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 ,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 ,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 ----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呈现录像(学生自带的家庭装饰片段)
教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个自己的家吧。并请学生讲解自己家庭居室设计的特点。 学生:同学观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变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创造。才能有和谐温馨舒适的家。
(出示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师: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生活空间的和谐统一。
(放映---家居设计录像)
同学欣赏艺术设计师在居室中对色彩的大胆采用。
教师: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体现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的。这里有设计师用色独特,设计大胆的作品。
(出示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名人说家” ---英达的家 -----刘欢的家
教师: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我爱我家》的英达导演,来分析英达家的装饰用色。 学生:假如我是英达导演,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和装饰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风格。
刘欢的家装饰的色调比较重,用了别人很少用的黑色,时尚,大胆。
教师总结:家居色彩的独特魅力,是继承传统,是表达个性,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体设计相吻合的。
二、色调与人的视觉心理
(出示图片资料 ---居室相同,色调不同)
师: 这是一组居室相同,但是色调不同的家庭居室设计。请同学找到色调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组合。
生: 学生自由讨论。
最佳的居室色彩设计,色调不能乱。整个设计要有统一的色调。颜色杂乱会破坏人的视觉。色彩运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资料 ---色调和人的视觉关系)
生: 主色调的居室。有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多种色调的组合,一种色调的组合。 教师总结: 居室的色调可概括为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等等。 (出示图片资料---- 红色、绿色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师: 色彩运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颜色的各种变化。
红色:
生:(讨论析出 )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日出,太阳,国旗。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红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师:以红色调的为主的居室设计,温馨浪漫,卧室和客厅的方面比较多,
如果能把色调的明度和纯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调的选择会更多,更丰富。
绿色:
(出示图片--讨论析出)绿色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生: 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清新,明净。心态平和。可以用在厨房,客厅等房间。 (出示图片----对比色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色彩鲜明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强烈,醒目,给人以明快,鲜明的特点。
师总结:
1.家庭居室是一个整体,在色彩设计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也要根据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 家庭居室的设计色彩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家具设置、装饰物品等方面
3. :“我爱我家”设计宝典:
主题要“明” :一旦定下来某一种风格就不要轻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居室色彩的过程当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诱惑,最终将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杂烩。
墙面要“色” 白色是传统的色调,而要独特的个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胆,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大面积的彩色墙面。因此,要打破墙面由浅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我们墙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准”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为装饰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这些色往往是从多色中提取,比如黄色、蓝色、橙色等色,这样做会比较保险。
实践应用
(出示动画制作 ----展示多种地面,墙面的色调装饰)
师: 展示空间模型中多种装饰图形,在居室设计的变化。
生: 有直接描绘的方式,色彩喷涂的方式,还有壁纸、壁布的类似效果。
师: 心动不如行动----展开“我爱我家”的居室色彩设计活动。
同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自己设计的居室稿中,设计家庭居室色调。(播放音乐---我爱我家)
表现方式:彩纸拼贴;色彩描绘;喷绘拓印;电脑制作等表现方法。
生: 学生小组互评作品,并赋予自己的作品一定的内涵“我爱我家”
“孩子也精彩” “精彩瞬间”“温馨的家”“蓝色梦幻”等等。
(分组展示小组的优秀设计作品---师生交流赏析)
师:
运用电脑空间设计模型,展现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设计作品,
生: 演示作品设计思路。介绍色彩装饰的用意。
教师总结:
家庭居室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创造的空间,是个展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更是体现个性的一个方式。在相同的空间可以展现多种的装饰风格。
教学小结: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个性的节奏和个性色彩。我们的居室在同学们大胆的设计下,一定会象这些多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们的家也会真正成为我们施展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途径,也会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教学反思:
学生心灵深处迫切要求创造的基本潜能,给予他们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本课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抓住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分组讨论,自主联想规律,在交流中找到不同色彩的联想效果,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并且注重生活实践,丰富创新内因,给学生最大的创新空间。本节课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以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摄像相结合,把美术同音乐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表达主观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和《西班牙斗牛曲》,提出问题:
①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舒缓的音乐感觉平静、激昂的乐曲感受到了兴奋)
②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蓝色、红色)
教师总结: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其实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
①展示色相环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红、黄、蓝,三者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
②演示三原色颜料互相调和的实验,提问: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色彩改变,颜色明暗程度改变,纯净度改变)
