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2 14:28: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贝多芬想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直接引出课题

  2、概括课文大意练习。句式补充训练。

  月光曲。月光曲是。

  3、简介贝多芬。

  了解贝多芬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乐圣,以及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4、引出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为盲姑娘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二、初读感知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谱成清幽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陌生人霎时间

  波涛汹涌微波粼粼陶醉

  1、指明领读新词

  2、说说词的意思

  3、由“茅屋”一词进行联想。

  训练语感,体会生活在茅屋里的人是穷人。

  四、读中感悟“盲姑娘”,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由3—6自然段中揣摩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品读感悟姑娘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外貌、神态,

  感受盲姑娘立体丰满的形象。

  这位姑娘是一位贫苦、懂事、热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

  五、展开合理联想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在2—6自然段中逐渐明晰贝多芬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变化,

  好奇——心里一震——感动——百感交集、激动万分

  2、尝试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情感因素——为音乐上的知音演奏

  六、归纳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乐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2、贝多芬为什么会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

  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二、学习新课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9自然段。

  三、阅读拓展

  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

  月光曲

  琴艺高超

  贝多芬即兴作曲乐圣

  情感真挚、细腻

  高尚的品格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继续学习围绕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出示课题《月光曲》曲是多音字、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是怎么学习的吗?

  练习组词(见课件)

  《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

  贝多芬是什么人?

  你怎么知道他著名?

  对了,是他谱写的乐曲很著名,当然他也就著名了。这篇文章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

  好请大家大声朗读全文,围绕题目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阅读课文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盲姑娘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本想想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

  1、出示:句子1、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当时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师: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的心情又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此时贝多芬心理会怎么想?

  (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这琴声是怎样的,从(断断续续)的琴声中你听出什么?(说明盲姑娘喜欢弹贝多芬的曲,但弹得不熟炼。)

  你觉得此时贝多芬心理会怎么想?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过渡: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一句是姑娘说的,其实她是“随便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她是为了安慰哥哥,不让哥哥内疚而说了“随便”。这说明妹妹很懂事,对家里的处境也很清楚,表现了兄妹互相关心的情感。 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大家明白了吗?

  读读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有两点原因:第一是他不嫌贫爱富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他身为一个高级音乐家,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却义务为盲姑娘弹自己写的曲子;第二是贝多芬觉得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她不但爱音乐,还十分懂音乐。所以贝多芬要为她弹曲子。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3、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过渡: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理解格外、清幽。齐读

  过渡: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

  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看到这些是实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是什么曲子?他弹的《月光曲》内容是什么?

  4、出示《月光曲》内容……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

  板书:联想

  请看图,这正是课文中描写的哪句话。

  5、朗读指导。

  6、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课文中哪个词写出来了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怎样?

  三、小结:

  本课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它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也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从这个传说中让我们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音乐家。

  练习说话:贝多芬不仅( ),而且( )

  不仅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而且是一个关心热爱劳动人民音乐家。

  板书:

  海面升明月(轻柔、舒缓)

  联想:海面洒银光(逐渐增强语气)

  海面刮大风(急促、高昂)

  海面卷巨浪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义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使创作了《月光曲》的传说。重点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部分,抓住贝多芬音乐创作情感这一条线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分清课文中的现实事物与联想,我的板书重点突出皮鞋匠的音乐联想,也是月光曲的内容,引领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观看图片以及朗读皮鞋匠的联想感受月光曲所赋予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有许多不足:

  1、指导朗读还不到位,学生朗读面太窄、朗读指导太机械。虽然学生欣赏音乐、观看图片后,正处于情境中,本来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在指导朗读时,我只是机械地问学生:“你认为这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只会说“平静的、缓慢、激动”等字样。这样机械地指导,只会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朗读的最低层,根本无法达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程度。现在,我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如果我能范读,也许会更好。因为,有了教师的范读,学生就有了模仿、学习的榜样。

  2、因为一节课按排内容较多,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我不自觉地过多关注

  优等生,教师跟中等生的互动有所局限。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美、意境美以及文字美。体会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中由皮鞋匠兄妹情深以及贝多芬与皮鞋匠兄妹间的情感美,体会课文第九自然段所表现出的意境美、文字美。

  2、学习文章中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现音乐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第一部分,发现情感美。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

  2、学生交流。

  a、交流原因。

  b、抓住重点词句来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

  c、交流贝多芬又弹一曲的原因?

