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描写了一年中我国传统的节日。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不同的习俗活动。儿歌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配有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识记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重点:
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2.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音频、生字板贴
1.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教师)
2.多媒体课件:《传统节日》 (教师)
3.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搜集传统节日习俗。(学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观看《传统节日歌谣》,学生拍手跟唱。
(二)揭题,板书题目,识记“传统”二字。
(三)课件出示所有二类字,学生自读一遍圈生字。
(四)随文识字。
1.“宵”:宝盖+肖=宵(加一加)——形声字
2.“巷”:港—三点水=巷(减一减)——三坊七巷图片
3.“祭”: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
4.“舟”: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
5.“艾”:——艾草图片
6.“赏”、“堂”:——下面分别是土和贝——(比一比)
7.“郎”:“朗”(换一换)
8.“饼”:食字旁+并=饼(形声字)
(五)全班齐读二类字及词语。
二、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写字指导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2
一、主题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建议
1、活动内容:
(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制作有关传统节日的手抄报,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2、活动范围
学校、家里、图书馆等。
3、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查找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4、组织形式
可以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方式
三、活动指导要点:
1、活动前提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去索取材料,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与传统文节日相关的知识。
2、活动中指导
让学生科学、有礼貌的进行调查访问。准确、及时的汇总、分析资料。有问题与困惑时学会寻求帮助与合作。然后制作手抄报,教师适时指导。但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想法。
3、活动后总结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学生
四、安全方面
1、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过往车辆。下雪后,路面比较滑,注意安全。
2、如果是同学结伴活动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能大声喧哗,随意打闹,更不能发生争执。
3、制作手抄报时,用文具时要注意安全。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3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三、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四、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五、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六、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课堂小结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
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
1.出示节日: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
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
5.学生临摹书写。
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孝敬老人、赏菊、登高
九、教学感悟
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我还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议、评来掌握节日的时间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中“背书小冠军”及“书写小达人”的评选,激励着学生参与其中,轻松学习,学有成效。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2、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挂历、祝福纸条数张、小白球、小星星数颗、一张中国地图、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
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
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月儿圆,人团圆
1、教学引入:
(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
(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则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并同时解释,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2)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并且讲一讲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香港的舞火龙、北京兔儿爷、傣族的拜月等)
(3)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老师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和驻岛官兵思念亲人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4)欣赏各式月饼(课件)
(5)学生一边分吃月饼,一边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出现在师生面前。
(6)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节日的祝福。
二、重阳节、敬老人
1、教学引入
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家中有老人吗?你喜欢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现在怎么样?(学生回答,老师深入),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知道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呢?“遥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又叫老人节。(播放课件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一说重阳节的含义和风俗。(老师讲解重阳节的意义,各地重阳节的习俗。今天的重阳节有了新的含义,19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的9月9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讨论:人们是怎样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课本的画面说说“老人节”这天,你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3)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动。(组织老年人旅游团、社区举办夕阳红歌会、单位举办老年人画展。)
(4)小组讨论: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5)表演“敬老院里欢乐多”小品。(表演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服务的情景。)
(6)敬老尊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做一张祝福卡片,把你想对爷爷、奶奶说的祝福写上去,相信老人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最后让我们合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教学反思:
对于节日这主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不是很多,他们只知道一些放假的节日,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多,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进而滋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5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学习春节风俗
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
1、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
2、红红火火闹新年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1)倒贴“福”字
(2)贴门神
(3)动手做一做,你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设计几幅春联吗,也让老人们高兴高兴。
3、平平安安守新年
除夕之夜,你们家都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给大家汇报汇报,看看大家有相同点吗?(畅所欲言)
守岁,包饺子,放爆竹,看春节晚会,打牌,聊天……同学们,你们家都是这样过春节的吗?
说一说:你放过爆竹吗?放鞭炮时很危险,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团团圆圆大拜年
过年时,在大年初一你们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时你得到压岁钱了吗?