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2.色彩搭配方法
①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和《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红色和绿色,色相环对应180°;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
②继续展示火焰和冰山图片提问:图片中主要有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感觉?(火焰以红色和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白色和蓝色的冰山让人感觉寒冷)
教师总结:对比色带给人强烈的感受,类似色带给人和谐的感受;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而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的.色彩,给人寒冷的感受,一般称为冷色。
③对号入座:出示三幅色彩搭配图片和词语卡片(欢快、压抑、休养),请学生参与图与词的对应游戏,提问: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左图主色为红色,代表欢快;中图主色为黑色,代表压抑;右图主色为绿色,代表休养)
教师总结: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只要把握好搭配原理和方法,色彩就能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
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
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制定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色彩搭配除了考虑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也可以丰富画面。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多彩玩具世界》,两幅相同的构图,采用造型简括的玩具娃娃形象,将娃娃分别放置在绚丽温暖的阳光下和幽静清凉的树林中,突出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之间运用明度变化进行调和,强烈对比中又不失协调。)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色彩的相关知识。
2.升华情感:色彩装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传达着我们的情绪感受,合理利用色彩,让我们的每一天就像色彩一样绚丽多姿。
3.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功能来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和色彩现象进行色彩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和对于色彩调和的体验,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
对美术作品进行色彩分析,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四幅图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学生将图案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风景的色彩和谐关系,顺势引出课题《色彩的调和》。
环节二:感知作品,提出问题
出示莫奈的作品《池塘》,提问:画面中有哪些色相?这些色相在色相环中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蓝、绿,它们属于相邻的关系。
进而继续追问: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人什么感觉?学生举手回答:莫奈运用蓝色和绿色描绘出静谧的夏日池塘景色。几块浓重的绿荫和点点睡莲以及桥栏的亮部使画面富有节奏,各种不同的绿色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效果。顺势总结出色彩和谐的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统一协调的色彩现象。
(一)了解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教师展示蓝色调、绿色调和紫色调三个画面,请学生分析色调调和的色彩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以蓝色色调作品为例,底色偏湖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钴蓝,稍暗,形成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而使画面在统一中达到活泼、对比的效果。进而总结出: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变化、纯度和冷暖的变化。
(二)了解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展示现代摄影作品《秋林》并提问:秋天的树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它们在一起为什么显得那么和谐?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秋天的树林呈现一派绚烂的橘红色,深深浅浅的大红、中黄、赭石、土黄等交替出现,虽有不多的绿色隐藏其中,但其零星的分布和较暗的色调也不足以和大面积的红黄色调抗衡,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总结出: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带有某些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
环节三:分析辨认,掌握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花瓶,请学生辨认哪些是同色相调和,哪些是不同色相调和?
结合刚才所学的两种色彩调和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后,教师运用同色相调和进行示范,学生观察学习。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1.布置活动练习:以教材中的花瓶图案为参考,为妈妈设计一块色彩调和的围巾。根据时间提示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设计围巾的色彩搭配。
2.展示学生作品:从能否积极参与对色彩调和知识的认知、探讨色彩调和的原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色彩的美术现象。
2.课下搜集色相调和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运用,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学习山水画马远的《踏歌图》在用笔、用墨、皴法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学习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与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习欣赏方法,并尝试独立欣赏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宋代民间踏歌时的欢快场景,提出问题:你听说过这种舞蹈形式吗?人们往往在什么时候会跳这种舞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踏歌,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宋年间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而南宋画家马远就用自己精湛的中国画技艺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记录资料。由此引出课题《踏歌图》。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教师展示《踏歌图》,介绍作者及创作年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貌似是山水画实则是风俗画,画家表现了阳春时节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几个老农带有几分醉意地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故名《踏歌图》。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用了怎样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山水的?这样的描绘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远山奇峭,近石方硬,给人清旷秀劲之感。
教师补充讲解:山石运用斧劈皴。
3、教师展示《踏歌图》和《溪山行旅图》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提问两幅图在构图上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溪山行旅图》为全景构图;《踏歌图》为边角之景,喜作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正是马远典型的艺术风格,人称“马一角”。
4、多媒体展示《踏歌图》的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结合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意境。
活动三:总结解释
