的数字因数叫做它的_系数______。

  3、所含_字母_相同,并且相同_字母的指数__也相同的

  项叫做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_合并同类项_.

  4、合并同类项法则:__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__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二、典型例题

  例题1:用字母表示下面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某服装标价为a元,按八折优惠出售,那么出售价是多少元?

  (3)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出S与n的关系。

  分析与解:(1)由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表面积=六个小面积的和,可得长方体体积是abc,表面积是2(ab+bc+ac);(2)所谓的八折指得是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因此出售价是0.8a元;(3)由于每条边上都是n盆花,这样三条边上花盆的总和为3n,其中重复地计算了顶点上的花盆数,因此,花盆总数应为3n-3。因此当n=2时,花盆总数是2×3-3=3;

  当n=3时,花盆总数是3×3-3=6;

  当n=4时,花盆总数是4×3-3=9;

  …

  当每条边有n个花盆时,花盆总数S=3n-3

  注意:(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时,必须弄清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数字与字母相乘,或数乘以含有字母的式子,一般省略乘号,并把数字写在前面;

  (3)字母和字母相乘时,可以把“×”写成“·”,或不写。

  例题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分析与解:(1)先要找准同类项,然后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此题可以直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求值,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每

  个括号里的式子都一样,所以可以像合并同类项一样对这几个式子直接合并。

  注意:一般地在求代数式的值时,我们都要先看代数式是否可以合并同类项,如果可以,我们应先合并,再求值。

  例题4:在如图所示的20xx年1月份的日历中,用一个方框圈出任意3×3个数。

  第五单元

  (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

  一、知识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把原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6、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二、典型例题

  注意:①解一元一次方程应认真观察其特点;②去分母时,不能漏乘无分母的项;③分数线不仅表示除号和比号,还起着括号的作用,因此去分母时,要去分数线,应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然后再去括号。

  例题3:某同学用十字形框子套住日历中某个月的5个数,这5个数的和是125可能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由日历上的数字排列规律: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因此设中间的数为x,则另外4个数分别为:x-1,x+1,x-7,x+7得方程(x-1)+(x+1)+x+(x-7)+(x+7)=125,解得x=25,所以x+7=32,因32>31,不合要求,所以这5个数之和是125是不可能的.

  注意:先按常规方法求出这5个数的大小,再检验是否合乎常理就行了。

  例题4:有甲、乙两个容器,甲容器是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3;乙容器是圆柱形,底面半径为1,高为3,如果甲容器装满水,将其中一部分水倒进乙容器,使两个容器内的液面一样高,求此时液面的高。(为3.14,精确到0.01)

  分析与解:①长方体的体积:v=abc,圆柱体的体积:②甲容器的容积=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乙容器中水的体积。由以上两点可列出方程。设此时液面的高为x,由题意得,得x=1.68。

  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两个容器里的水的体积之和等于甲容器的容积。

  例题5: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一个如果不超过70m3,按每立方米0.9元收费,如果超过7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1元收费,已知某用户5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那么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分析与解:

  因为五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95元,介于0.9元到1.1元之间,由此可知该用户5月份的煤气使用量超过70m3,煤气费应由两部分组成。所以可设该用户5月份用了xm3煤气,由题意得70×0.9+1.1(x-70)=0.95x

  解之得x≈93.3∴0.95x=89

  即5月份这个用户应交煤气费89元。

  三、课时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习一元二次、一元多次及二元一次、二元二次等其它方程的奠基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是其它方程解法的基础,其它方程的求解最终会转化成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的模型来解决。

  四、课外作业

【学期计划】相关文章:

学期计划关于学期计划10-31

学期学习计划 关于学期计划的范文03-24

上学期学期工作计划 制定下学期的学期计划11-14

上学期学期工作计划3篇-学期工作计划01-15

上学期学期工作计划上学期工作计划02-17

中班学期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12-28

大班学期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01-04

大班下学期的学期计划07-07

大班学期计划上学期03-14

上学期学期工作计划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