关于拜年和压岁钱,老师还有两个典故呢,下面听老师讲一讲。
想一想:你得到了压岁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压岁钱的.呢?相互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一讲。
三、活动与探究
1、请结合你的经验设计一个最佳的欢度春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具创意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实惠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开心的过节方案。
2、设计一张贺年卡,寄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2、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3、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4、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2)“粽香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插艾草,吃咸鸭蛋、粽子,喝雄黄酒……
5、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6、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那天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7、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作“重阳节”?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8、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中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两个节日来讲)课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窗花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1、开篇就将学生带入到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中,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2、在逐句的读文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大量生字词,并且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及相关习俗。
3、节日故事分享会的开展将课堂引入高潮,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讲故事为后面的写话打下基础。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7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
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
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
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10、拍手读。
11、拍桌子读。
12、同桌对拍读:不仅能拍着桌子读还能跟同桌拍手读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读:坐端正,哪一组同桌想上来表演,既然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就全班一起这样不快不慢地读。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14、根据部分生字提示读:
大家拍着手也读得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还会读吗?可以拍着手读哦。
春节到,xxxxxxx,贴窗花,xxxxxxx。
元宵节,xxxxxxx,大街小巷xxxxxxx。
清明节,xxxxxxx,xxxxxxxxx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xxxxxx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xxxxxxxxxxxx。
过中秋,吃月饼,xxxxxxxxxxxxxxxx。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xxxxxxxx。
转眼xxxxxxxxxx,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识字
1、补充生字读课文:
刚刚是那样空着的,老师一变又这样空着了,这次我们拍着桌子,全班再来一遍:
春节到,人欢笑,xxxxxx,放鞭炮。
xxxx节,看花灯,xxxxxxxx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xxxx。
过端午,赛xxxx,粽子xxxxxxxx飘。
七月七,来xxxx,xxxxxxxx会鹊桥。
过中秋,吃xxxx,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xxxx,踏秋xxxx去登高。
xxxx又是新春到,全家xxxx真xxxx。
(横线依次出现红色生词)
2、齐读生词。
3、生字卡片:
①又轻又快拿出字卡,注意叫着它们的名字摆在桌上。
②字卡游戏(找生字)。
4、区分生字结构。
四、写字
1、小学语文写字14页,描一个写一个。
2、“舟”:最后三笔笔顺为“点、横、点”;
“团”:先写“才”,最后再封口。
3、《知识与能力训练》23页练习。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9
主题:
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屈原,学校开展了一次纪念屈原的主题班会。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够使同学们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
召开时间:
x月12日下午
主持开场白: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大家品尝着荷叶扑香的粽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赛着龙舟时,我们的心里不禁想起当年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吧。吊屈原,迎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过程中主要预定串词:
许:首先请看屈原的生平简介(幻灯片1)
戴:紧接着让我们继续看一下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与端午节。(幻灯片2,3)
许:想必大家都有所说过屈原是跳河自杀的吧,那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大家有请许诗旸同学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戴:听过许诗旸同学讲的故事,我们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接歌比赛”,总共分成四组,每一组中的成员站起来要唱两句,其中歌词或歌名中要有一个“爱”字,如果超过10秒未能唱出则要接受惩罚。
穿插节目名称:接歌比赛
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们高二(5)班聚在一起,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一些历史,对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个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交换了各种意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此次班会让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对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属于那种“一问三不知”的类型。此次班会的目的能够让同学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主持人结束语:
时间不知不觉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就这样度过了,相信大家对屈原多少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端午节时,都能想起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10
要求回放: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出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要求分析:
1、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是把上节课(口语交际)中了解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的训练过程,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检验和升华。
2、学习段式,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达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习作范围: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下来。
2、可以写本次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传统文化。
3、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前准备: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手抄报等)展示出来。
3、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准备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4、中国传统文化调查表。
教学难点以及对策: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教学过程:
一、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1)、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1][2]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2)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A、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B、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师)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制作简单课件。
(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料。
(设计意图:以最简洁的导入,使学生马上进入互动交流中,节省时间,为下面学生间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
二、小组交流,推荐导游。
生活中。
4、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说出理由来。推举者和被推举者进行互动。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音像资料,再次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并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并不古老,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勉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12
设计理念:
1、对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成果展示。
2、检验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学习了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同时还了解了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赵州桥、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图》。通过学习,我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呢?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材料了,有些小组收集得还不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组先汇报展示的内容:
(1)、民间工艺;
(2)、风俗习惯;
(3)、神话故事;
(4)、书法绘画;
(5)、古诗赏析;
(6)饮食文化……
2、请各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教师提示:
(1)、有实物的话要出示实物,让大家充分了解。
(2)、小组成员要确定谁先介绍,谁补充。
(3)、如果台下同学有疑问,要尽量回答。
(4)、还要介绍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3、全班评价。哪一组展示得?
三、总结成果。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啊!在这一座宝库中,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呢。希望以后同学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观察。那么,通过这一次活动,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认识?有了哪些收获呢?请写下来吧。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13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颁奖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06-12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03-04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04-17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通用25篇)04-22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作文300字12-18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08-07
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精选11篇)06-07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作文(精选46篇)04-06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