1、师生共同总结《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2、小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欣赏一幅山水画作品?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作品背景、内容、感受、形式、意境等方面。
活动四:比较欣赏
教师在PPT中出示马远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寒江独钓图》及相关资料,提示学生根据《踏歌图》的欣赏方法赏析此画,3分钟后,请学生扮演讲解员介绍此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面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可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2、请学生在课后搜集南宋山水画家的资料,并找出与马远的艺术特点类似的画家。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表现原理,尝试运用点彩画法进行色彩练习。
2.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掌握点彩画的特点,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
3.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传递的不同情感和表现形式,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点彩画的特点并用其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难点:理解色光现象并运用到点彩画创作中。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PPT播放两组图片,分别是莫奈的《草垛》《睡莲》以及把它们处理成黑白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张?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有色彩的图片,色彩给人以鲜亮、活泼、富于动感的感觉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还能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导入新课《色彩的表现》。
(二)设置游戏,掌握类型
教师设置“连连看”的游戏:PPT展示大卫·霍克尼的《花瓶静物》、冷军的《牛仔裤》、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梵高的《星月夜》以及“表现性色彩”“固有色彩”的字样,引导学生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固有色彩表现物象本身的颜色,表现性色彩摆脱色彩的.客观真实性,完全表达主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欣赏作品,探究特点
1.展示吴作人的《三门峡》和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两幅作品的色彩和笔触有哪些不同?(《三门峡》色彩浓郁、笔触凝重,细腻的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运用具有表现性的小色点不重叠地混杂排列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午后散步游玩的场景,并且形成光色弥漫的视觉效果)
2.教师追问:画家是使用什么方法创作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三门峡》是画家将不同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获得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后再将其画到画面上,我们把这种画法称为色彩混合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画家在画面中将不同纯度的小色点交错并置在一起,使观看者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混合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表现方法称为点彩画法。
(四)设置活动,分析原理
教师放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中“戴帽女子”的局部,组织学生找出人物身上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裙子受光部的黄色点为光源色,裙身中的朱红色点为固有色,裙子背光部的绿色、蓝紫色点为环境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固有色是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环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体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五)教师示范,掌握步骤
教师展示“海滩”的单线稿,以“夕阳下的海滩”为主题示范点彩画的方法,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表现方法。
(六)学生实践,作品展览
1.布置活动练习:鼓励引导学生以“情感最饱满的刹那”为主题,大胆创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主题清晰,颜色运用和谐,色点大小一致。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主题和色彩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七)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2.课后搜集点彩派的另一位画家西涅克的资料,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6
一、 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 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 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
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阶段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
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板书:注重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简洁明快美感)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欣赏、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四、展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创作了自己风格别致的装饰画,感受了装饰画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拓展: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富有童真的评价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板书:装饰画注重色彩简洁明快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画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画法,能够用中国画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中国画梅花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难点:体会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朗诵王冕的《墨梅》,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题?(梅花)
2.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傲骨独放的坚强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中梅花形象是多见的题材,梅花多为文人志向的载体在诗歌绘画中多作表达,是中国艺术载体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备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国画中梅花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操志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师展示清代吴昌硕的《寻梅》,提出问题:
(1)《寻梅》作品中的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傲寒独放、坚韧不拔)
(2)作品和现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无色)
(3)画面由创作要素组成?(诗书画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吴昌硕先生以其特有的笔力遒劲表现更加彰显梅花的傲骨,画面结合诗书画印的创作要素,更加体现了作品的文人情怀。
2.分析创作技法
教师展示作品《寻梅》以及点画和勾花法创作的梅花,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枝干、花朵)
