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3 11:13: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惬意。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本组的生字、词语,会认22个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诵、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美。

  6.进行“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记录、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写一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7.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初步涉略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学习这个单元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部署这一阶段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点。

  (二)具体建议,篇篇勾连

  “课前布置 ──中间铺垫──课后拓展”,以资料的搜集、语言的积累为“经线”,以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纬线”,贯连本组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布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 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何为放大镜思维?简单说,我们看问题不能浅表化,而应深层化,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涉及单元的概念地图、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和单元设计的步骤四个维度。

  比如概念地图。地图和路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以日常生活为例,我们要开车前往某一地方时,一般会依靠导航系统到达目的地,但这只是一条路线而已。如果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购物场所、旅游景点、酒店食店,则必须借助地图了。所以,路线是线性的,地图是网状的。放大镜思维下的.深度学习需要我们主动创建地图。刘徽老师提到,概念地图是一条条由“概念”和“案例”构成的观念纵横交错形成的,概念地图包含本质问题和大概念。这里我想列举小学数学(我家姐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姐姐正在学习应用题中面积的计算和换算,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一个边长为100厘米的正方形,小明将它的边长增加200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看到姐姐的试卷上大大的写着“3平方米”,心里就琢磨着姐姐是不是把增加200厘米理解成了增加到200厘米。再一细看,这道题涉及多个小概念的理解,一是“增加”和“增加到”的区别,二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原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背后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概念地图。

  再如单元设计的步骤。刘徽老师在这里也引入了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它包含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很多老师可能会疑惑,我们平时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都是先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才到教学过程吗?这里要澄清两个误区。一是确定的预期结果不是老师预设的结果,而是学生需要的结果。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看学习,对教学进行建设性聚焦,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目标。二是放大镜思维要求教师以大概念串联起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要求教师以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抓手,重视充分理解后的迁移应用。

  看完这一章后,我深切体会到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的重要性。在大概念教学中,我们要用望远镜思维进行统整勾连,用放大镜思维深挖本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单元目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

  质量标准

  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

  5、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母校的惜别之情。

  6、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一:回忆往事)

  活动1:填写时间轴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活动2:分享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于同学分享。

  活动3:制作成长纪念册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二:依依惜别)

  活动1:毕业演讲

  活动2:举办毕业联欢会

  活动3: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娇嫩、适宜、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课文讲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个别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花钟。

  三、教学策略

  《花钟》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细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不同的花开放时独有的姿态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怀着一颗好奇心,进一步探索了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又在文章最后写出了花钟是怎样做成的,全文结构清晰,叙述精当。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态度,激发学生观察、记录的热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不同花朵姿态、开放特点来进行拟人化描写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钟的组成、花开的原因、花钟的制造。

  2、引出质疑: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又是怎么工作的?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一段,了解花钟的组成。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3)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吗?

  预设:学生没有关注到中心句。

  教师追问:第二句话在第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第二句是中心句。

  教师小结:第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二句话写的。

  (4)教师引导:文中说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花的名称。

  学生从文中画出: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5)教师提问:请你读读这句话,和书上相比你喜欢哪种表达?

  课件出示:所有花都是“开放了”的句子。

  预设:学生说不好,因为没有原文美。

  教师引导:原文是怎样写,就写出了美呢?看看图,再看看书上的原文,有想法了吗?

  预设:都是写开花,但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写。

  教师引导:牵牛花是什么样的?蔷薇呢?再结合图片上花朵的姿态想一想。

  预设:牵牛花就像喇叭,所以写它开花时就写了“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教师总结:把花当做人来写,抓住了花的特点,这样语句就更生动了。

  (6)自由朗读描写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花?

  ①当学生谈到“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在学生谈完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后,随机问:做做吹喇叭的动作?牵牛花吹起小喇叭在说什么呢?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②当学生谈到“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引导学生理解“艳丽”“绽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蔷薇的妩媚风姿读出来。

  ③当学生谈到“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引导学生关注“从梦中醒来”,问:我们每天早上都从梦中醒来,在这里,作者把睡莲当成谁来写了?指导朗读。

  ④当学生谈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看图,加上自己的形容,说说:午时花怎么样地开花了?或什么样的午时花开花了?想象着它开花时的样子再来读这个句子。

  ⑤当学生谈到“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重点指导对“欣然怒放”一词的理解。

  师:看到这幅图,看到它的花开得这么美是什么心情?“欣然”就是心里很快乐。那“怒”是什么意思呢?在不明白字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怒:①生气,气愤:怒容满面。②气势盛:草木怒生。

