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8 17:42:05 宜欢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发布而实验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样的?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师生交流法布尔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可以请教同学。同时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蜂跨检误途

  (2)熟字比较。如:密一蜜辩一辨组一阻活一括

  (3)熟字加偏旁:“石+角=确”“木+旦=查”“阝+百=陌

  (4)出示文中词语,采取多种形式检查

  3、检查句子:课件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2、师范写“辩”“跨”“查”,抽生板演。

  3、小组合作,口头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什么事情?

  7、理清课文脉络:

  实验过程(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识人物。

  1、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学生交流。抓住“听说,想”体会法布尔的探究精神。

  3、重点聚焦“无论....总是....”,说说这组关联词语说明的问题。引导句式练习。

  4、指导感情朗读句子,重点强调关联词语的朗读重音。

  四、课堂小结:

  事实果真如人所说的那样吗?法布尔的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同学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如愿解开谜底的。

  板书设计

  14、蜜蜂

  辩跨查

  实验过程(第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⑶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⑵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⑶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⑷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⑵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⑶学生书写。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⑵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⑶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⑷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⑸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⑶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⑷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⑸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⑵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⑶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语言实践

  1、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五、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学前准备】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那么,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

  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

  1、填空: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带到了( )外,结果,有17只蜜蜂( )。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3、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实地观察蜜蜂。教学中,以提问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用填表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有关蜜蜂的资料,我相信不少同学还对蜜蜂做了细致的观察,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⑴ 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⑶ 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体会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六、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⑴ 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

  ⑵ 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飞。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课件出示词语,自读、领读,检查预习。

  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

  论、验、证、减、阻、括、误、确、陌;实、袋;途、超;概、测。

  3.学习生字。

  概: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个点;论:右边不要写成“仓”;试:右边不要多一撇;减:左边是两点水。

  (三)深入课文,具体学习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质疑。

  ① 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② 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

  ③ 为什么有三只蜜蜂没有飞回来?

  2.精读课文,探究深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2)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又是怎么做的?做试验。

  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

  ②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

  课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

  ③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

  ④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

  ②交流汇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也就是说”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

  (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

  (5)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习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书后关于蜜蜂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阻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学重点:

  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出示蜜蜂图片)你们了解蜜蜂吗?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他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出示:试验证实阻力推测

  包括沿途陌生超长

  a、小老师带读

  b、同学互相提醒难度的字音。

  c、全班齐读

  再出示:闷了好久几乎尽管

  a、小老师带读

  b、提醒这三个都是多音字。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所有词语。

  3、通过区分,理解“试验”

  a、区分“实验“和”试验“

  抓住“实”和“试”的不同理解“实验“是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重在证实。“试验“用来检测过程、状况等,重在尝试。

  出示:选词填空。

  试验实验

  1.这节化学课,我们做了燃烧钠的()。

  2.经过无数次(),爱迪生终于发明出了。

  4、指导写“试验”

  a、出示“试验“,学生仔细观察;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笔画、占位、结构)

  b、生练写“论、阻、证、括、误“几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

  5、六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a、出示第一自然段: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b、指生读

  c、把听说去掉,行不行?(不行,听说体现了作者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并不确定。)

  d、师总结:你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啊!板书写作严谨

  6、理清文章脉络

  a.师引导: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做了这个试验,这是做试验的——原因。(板书1原因)

  b.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出示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

  板书6结论

  c.那么2到5自然段是试验的什么?

  板书2—5过程和结果

  d.引导学生看板书

  1:原因

  2—5:过程和结果

  6:结论

  三.学习默读,感悟过程

  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默读这段话,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每句的关键词语,想一想作者具体做了那几件事?

  a、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捉蜜蜂

  放纸袋

  做记号

  b、讨论:本来应该是先做记号再放纸袋,为什么做记号放在后面写?(重要的步骤可以单独拎出来写)

  c、讨论“女儿守蜂窝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是什么关系?

  生反馈,师引导学生知道“守蜂窝”和“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是同时进行的。

  板书:女儿守蜂窝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作者试验的过程吗?指生说,不看板书内容,同桌练说,指生说。

  4、再次默读课文第二段,讨论: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哪一个步骤可以去掉。

  5、通过学生提出去掉哪一步,另一位学生反驳不能去掉,并说明原因,一步一步,学生明白哪一步都不能去掉。

  6、师总结:看来这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去掉,否则的话就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看来,作者做试验是多么严谨啊!板书:做事严谨

  7、指生读,全班齐读。

  四、小练笔

  1、刚刚我们学习了作者试验的过程,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试验呢?用几句话写写你的观察过程,最好能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2、学生练写。

  3、交流反馈。

  五、教师总结,巩固复习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布尔的试验过程,了解了法布尔不仅写作严谨,而且做实验也很严谨。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试验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质疑课题

  1、揭题,理解"引路"

  (1)有一种昆虫喜欢在花丛中采蜜,它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昆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蜜蜂)

  (2)它还有另一种本领呢?(板书:引路)

  (3)齐读课题,理解"引路"的意思。

  2、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二、初读课题,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能准确地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生字)

  mo si pai tan fu ya

  莫斯派谈附讶

  (2)读准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莫斯科派人附近谈天惊讶

  (3)读通课文

  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常常"这个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3)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指导读好第2句。在此基础上理解"往常"词语的意思,并造句。(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课件出示第四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

  (3)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4)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5)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

  课件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花丛"的意思。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课件,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四、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2、回顾课前所提的问题,说说还有什么不名白的地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蜜蜂识途奥秘。(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4、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件使用说明

  一、设计特点

  本课件是集课文基础知识、课外知识、训练、图片欣赏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课件,适合课堂教学和课堂自学。课件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以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依据,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坚持直观性、灵活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本课件简单易用,只要会上网,就会操作。

  二、使用说明

  1、点击首页"进入主页"进入主画面。

  2、主画面分7部分:

  (1)质疑课题

  (2)学习要求

  (3)生字、词语

  (4)文章内容

  (5)图片欣赏

  (6)思考练习

  (7)补充资料

  3、点击主画面相应图标即可进入学习。

  4、点击"退出"按钮可返回主画面。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⑴ 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⑵ 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⑶ 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2-02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02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17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篇02-04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精选16篇)05-27

蜜蜂教学设计04-04

《蜜蜂》教学设计04-16

《蜜蜂》教学设计12-02

《蜜蜂》教学设计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