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5 18:54:15 秀雯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

  一、设计思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新的课程理念。《燃烧与灭火》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已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该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再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防火灭火和自救的问题。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本课题教学应体现如下主要特征: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2、特别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关注在合作交流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参与程度的评价,主要对学生能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来考查。对学生思维合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②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过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以及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来评价。

  整个评价以激励为主线,学生通过互评与自评,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控,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学法指导,切实组织好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尽可能更具动感、美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意: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人类提供了能量,加速了人们的文明进程。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每年全世界发生的火灾会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那么燃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呢?但当人们一旦失去对火的控制就会形成火灾当你遇到火灾时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今天继续探讨燃烧和灭火的有关内容。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3组图片(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的火灾事故和在火灾中死亡数据)作为情景提出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图片和听到这些事件后,你首先想到这些事件与什么有关?(火)对于火和这些事件,谈谈你的感受,或者说说还想知道哪些化学知识或者生活常识?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非常兴奋,争相提出他们的感想和想知道的与火有关的问题:火灾太可怕了,如何能预防火灾?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处理?了解可燃物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燃烧?火焰是如何伤害到人的?一些易燃物如何存放或者安全放置?正确的灭火方式有哪些?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火是一种物质吗?为什么产生火灾?为什么有火灾就有烟?烟和热?火对人类的贡献,人离开火,会怎样?燃烧会不会污染环境?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说明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防止火灾的发生,必须了解火是怎样燃烧起来的,即燃烧的条件;有的问题源于我们对灭火原理的了解;燃烧的条件存在于灭火的方法之中,燃烧和灭火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分组分别进行三个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来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提高]

  燃烧条件

  [教师引导]:

  人们并不是只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做熄灭火焰的`事情。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不同的情况下你都采用过哪些灭火的方法,并说出所作方法的依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收集信息]:

  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言:沙子盖灭,隔绝空气;用锅盖盖灭油锅起火,隔绝空气;吹灭蜡烛,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师)什么是着火点?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水并不能灭所有的火;

  (师)为什么?电路起火,不能用水灭火,会引起短路,电人;金属钠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钠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燃烧;

  (师)水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灭火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均可用水灭火,这说明什么?要了解起火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的起火,采用不同方法;煤气起火,关闭阀门,断绝气源;森林起火,可以挖防火沟,移走可燃物

  [教师引导]: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讨论,看看你能得出物质燃烧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吗?

  [学生发言,教师记录]:学生举例说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记录学生的例子和观点,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得出结论。

  [结合案例,使用知识]:天然气大量泄漏。如果遇到火星,将发生大面积爆炸,现在假设你就是消防队员,到达出事地点,你会如何做?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学生讨论与交流,教师记录并引导]:

  “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

  “只关闭阀门不够,还要勘察漏气的地方,”

  “(师)同意不同意?”

  “同意。”

  “疏散人群,保证人群的安全”;

  “严禁烟火,防止火星、穿防静电的衣服,防止静电”;

  “防金属碰撞的火星,汽车要远离现场”;

  “建一个吸收爆炸冲击力的墙,吸收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

  “大面积冲水,降温,稀释泄漏的天然气“;

  “把天然气转化成一种不可燃烧的物质”;

  “(师)设想是好的,能否做到,还需深入研究”;

  “将天然气一点一点隔离出来,到别处燃烧掉”;

  “(师)可取不可取?”;

  “是一种设想,在实际处理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更多人举手“用大功率的风扇将天然气吹走”;“会有电火花”;“改为人扇”;“用氦气冲淡”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多非常好,我们的消防战士,就是使用同学们出的主意:疏散人群,勘察漏气点,堵漏,大面积冲水,降温,稀释泄漏的天然气。

  最终解决了这场战斗,化险为夷。 [教师讲解]当火势小时,我们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灭火原理和方法,积极扑灭火灾,让火灾损失最小。但当火势很大,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控制火势蔓延时,保护生命、积极自救就是第一位的。如果你被困于火灾中,你应如何冷静对待,积极获得消防人员的救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讨论。

  (三)、课堂小结: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教师强调:火灾是无情的,灭火不如防火。同学们只有增强安全意识,才算真正地掌握了防火的无敌法宝。请同学们课下交流这节课的体会和感受。这节课的作业:社会实践,检查本学校或你熟悉的地方是否存在火灾的安全隐患。