  三、感受音乐的魅力

  默读第九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1、读出画面美和音乐美。

  2、读出文字所描绘的旋律变化。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⑴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⑵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⑶交流初读感受:

  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⑷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课文

  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⑴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

  贝多分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⑵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谈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你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的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A、贝多芬心情激动。

  B、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借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引导: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因为贝多芬弹得非常好,加上皮鞋匠懂音乐,他听到贝多芬弹奏的美妙的钢琴声就联想到了这些景物。)

  引导: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贝多芬的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好,能让人产生共鸣,引起人无限的联想;也说明了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

  ⑶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⑷有感情地朗读8、9两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扩展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被琴声吸引

  被对话感动

  贝多芬进屋弹一曲有才华有同情心

  即兴弹奏

  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学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二、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

  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九个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四、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简介,情境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欣赏(放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空间的艺术。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生回答)是啊,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一位作曲家关心民众生活,感受人间疾苦,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他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名曲《月光曲》的创作历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到同学们轻轻地放下课本,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了,我们来读一读吧。

  莱茵河 、入场券 、微波粼粼 、恬静、波涛汹涌、琴键、陶醉、幽静 、纯熟、断断续续

  3.谁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生答)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1.贝多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月光曲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

  抓住幽静一词,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想象画面。

  2.在这样幽静的夜晚,正是这断断续续的琴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走进茅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茅屋里的三次对话,用横线画出来。

  (1)第一次对话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盲兄妹俩)从第一次对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一:从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我读懂了盲姑娘对音乐的渴望。

  (2)你的理解很深刻,走进了盲姑娘的内心。

  预设二:从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读懂了哥哥因为不能让妹妹去听音乐会而感到内疚。

  (3)你真是个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孩子。

  预设三:从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读懂了盲姑娘的善良。

  (4)你的理解能力可真强,老师也同意你的观点。

  小结:兄妹俩的对话触动了贝多芬的内心,贝多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贝多芬把为穷苦人造福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所以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他毫不犹豫地走进茅屋。

  3.分组读第二次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4.贝多坐在钢琴面前,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激动地说(生读盲姑娘的话)

  小结:当盲姑娘感觉到是在听贝多芬本人弹奏的时候,贝多芬也如获知音,知音难遇,所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只问盲姑娘(读句子)

  (四)想象曲境,读读写写

  1.贝多芬不忍离去,他愿意为知音再谈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了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时候,贝多芬按起了琴键,你听!(播放音乐)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徐徐打开了一幅画面,兄妹俩身处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更是心驰神往。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齐读第九自然段)

  3.如果你是皮鞋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他仿佛看到了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4.你找得真准确,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刚刚升起时候的画面。

  预设二:他仿佛看到了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5.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穿过微云的画面。

  预设三:他看到了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6.这是皮鞋匠看到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7.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8.此时,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也浮现出皮鞋匠看到的三幅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9.看到这三幅画面,皮鞋匠的心情也在发生着变化。

  10.月光曲一共分为三个乐章,老师分别节选了三个部分,请你们听一听,那一段音乐配那一段文字更合适?在朗读的时候该怎样读。

  预设一:第一段音乐节奏缓慢,仿佛月亮刚刚升起来,我觉得第一段音乐配第一段文字更合适,在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点(请生试着读一读)

  预设二:第二段音乐比较轻快,仿佛看到月亮越升越高的画面,我觉得配第二段文字更合适,在读的时候节奏加快(请生读一读)

  预设三:第三段音乐比较激昂,节奏较快,配第三段文字比较合适,在读的时候节奏更快,读出激动的感觉(请生试着读一读)

  11.黑板上呈现的三个画面有一次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些画面是皮鞋匠亲眼所见吗?(不是)他是在音乐声中想象出来的。根据音乐旋律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皮鞋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到了大海。

  总结: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当我们看到美好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关联生活实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12.欣赏音乐,想象画面,并把画面记录下来。

  五、作业布置

  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想象歌曲描绘的画面,把这个画面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月光曲的教学设计07-12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12-21

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12-05

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03-15

月光曲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8-25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01-12

《月光曲》小学语文说课设计08-19

月光曲的教学设计05-20

《月光曲》教学设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