(2)在进行枝干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变化?(用笔急徐的变化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创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点画法)
(4)作品是怎样表现出花朵不同变化的?(表现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在进行梅花创作时有点画和勾花两种最基本的画法,分别表现梅花不同的姿态,但是两种画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创作时构图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笔墨有浓淡、粗细之分;这样才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分别示范讲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点画及勾花画法:
1.枝干:中锋写枝(用笔急徐变化,墨色干湿浓淡结合);
2.点画法:侧锋点画梅花花朵的正侧,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锋画花瓣、花蕊(注意表现花朵的不同姿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绘制一幅中国画梅花作品,可以选点画或者勾画任意一种表现方式。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用笔的中锋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花朵的聚散、提款压印等。
3.完成作品后举办“傲骨寻梅”中国画梅花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涵寓意、笔墨色的应用方法。
4.其他同学从画面的布局、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点评。
(如《无处可寻》:画面简洁生动,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画法绘制、枝干遒劲花朵聚散有序。)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传统文化发新芽,梅花是我国传统花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当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会发现画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独放的野梅,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而为之奋斗的“你我他”。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一门高级艺术。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毕加索及立体派的起源,掌握《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并能够运用方法鉴赏其他立体派的作品。
2、通过欣赏、讨论等形式,掌握《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进而学会立体派作品欣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立体主义作品的形式美感,体会《格尔尼卡》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反战思想,领悟中西方多元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毕加索《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
难点:运用理解立体派象征性等艺术手法,掌握立体派作品欣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二战”相关视频,视频播完后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战争是阴郁和恐怖的,而有一位20世纪的立体派画家把自己对战争的痛恨和带给人的恐怖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他就是毕加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位立体主义大师笔下的战争是怎样的?顺势导入课题《格尔尼卡》。
(二)描述分析
1、毕加索
播放毕加索的记录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毕加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爱、有趣、愤青、勤奋……)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其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以及塞尚的影响。他一生勤奋,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作品风格多样,但却保持着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2、《格尔尼卡》画面内容
出示《格尔尼卡》,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①你能从《格尔尼卡》中看到哪些物象?(牛、马、举灯的女人、灯、躺在地上的战士……)
②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压抑、恐怖)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物象有很多,有牛、马、女人等,都比较支离破碎,给人一种压抑、恐怖、阴森的感觉。这幅画采用的就是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并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进行组合。
3、《格尔尼卡》艺术特色
继续展示《格尔尼卡》,教师讲述格尔尼卡的画作背景,四人为一组讨论:
①这幅作品都用了什么颜色?物象有什么特点?空间感如何?(黑白灰,夸张怪异,二维平面感)
②这些物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灯”代表痛苦和悲剧的气氛;“举灯的女人”代表希望;“从楼上跳下来的人”代表惊恐;“牛”代表残酷和黑暗的法西斯;“马”代表痛苦的人民;“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代表人类受苦难的普遍象征;“躺在地上的战士”象征军人的永不瞑目。
③这幅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对战争)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格尔尼卡》艺术特色:这幅作品采用动点透视,把夸张、变形的`物象进行重叠、组合,并赋予其象征意义。而色彩上采用黑、白、灰等颜色,突出恐怖的氛围,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泄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来触动观众的视觉和心灵。
(三)总结解释
根据对《格尔尼卡》的分析,试着总结立体派有哪些特点?如何欣赏立体派作品?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总结:立体派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以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在欣赏时可以从色彩、造型、空间、特点等方面去欣赏。
(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学生运用所学欣赏方法,以四人为一小组探究其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亚威农少女》造型:女人正面的胸脯变成了侧面的扭曲,正面的脸上会出现侧面的鼻子,甚至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色彩:色块层次分明、灵活多变;空间:画面构图看似随意,却又暗含的秩序,任意分割的背景映衬人物。)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并升华情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热爱生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查找资料并搜集立体派其他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下节课分享。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通 形 象 计
卡 设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都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卡通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形式,以编一个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 时:1课(转载于: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VCD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
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教学过程: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静物的构图、层次、表现要素,体会静物之美。