  五、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条件

  二、灭火原理

  (1)可燃物;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氧气(或空气)隔绝氧气(或空气)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首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实际出发:他对问题已有哪些了解?他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将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还给学生,教师提出具有驱动性的问题或任务,不同的学生均可参与回答,众多学生均可进行讨论和交流。其次,作为化学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广大合格公民,教学目标设定上从以前的重点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形成时,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和改变。第三,从“唱主角”的地位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课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教师自己不要过早地针对问题给出结论,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多边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情感价值观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形成,更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在课上应成为画龙点睛的人,“睛”何时“点”,“导演”如何导,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得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教师职业成为终生学习的职业。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极高,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是由里到外的积极改变,在质疑、争论中反映出学生极好的素质和潜能,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学生快乐、幸福,教师也就快乐、幸福。其次,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主人,在交流、在倾听、在反驳、在争论。在此过程中不是没有根据的相互诋毁而是有理有据的争论,好像一场学术研讨会。教师在其中也被深深打动,被他们认真的态度所打动。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2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

  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3、根据学生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我预习,我知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微课中的.知识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板书。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提问】

  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着火点?

  3、燃烧的定义。

  通过回忆微课内容和翻阅课本回答问题。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补充和强调。

  第二环节:我质疑,我勇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燃烧和灭火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饭就需要燃烧放出的热量。我们利用燃烧发出的光合热。有燃烧就有灭火,比如熄灭酒精灯,比如熄灭燃气灶等。燃烧和灭火离我们这么近,同学们对它有一定认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请同学们大胆听闻,说说关于燃烧和灭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问题。

  思考

  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第三环节:我释疑,我进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课前同学们观看微视频之后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一)着火点方面:

  1、钻木取火的原理?

  2、为什么有些物体在不遇明火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3、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

  得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使我们使用其他物质燃烧来点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对着火点方面问题的解答,给我们的启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能在上面覆盖衣物,也不可使取暖电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灭火吗,为什么白磷在水下还能燃烧呢?

  2、水中本来就有氧气,为什么一开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燃烧?

  小结: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氧气的浓度过低时,即使有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一般情况下,当氧气的浓度下降至14%—15%以下,燃烧就停止了。

  (三)灭火方面

  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新西游记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灭蜡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小结:当燃烧火焰比较小时,扇子煽动使空气流动,从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火焰比较大时,扇子煽动带走的热量有限,却补充了更多的空气,促进燃烧。

  启示:灭火要分情况,科学灭火。

  在交流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考。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使明确其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对其中分歧较大对的问题再思考,激发求知欲。

  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学会分情况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

  问题一:燃烧一定需要氧气,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上,燃烧是指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得出问题的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对燃烧的定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求真理。

  问题二: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来浇灭,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视频:慢镜头展示油锅着火后浇水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观看视屏,思考讨论回答

  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体现了化学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

  问题三:蜡烛被吹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那么吹大量的氧气是不是就不会熄灭呢?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1、点燃蜡烛

  2、用充满氧气的气球对准蜡烛火焰

  3、解开气球的绳子。

  结论:这是假的。吹灭蜡烛和扇灭蜡烛一样,都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反馈练习

  下列场景的做法对吗?

  1、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2、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3、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4、电器着火后,关闭电源,用棉被等不透气的物体覆盖在上面,及时拨打119思考、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回答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

  第四环节:我探究,我明了

  [自主探究]

  实验目的:

  请同学们点燃两根小木棍,并想办法让其中一根燃烧的更快。

  在我倒数5个数时,用桌面上所给的仪器和药品通过不同的办法将纸条熄灭。

  提供物品:长纸条两根、氧气一瓶(部分小组有)、二氧化碳(部分组有)、沙子、水、空烧杯、剪刀、抹布小结:

  1、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燃烧需要氧气,而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

  2、还可以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来促进燃烧。

  用相机捕捉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展示在多媒体上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将不同组的现象拍下来,在多媒体上展示)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第五环节:我查阅,我提升多媒体链接新闻:

  一家三口遇火灾初中生凭消防演练知识救全家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火灾的灭火知识,以及正确的火场自救知识。

  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小论文,手抄报,漫画等形式,下周将会把大家的作品在学校进行科普展览。

  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改变作业的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要爱护环境,防止火灾发生。

  教学准备:

  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燃烧。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师:煤气、烟花等都能燃烧,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可以燃烧的物质?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汇报:可以燃烧的物质。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小结:像煤、之类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烧的物质,像水不能燃烧的物质叫不可以燃烧的物质。板书:可燃物

  3、师点燃纸,请同学们观察:纸燃烧之后还是纸吗?