  师:气势很盛,万寿菊尽情地开放,快乐地开放,就可以称为欣然怒放。指导读出花开的气势。

  ⑥当学生谈到“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理解“苏醒”后,指导朗读这句。

  ⑦当学生谈到“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做动作表演“舒展”,想象月光花“舒展花瓣”时的样子。指导读出花儿的娇嫩。

  ⑧当学生谈到“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看图说一说,它会怎样地开花?指导朗读。

  ⑨当学生谈到“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提问:“什么叫‘含笑一现’?”随机出示一组昙花从开到谢的图片:昙花从开花到花谢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三小时中,经历了开花到花谢的全过程。虽然短暂,但却把它最美的笑脸展现给我们,这就是——含笑一现。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姿态,体会作者用词精准、生动。

  (7)教师引导:师生配合着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要读出不同花的姿态美)

  师引读: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蔷薇——

  提问:老师读的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述的准确)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时间的不同。

  教师反馈: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这些花组成“花钟”。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凌晨”“中午”“傍晚”等时间词和“左右”这样表示不确定意思的词。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让我们明确了不同花大概在何时绽放,这些词语表示的时间看似模糊,但用词准确。有些句子没有“左右”这个词,也不代表就是准时准点开,但都加这个词就会显得重复过多了。看来作者的遣词造句是很严谨的。

  (8)同桌两人合作读第一段,练习背诵。

  (9)教师出示课件:

  下午五点,紫茉莉_________。

  半支莲,在早上十点_______。

  ___的芍药花在早上七点____。

  教师引导:请你仔细观察,想象它们开花时独特的风姿,把句子补充完整吧。学生补充句子。

  预设:学生语言单调。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花朵,当你开放时,会希望大家怎样夸赞你呢?想象一下,再来补充这个句子吧。

  预设:学生依据花朵特点写出了不同的开放姿态。

  教师评价:你善于观察,抓住了花朵的特点把它绽放的瞬间说得活灵活现。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细读第二段,了解花开不同时间的原因。

  (1)请两位同学读课文,一位读第一句,一位读剩下的部分。其他同学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前边是问题,后边是回答。

  (2)师小结:像这样前边提问、后边回答的自然段,我们叫它因果段式。这样的段落可以让我们获得问题的答案。

  (3)请你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放时间?用直线画出原因。学生默读画线。

  小结: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和昆虫活动时间相吻合。

  教师引导:昙花的开放是文中举的例子,文中概括地说了影响花开时间的原因,你能找到吗?

  (4)教师提问:请你读读描写昙花开花的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它为什么只在九点左右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因果段式并练习提取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昙花一现”的原因,实现能力的提升。

  3、略读第三段,花钟的制造。

  教师提问:请大家自己读这一段,有一些词语如果去掉了,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文完全不同,产生科学性错误,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吧。

  生反馈:陆续、刚刚、大致。陆续,表示先后出现;刚刚,表示观察时间要恰当;大致,表示不是非常精确的时间。

  小结:这些词语让文章的表述更具有科学性,现在用朗读让我们知道花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发现,体会科普文的用词准确和精确表述,再通过读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心里留下痕迹。

  (三)总结学法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花钟,了解了花钟是怎样为我们大致报时的,还知道它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有着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还练习了抓住花朵特点,写出不同花开放时用不同的语言去形容它的独特美,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摘抄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花朵开放的语句。

  2、抓住花朵的特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开放时是怎样的。

  3、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明白,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给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资料,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盼,从最搞笑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资料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潜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述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搞笑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潜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潜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一样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貌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不足之处:刚刚接任的班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字词的教学所用的时间较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课时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重难点: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项目过程:

  一、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著有诗作《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等。

  周敦颐yí(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人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二、预学检测

  1.读准字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鸿儒()案牍()西蜀()

  晋()蕃()淤泥()不蔓不枝()

  濯()清lián()xiè()玩鲜有闻()

  2.解释划线字。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何陋之有?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文体知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字句两两相对,句式对仗工整而且用韵(偶句末字押韵)。

  ①请找出《陋室铭》中押韵的`韵脚(预学二)。

  ②根据文章的押韵规律,边朗读下面的课文边为它断句(预学三⑴)。

  2.“说”:古代一种用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类似于现代杂文,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形式自由活泼,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

  “说”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爱莲说》的作者就是借写莲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感。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

  “说”是一种兼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体,请试着将《爱莲说》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离,抄录在下面(作业本预学三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

  2.辨析“之”的用法(积累拓展五)。

  3.文言词语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课时目标: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重难点:通过品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体会和感悟课文讴歌的美德。

  项目过程:

  一、品读析描写

  1.请圈画出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词句并品析,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心理描写作用

  “我”/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姑娘

  解放军战士

  2.请圈画出文中环境描写(“梨花”)的词句并思考其作用(思考探究三)。

  “梨花”“梨花”含义及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思考品主题

  1.问题探究:女孩梨花真的.叫梨花吗?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驿路梨花”作为标题?