2.学会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3.平凡事物也具有美感,提高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合理的明暗关系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静物画,卡拉瓦乔的油画《水果篮》、李超士的色粉画《土豆和萝卜》和林风眠的中国画《静物》,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绘画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引导:这三幅作品表现的都是静物的题材,画面表现了果篮、土豆、萝卜以及花瓶,画家通过一些造型手法以及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不同静物的独特美感。那么,如果抛开色彩,单纯地运用黑白色当作塑造物体的手段,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静物之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独特方式下展现的《静物之美》。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明暗的层次
展示彩色照片《果篮》以及对应的黑白照片,请学生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一个明丽,一个质朴)
(2)黑白照片是如何表现出静物的?(通过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3)找一找照片当中哪些地方层次深,哪些地方层次浅?(高光比较浅,暗部比较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暗是表现静物的重要手段。每个物体的固有色和它们在光照下的明暗程度都不相同。物体的明暗效果可以通过明暗不同的黑、白、灰来表现。一般来说,物体本身颜色深的会比颜色浅的要暗一点,一个物体的亮面要比暗面亮一点,高光是最亮的部分。
2.明暗的表现
展示素描作品莫兰迪的《静物》和布拉沃的《白玫瑰》,请学生比较观察,并提出问题:
(1)这两幅都是素描作品,两件作品相比哪一个作品的静物更加突出?(莫兰迪的《静物》)
(2)尝试着从线条的角度探究主体物凸显的原因是什么?(背景用密的线条表现,静物用疏的线条表现,因此深浅变化比较突出)
(3)布拉沃的《白玫瑰》中的用线与它有什么不一样?(更加细腻,变化微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莫兰迪用画阴影线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色调。作品中的浅色调是用一系列短而平行的线表现出来的。深色调则是在原来的线条上加上与之垂直的一系列线条。所以,它的明暗对比更加强烈,白色物体的质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也都很到位。而布拉沃的《白玫瑰》手法细腻,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深浅以及疏密的微妙变化,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玻璃杯的光感通过细致的'线条排列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3.构图形式
请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摆一组静物,交流讨论:哪一组的静物摆放看起来最舒服?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不同的静物的摆放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摆放,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常见的构图形式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比较稳定,梯形构图画面比较饱满,而S形构图画面会更加动感。所以,在构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文具用品为例,示范并讲解素描的创作方法:
1.起稿构图,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三角形构图,主体物是书包,旁边散落一些书本、文具盒、铅笔、尺子、橡皮);
2.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细、深浅的线,表现空间、虚实及物象的质感(书包用弯曲的长线条表现,用层次变化丰富的黑白灰关系表现书包的质感,书包前面的铅笔用果断的直线去表现,后面的书本用疏且浅的直线概括,增强画面空间感);
3.调整细节,完成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重新摆放静物,并各自创作一幅明暗关系明确的静物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造型、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静物”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物体的质感、画面的空间感及光影效果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苹果与花瓶》:画面简洁,表现的是一个花瓶和两个苹果。用块面关系以及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表现物体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以及光感表现到位,但是空间感较弱。)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画家们大都是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及时代特征。读画的时候,应该通过这些简单的静物画作品,深深地感悟到平凡的物品自身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关键在于发现。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更多的美。
2.课后尝试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静物之美。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梅花花朵和枝干的笔墨方法,掌握勾花、点花以及枝干穿插的技法,学会创作一幅水墨梅花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学习用水墨画的技法创作梅花,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梅花的品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梅花的笔墨技法。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寓意,学会创作一幅墨梅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课前朗读一首诗词: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引导学生猜一猜这首诗中描写的是什么花?(梅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是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图》中的题诗,从诗中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身上到底又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梅花》,探索梅花的魅力。
(二)描述分析
1.梅花的特点
学生展示梅花摄影作品与吴昌硕的《寻梅》,并提出问题: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它们的区别很大,照片给我们的感觉是写实,而绘画给人感觉是写意。
2.笔法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寻梅》和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①作品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画家用豪放不羁的笔墨创作,作品中的枝干更加坚韧有力,花朵清妍,孤高冷艳)
②画家是怎样表现出枝干的坚韧有力?(线条粗细变化丰富,顿挫转折明确)
③枝干的线条与花朵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枝干的线条有粗有细,花朵的线条多以细线为主)
教师总结:这是由于画家在创作时用不同的笔法创作的,枝干是中锋和侧锋的结合画出的,花朵是用中锋画出来的。
3.枝干穿插、遮挡关系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寻梅》并追问:
这幅梅花看上去老树繁枝,花朵清研,画家是如何做到繁而不乱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结合墨色的浓淡,很好的组织了枝干的穿插关系以及花朵的遮挡关系。
为了加深对穿插、遮挡关系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在宣纸上自行尝试练习枝干的穿插和花朵的遮挡。
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作品,并提问:
①作品中除了梅花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右上角有诗句)
②请一位同学朗读诗句(前春雪后有时见,隔水香来何处寻),同时思考: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梅花枝干遒劲,花朵飘香,有着高洁不屈的寓意。所以画家们经常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意趣。这首诗表达了画家与梅花的`不解之缘,以及画家对梅花凌寒留香,铁骨冰心品格的爱慕之情。
(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创作梅花的步骤:
1.画枝干;(着重讲解中、侧锋用笔的不同表现力)
2.画梅花;(勾画梅花时应注意花朵之间的遮挡关系,保持花朵形态的多样)
3.画细节。
(四)实践展评
1.教师组织学生运用这节课的学习创作一幅梅花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画梅花时注意枝干的穿插,尽可能做到墨色丰富)
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以“凌寒留香”为主题的展览,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墨色、造型、画面效果等方面互评。课后将学生的作品放进美术学习档案袋中。
(如《一枝梅》:内容——梅花;笔法——中锋、侧锋;花朵——勾花。)
(五)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重点知识,并进行总结:古往今来,我国很多传统中国画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赏梅花,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所以大家要多多欣赏一些传统花鸟画,感受作品中传达的寓意。
2.课下查找有关梅花的优美诗句、散文或绘画作品,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3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
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
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
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
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
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
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4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2、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及意图
1、课前准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2、导入目标播放生动的视频,导入课题,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学达标,播放婺源四季自然风光,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中的画面谈谈对四季森林色彩印象,由自然风光的`美丽过渡到森林四季色彩的特点
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已心目中的色彩,学生观看并讨论四季色彩变化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与艺术的不同
教师小结:四季色彩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并画出十二色相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调色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3、导学达标教师实践演示
多媒体演示
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多媒体演示)让不同色相衣服的学生上讲台,学生说说他们的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色彩的有关知识理解更深刻
引导学生分析名画佳作的色彩及时提示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加以表述学生欣赏后回答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色彩知识分析名画佳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知识运用教师提问:
1、环卫工人为什么户穿黄色的工作服;
2、红、黄、绿灯运用了什么色彩对比;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讨论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色彩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质疑: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学生讨论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课外练习1、做十二色相环;
2、书中东山魁夷的《湖》和科罗
的《枫丹白露森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会黑白装饰画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创意和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能够创作一幅具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黑白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其装饰手法,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
难点:创作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熊猫图片,提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熊猫一生当中最大的两个愿望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是好好睡一觉,去掉黑眼圈,二是照一张彩色照片。教师进行总结,着重突出黑白画的魅力,引出课题《黑白装饰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教师展示黑白装饰画《乡村少女》,仔细观察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画面给你什么感受?画家如何表达画面效果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挎着装鱼的篮子的`形象,给人一种简洁与凝练的质朴之美。画面利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用简洁和凝练传递出“海纳百川”般丰富的审美信息,画面运用黑白互衬的手法表现事物,以少胜多。
2.教师出示带罐子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观察画面内容,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创作手法?画面上的物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画面描绘了一个特别的罐子及窗外的景色。罐子上的花和植物的茎用了大量的线条,植物的叶子和窗外的景色以点造型,同时还运用了黑白块面,突出了画面的趣味性。画面中的罐子形制比较简单概括,罐身部分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教师总结:画面综合了点、线、面多种造型因素,大胆将室内外景物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夸张和变形造成的装饰效果。
3.展示未装饰过的猫的形象和黑白装饰画中猫的形象,对比欣赏,说说它的装饰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猫给人的感觉是可爱的,再加上它的形象有所夸张和变形,身上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花朵纹样,显得更加有趣,这种手法属于添加法,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根据一组静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装饰画。
示范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创作时要对静物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排列或简化,抛弃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进行点、线、面的重组,表现画面独特的装饰美感。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画面布局,表现手法的应用,画面效果的装饰美感;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画面的表现方法和装饰效果的处理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课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培养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6-23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9-26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07-16
初中美术课教学设计06-04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篇07-21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26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07-19
初中美术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06-14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