  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师:燃烧是有条件的,请同学们看录像《燃烧的条件》。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说说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可燃烧的物质、氧气、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 出示图片。

  师:锅里的油烧得太热着火了,妈妈盖上盖子火能熄灭了。波波不明白火为什么能熄灭呢?

  学生讨论。

  2、 模拟实验。

  师: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

  师: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填写科学书第二十面的实验记录。

  3、小组汇报。

  4、 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师:同学们想想,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小结: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缺少氧气。

  师:请同学们把另一根蜡烛吹灭。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了呢?

  小结:要想蜡烛熄灭,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了。

  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师:喜欢烧烤吗?烧烤的时候,我们常常把木炭烧得很旺的。

  师: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使木炭燃烧得更旺呢?你准备怎么样做?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同桌两个人一起设计一份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师:燃烧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去年上海静安区的大火,就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观看投影。

  师: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但是不同的情况应该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如果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么样灭火。

  学生讨论汇报。

  师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师: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打“119"电话报警。报警时要说清灾情具体的地点。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抄网站。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下节课我们交流防止火灾发生的有关知识。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

  教学重点: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教学难点:

  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品:

  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上节课讲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那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投影】图片,并讲述:

  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小组讨论回答:

  主要有两方面:利和弊。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转折】一旦发生火灾,我们

  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供选用的仪器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其他同学观察并倾听,提出异议并改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表达能力;养成既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讲述】当然,这些灭火方法

  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31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

  为什么?

  【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

  自救,如何逃生?

  对,火警没来之前呢?

  【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

  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

  【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机房、图书馆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电器。

  食堂放干粉灭火器,有液化气,油等。

  要趴着走,因为烟在上边。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思考】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渡】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投影】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回答:

  (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2)禁止放易燃物;

  (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4)当心火灾——氧化物;

  (5)禁止烟火;

  (6)禁止带火种;

  (7)禁止燃放鞭炮;

  (8)禁止吸烟。

  认识图标,认识化学,更加安全。

  【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

  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回答: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等。在这些地方防火更重要。

  【设问】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投影】教材P133实验

  【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

  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延伸】通过这个小实验,哪位

  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图标。

  【总结】所以,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感受易燃物和—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板书设计】

  消防安全知识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反思:

  本节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有机整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资料有效的完成了情感目标的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生活常识,掌握了自救知识。 成长记录卡的设计为教师了解学生在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备课中的不足,也从中看到了问题。

  如在备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缺少具体的了解,不能掌握每名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在课前准备上过分的强调了自我在备课中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备学生,只是一味的在发挥自己的特长,忘记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发展自己、创新自己。

  课堂形式过于模式化,在课前准备中应通过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等掌握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有目的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课堂流程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课堂的多变性,多给学生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备课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和练习,结合问题设计出有自己特色、充分发挥自我特长的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应多设计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新,设计多条思路以便应变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心得:

  充实自己、丰富知识、掌握多种技能;不断学习、接收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生设计情境; 建立课程资源体系,参考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备好每一节课。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5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四、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蜡烛等。

  2.《燃烧与灭火》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

  燃烧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让教师做个小实验:(点燃蜡烛,然后用书扇灭蜡烛)用火一点,蜡烛就能燃烧;教师用书一扇,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熄灭了)由此看来燃烧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我们已经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出示课件)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 关于氧气,我们在前面的课上已经研究过了,燃烧确实需要氧气。但只有氧气还不够,还需要能够燃烧的物体,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有些能燃烧,有些不能燃烧,谁先来说说,哪些物体不能燃烧?谁再来说说哪些物体能燃烧?(出示课件指出那些物体能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然后归类)

  ②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出示课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 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 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 师演示实验并出示课件:

  ④ 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让学生综合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 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生回答,师板书)

  ② 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出示课件,讨论思考1)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 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 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 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国防、科技上发射导弹、卫星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出示课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思考2、课件)

  (2)分组讨论:

  ①看下图, 人们是用什么办法灭火的?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灭火?(分组讨论后,每组推举一人回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②指名回答:如果是油类着火,能不能用浇水灭火的办法呢?为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呢?

  ③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 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练习、应用生活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出示课件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下面的说法那条不正确?