  3.课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思考探究三)?

  三、对联点文题

  1.根据课文表达的主题,对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下联(作业本任务三)。

  2.以下是改动过的三处,你认为是课文好呢,还是原作好?请写下你的见解(作业本任务二)。

  四、拓展延伸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思考探究四)。

  板书设计

  五、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心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弘扬光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一、“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有机的结合教学的方方面面。

  “单元整体教学”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最大优化的组合,强调重点的提升和复现,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最主要的是,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去交流,拿出学到的本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满足愉悦感。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英语教学中,整体单元教学法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整体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听带思,以说带读,以读促写,写中所说,以写带知的良好效果,这种思维发散训练可以活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内容,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这一段过渡到学会这一类。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从教师示范的“举一”中去较好的“反三”。在Read and write教学中,有了Let’s learn和Let’s talk的学习输入,学生很容易解决了词汇和句子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在无数次的复现,在有了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可以进行模板似的推进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概括出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理解记叙的顺序。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项目过程:

  一、预学检测

  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了解助词(作业本预学二)。

  二、写法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作业本任务一⑴)。

  知识卡片

  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激发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引人入胜。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你是否发现了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作业本任务一⑵)。

  构思巧妙之处:

  表达效果: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知识卡片

  顺叙: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行文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常会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1.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说说其记叙顺序。

  明确:课文描写的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妹妹照看小茅屋——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采用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2.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业本预学一),说说其记叙顺序(作业本任务一⑶)。

  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路过修建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管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借宿,回报小茅屋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路过借住,修葺小茅屋

  明确: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采用倒叙。

  3.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采用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悬念一)

  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误会一)

  主人家到底是谁?(悬念二)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误会二)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悬念三)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作用: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作业设计

  完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的阅读概要表(任务一③)。

  篇目文体评价性词句事件感受或评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驿路梨花》人物

  事件

  环境

  思考写人记事散文和小说的阅读策略。

  文体叙事散文小说

  情节

  线索

  顺序

  结构

  阅读策略

  五、方法小结:

  略读写人记事类文章应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明确文体,抓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梳理文章要点,把握内容大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何为望远镜思维?顾名思义,我们要打破部分的局限、狭隘的视野,用向外部看、向远方看、向整体看的思维来看待单元整体设计。由于所对应的大概念大小不一,我们可以把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宏观单元是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跨学科的大概念组织的集合,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科的大概念展开,那微观单元自然是学科教材中的现有单元。按照刘徽老师的观点,望远镜思维即要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运用统整法或基点法思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以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为例,统编版教材中,各单元以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的双线组元形式编排。针对这一编排形式,我们可以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建立单元与单元的关联。比如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中,议论文写作隶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涉及三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和写作任务,分别是议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论证。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展开前后勾连、逐级进阶的关联式作文教学。“议论要有针对性”主要落实“针对”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增强问题意识、读者意识、说理意识、目的意识,从整体上进行议论文写作框架的打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要解决多维度阐述观点的问题,以提升元认知能力。“如何论证”则主要解决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问题。这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针对某现实问题,在特定的读者对象面前,运用说理思路和说理方法,多维度阐述自我观点,以说服对方”这一大概念的统筹之下,写作教学在单元的关联中循序渐进、有序展开,学生的写作能力逐级提升。

  再如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与能力要辐射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学生对语段的分析能力强的话,数学的应用题相对会更得心应手;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强的话,历史的史料分析题得分会更高等等。以选必中册“逻辑的力量”为例,思维形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一大概念涉及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把握了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仅有利于病句题的分析、现代文阅读的解读,还能顺利掌握数学集合的相关知识,轻松完成政治的客观题分析。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对教学目标要科学分类

  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哪些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必须列出三维目标,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2.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本学科教学目标、本学科的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使它们整合。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合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

  4、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灵活

  一反面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有灵活性;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就像射箭时需要瞄准耙心一样,只有心中做到目标清楚,才能有的放矢,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如:【案例】《狼和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培养学生学会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在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教材,认真阅读教参。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具体讲了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出大体方向。我们阅读教材、教参,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课标,明白要在这篇内容中向学生传授些什么,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情况及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就是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内容,但不是所有的目标都是重难点。如《狼和鹿》:

  教学重点可为: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资源准备,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比如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引领学生到野外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教师准备相关的影像资料等等。多媒体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物质基础,在多媒体设计上,我们要从教学的实效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片面地认为所有教学设计都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

  (四)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又分为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这些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人们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是这样分析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有效的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才会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动机态度。又如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喜欢语文课,喜欢朗读。所以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

