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信息的?(列表整理)当条件比较多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
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么想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有个水库管理员遇到了一个问题,咱们帮帮他,好吗?)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他列表整理了数据)
时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1、(1)这张表格该怎么理解呢?
A.我们先来看时间这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
B.再看这一行,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一说?
与7:00比,到9:00下降12cm,到11:00下降24cm,到13:00下降36cm,到15:00下降48cm。
7:00—9:00,2小时下降12cm,9:00—11:00,2小时下降12cm,11:00—13:00,2小时下降12cm,13:00—15:00,2小时下降12cm。
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2)如果水库管理员继续列表整理,接下来的时间是几时(17:00),那么到17:00水位下降多少厘米?(6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我们可以算出什么?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就表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速度是不变的。
(3)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就是让我们照什么样的速度?
(题目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计算。)
请一位同学把我们从表格中找出的这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读一遍。
2、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题意,明白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想呢?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还可以有其他的想法。
把你的想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的想法)
(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2)从问题想起,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就要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3)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通过列表找出答案;
(4)根据120厘米是12厘米的10倍,想到所需要的时间是2小时的10倍。
3、(1)根据刚才我们所想的解题思路,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写在作业纸上)
(2)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
A.12÷2=6厘米B.120÷12=10
120÷6=20小时2×10=20小时
C.
时间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1:00
3: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48
60
72
84
96
108
120
7:00—15:00是经过了8个小时,2小时2小时地增加。到3:00一共要放水20小时。
4、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检验。我们在学习完例1后,就有了一些检验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1)学生说检验的方法:把问题的答案20小时变成已知条件,带到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
也就是这样变一变: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20小时?
谁来补充一下问题?(经过20小时,水位一共下降了多少厘米?)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算式写在检验的方框里。
12÷2=6厘米20×6=120厘米
我们算出的120厘米正好是题目中原来的条件,那就说明我们原来解决的问题算出的答案20小时就是正确的。
学生一起口答,教师板书:一共要放水20小时。
(2)把问题变成条件,代入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是检验的一般方法。其实还有检验的方法。这个问题有2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在检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两种不同方法的答案相同,也能检验出你所算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检验方法适用于有不同解法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相互检验)
5、刚才我们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求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你会解答吗?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试做,交流解法(你是怎么想的)
A.12÷2=6厘米B.16÷2=8
16×6=96厘米12×8=96厘米
答: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96厘米。
6、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是不变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有多种方法时,我们要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练习
带着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我们试着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练一练1
(1)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笔记本价格不变)
2、练一练2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字典的厚度不变)
机动题目:
3、练习九第4题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瓶果汁的容量不变)
(4)检验一下,看做对了没有。我们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4、练习九第5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四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10-29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设计10-0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4-26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10-2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11-18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04-09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数学教学设计10-10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01-14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5-17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