  (3)你能说出“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板书 :

  燃烧与灭火

  氧气

  隔离氧气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

  减少可燃物

  一定的温度

  降低温度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体会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综合,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

  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试验材料:酒精灯、贴片、写家财、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笔者个人专辑上下载试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蜡烛现在怎么样?(正在燃烧)师在蜡烛上罩上玻璃杯,再看,蜡烛的火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熄灭?也就是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对,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但是只要有氧气就能产生燃烧吗?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燃烧氧气)。

  二、教学新授

  (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几个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这时天渐渐黑了,他们只好在野外过夜。天气的温度渐渐降低了,他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找些枯草、树枝之类的东西来生火取暖,再设法求救)。

  讲述:对,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烧的物体。

  师问:平常我们看到哪些物体可以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烧的物体。

  讲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烧的物体,我们把能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板书:可燃物)。

  (二)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继续听故事:几个小朋友找来一堆树枝,可他们仍在抓耳挠腮,因为树枝没办法燃烧。

  可见还需要别的条件,那到底还要什么条件呢?

  如果仅把火柴放在空气中(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火柴就能燃烧吗?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怎样才能使火柴燃烧起来?为什么可以燃烧?

  a、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会怎么样?双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阳光下聚焦燃烧

  请你大胆假设一下,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能否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你的假设,由生提出设想,教师出示方法图。学生进行试验

  汇报试验现象:火柴在铁片越来越热的过程中燃烧的,铁片把热传到火柴上,使火柴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火柴便燃烧了。

  试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烧是否一致?火柴从哪一头先燃烧起来的?)

  如果把煤或木头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烧?教学易燃物概念:燃烧室需要温度不高的物体。

  小结:燃烧所需的第三个条件是:一定的温度(板书一定的温度)。

  (三)归纳、巩固燃烧的三个条件

  讨论、反馈:只有氧气、可燃物、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哪怕是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

  出示巩固题棗燃烧的煤炉,分别使其缺少一个燃烧的条件

  (四)了解燃烧与人类的关系

  师问:燃烧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

  利:照明、做饭、取暖及工业生产都需要燃烧产生热量和能量,人类离不开燃烧。

  弊:容易引起火灾,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带给人类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五)认识灭火方法

  讲述:燃烧不注意有时就会酿成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想办法灭火了。

  出示灭火方法图片。

  小组讨论:选择一至两幅图重点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

  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如油类、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讲述:我们常说消防,就是在积极消灭火灾的同时还要注意预防火灾,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怎样预防?

  打开教科书第二十八页齐读最后一小结。

  (七)巩固练习:

  讨论题:如果有人家中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办?(分清火势、找准火源、积极灭火)

  独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炉火燃烧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围迅速割出一个大圈,就能灭火,这是为什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改变。

  三、学法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学习。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县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由316高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知,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县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且我县对于各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

  五、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赤壁之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如何能使火燃烧的更旺盛。

  (二)自由探究,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合理猜想。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实验,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分析三个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燃烧的定义以及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必须与氧气(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必须要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易错点分析:由教师点拨易错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反馈练习:通过以上学习,巩固重、难点,加强对燃烧条件及着火点知识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生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热情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我又提出生活中燃烧的负面影响例子,如何更好的利用火造福人类,减少由于火而带来的悲剧和损失呢?设置场景:将若干根蜡烛点燃,旁边事先准备好一些器材(小剪刀、盛水的水槽、课本、抹布等)。我们暂且用这几根燃着的蜡烛代表无情地火灾现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

  我将这一环节取名“小小消防员”。因为“熄灭蜡烛”在生活中非常熟悉了,激发学习兴致,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上台演示。进一步归纳出灭火只需任意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三者任满足其一),并与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反馈联系:通过以上学习进行反馈练习--灭火原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新课标提倡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化学是要放到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因此在本环节我安排了火场如何逃生来做共同探讨:通过视频播放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总结火场自救有哪些方法,同时结合一组生动有趣的图片,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识,体现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五)课堂小结,认识升华

  1、燃烧定义;

  2、燃烧的条件;

  3、灭火的原理;

  4、消防安全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最后,我将本课作业设计为自学和调查实践的形式,意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预习教材有关灭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简易灭火器。

  2.应用与延伸根据我校教学楼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9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三)提出问题,交流反思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3;燃着的蜡烛在火焰上罩一螺旋状铜丝就可以将其熄灭?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后4、5、6小题。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0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答对答全者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先请前三组的同学做三个分组对比实验:

  ①水与酒精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③木条与煤块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第四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出示教具,强化条件。教师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后面的灭火原理作好铺垫。

  环节5: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2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四、我的板书设计

  1.课堂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报效祖国!说课结束语:祝大家平安幸福!谢谢!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4篇05-2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4篇)05-2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13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通用9篇)11-09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04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22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22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04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中公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