  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课时安排主要根据内容来预订,在这就不用多讲了。

  (五)教学过程

  这里所说的过程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以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过程。可用下表表示,更清晰明了:

  有的老师认为用课件上课可不写,其实不是这样的,板书在教学中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板书的美包括布局美、形式美、色彩美、书写美等。只有让学生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

  最后讲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二次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后反思:

  本课的第四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这篇反思是写成功之处的。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遗憾,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时间关系,在学生理解的读,谈体会上面花的时间比较足,理解后的感情朗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处理好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朗读的时间分配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这是写不足之处的。

  尽管上述介绍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今天的课能解释一些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学设计,也是学习一种教学技能。任何一门技能,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很重要。

  如有说得不到和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和指导!谢谢大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大概念、大主题、大单元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

  要从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改变6—8课时/学期的技术小单元教学,转向至少18课时/学期的主题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二、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

  1.体育课上成中考项目训练课,学生被动执行训练,学习兴趣被扼杀。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教师奋战在体育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但是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放弃了现行的体育教材,中招考试考什么就在课上练什么的问题较为突出。若干年下来这一部分体育教师只会上中招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和教材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却渐行渐远。而中学生三年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渐渐被磨灭,甚至谈体育课而兴叹,迫于考试却又不得不练习下去,处于煎熬的状态,与国家所提倡的体育教育标准和目标背道而驰。

  2.忽视学生学情,急于提升成绩,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提升进入困难期。

  每所中学生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具备的体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强,相应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相反,开展较差的学校,则学生基础薄弱,体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提升。例如,篮球运球这个内容对于有些男学生来说早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学生都能参与篮球比赛,灵活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技术。

  3.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顶层思考,教师无序执行,教学合力难以形成。

  因为学校对教育课程没有逻辑化、规范化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堆积,缺乏纵向的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螺旋式上升的积累。例如,唐老师今年带的是七年级,那么唐老师在七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教授学生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等一些项目技能内容。可是到了八年级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又会在八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重复教授学生上述内容,像这种情况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体育课程全局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如此简单重复课程内容,就难以从量变达到质变,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合力也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积累。

  三、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

  为了规范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站在升维的高度审视和构思体育学科课程搭建,以统筹细化和顶层思考为手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我们提炼出考试必备的关键技术和必备的关键身体素质,以步骤、层次、程度为标准,从“简、易”到“繁、难”分配到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本着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学校或教师专长特色单元、教学机动单元为内容载体,以“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为指导,对每学期的大单元组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

  1.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

  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队列队形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学初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保证上好每节体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大课间常规是利用开学初的体育课快速将大课间的内容、路线及要求灌输到每一位学生心间,形成传统,让大课间发挥提高体能促进技能发展的功能,达到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2.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

  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特点共同构成的,培养好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单纯为了中招考试,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为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基础储备的目标提供支撑。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单元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练习难易度。同时,身体素质经过三年六个学期螺旋上升式的积累,在中招考试的素质类项目考试中定会脱颖而出。

  3.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

  由于小学阶段升入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初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起始点,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考什么练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味拔苗助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中招考试的技能项目安排到三年六个学期中,既兼顾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设计好课程,让教师把学生成绩的提升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学好、练好,相信经过长期的课程熏陶,会在学生身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是高于体育中招考试的,成绩必然提升。

  4.学校、教师特色课程单元。

  每个学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标。因为多数学校所谓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是校方领导安排的体育课程,既不是学生能上的,也不是体育教师想上的,所以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体构思和顶层思考的。

  当然,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大,有些学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绩提升,那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单元交给任课体育教师来发挥他的主动权。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其本身的技能和专长;

  其次,横向多项目的课程选择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维度,加深学习深度;最后,学校可以逐渐积累建立特色技能形成课程的宝贵经验。

  5.机动课程单元。

  在所有课程单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导致课程单元不能有效开展。比如在实施课程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学期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阴天下雨、雾霾等天气因素,临时开会、节假日活动等人为因素总会导致我们的课程不能按原计划执行,所以我们要用机动课程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天气因素不能上室外课,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机动课程上室内理论课。如果是现实因素导致课程难以开展,那么机动课程单元就可以作为随时安排的替代课时数,两者结合能体现出课程的普适性和趣味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按照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把五个单元横向组合就组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依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课程纲要的形式说清楚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最后撰写出每节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四有课堂”的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在四月三十日我们参加了关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我们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和众多学校的精英们一起学习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xxx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们上了一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主题,创设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整合和再构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连续课时的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它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钻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和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地使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西谷中心校

xxx

  xxxx年xx月xx日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学生分析】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学习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5-2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18篇)02-04

英语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心得02-19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02-09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31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6篇)01-30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心得(精选17篇)05-19

单元教学设计03-01

单元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