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亮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灯亮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灯亮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对电路进行观察,学会画简单电路图。
2、探究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的外观和名称。
2、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认识短路和断路现象。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不仅可以照明,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出示手电筒,打开)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手电筒里的小灯泡亮了)
(2)、除了手电筒里有灯泡,还有哪儿有?
学生汇报(教室里、家里、冰箱里、玩具上)
2、认识灯泡的构造
(1)、那么,灯泡是怎样的呢?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灯泡的各部分,每一小组同学在纸上画一个,边画边给每一部分起个名字,注意尽量画大一点。
(2)、小组活动:(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灯泡,并将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3、探究怎样使灯泡亮起来
《电灯亮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电灯亮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灯泡、电池、电线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它们的外观和名称。
2、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3、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4、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
5、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情感态度:
1、乐于与大家交流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验合作式探究的乐趣,并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认识短路和断路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和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
手电筒、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剪好的电池、小灯泡纸样
学生准备:
彩色笔、固体胶、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不仅可以照明,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出示手电筒,打开)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手电筒里的小灯泡亮了)
2、除了手电筒里有灯泡,还有哪儿有?
学生汇报(教室里、家里、冰箱里、玩具上)
二、认识灯泡的构造
1、那么,灯泡是怎样的呢?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灯泡的各部分,每一小组同学在纸上画一个,边画边给每一部分起个名字,注意尽量画大一点。
2、小组活动:(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灯泡,并将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3、集体评价,哪些小组画得准确?
请同学汇报灯泡的构造,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4、教师小结:通常我们将灯泡的这些部分叫做:玻璃泡、灯丝、螺纹、接触点、发光球。尤其引导学生看清小电珠的金属螺纹和底下的锡点。(并板书)
三、探究怎样使灯泡亮起来
1、问题: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些什么?(电池、电线等)
师:那你想不想亲自设计电路也让一盏灯亮起来。生拿出器材。
2、出示(电池、小灯泡、电线等)怎么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电池、电线那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仔细观察电池、电线的特点)
3、学生猜想:如何连接才能使灯泡亮起来?
(1)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先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有几种想法就画几种,并将它们编上号,(注意:不要出现重复的想法。)为了方便,这儿有剪好了的灯泡和电池模型图,(出示样图)直接贴到纸上再用黑色笔连接起来,然后再写上你们的组号和编号,并贴到黑板上。
(2)分小组活动,画模型图,并贴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描述连接的方法:你们是怎样连的?强调学生描述清楚连接灯泡、电池的具体位置。
(4)讲述:通过这样一些图,我们很快就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所以,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方法和发现记下来或者画下来都非常重要,这样不仅能让别人很快明白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让你的脑子更清楚,帮你更快地将问题弄清楚。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也经常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4、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
要求:严格按照你们的刚才的这些想法来做,做了实验后如果小灯泡亮了,就在黑板上的图上用红笔打“√”如果没有亮,就在图上用红笔打“×”。
(1)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在图上做记号。
(2)小结:实验完毕后,将能亮和没亮的图它们分开。
5、整理、分析、归纳
(1)讲述: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科学家们在实验后往往也会得到很多信息,这时候,他们会坐下来,共同整理获得的信息,看看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什么?
(2)观察这些亮了的方法,哪些是相同的?将相同的方法归到一起。
对于有疑问的连法,就请本小组上来演示连接方法,检验是否亮了。
(4)分析: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亮的方法和不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5)修改不亮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
(6)归纳:那么怎样连接能使灯泡亮起来呢?连接哪些地方很重要呢?
(5)师生共同小结:要使灯泡亮起来,只要把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的一极连接,锡点与电池的另一极连接就可以发光了。
(6)没有连接亮的小组再次尝试接亮小灯泡,并用实物线路图连接做纪录。这样学生由不亮到亮,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说说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电路图后提问:为什么电路一中的灯泡亮了,而电路二中的灯泡没有亮?
(2)师:灯泡亮了就说明在灯泡中有电流流过,那么你说说看电是怎样在电路中流动的?
(3)学生用红笔描出电在电路中流动的路线。
(4)教师课件展示电在电路中流动的路线,同时小结: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四、比较认识短路和断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中的电路二后问:为什么这个灯泡不会亮?通过分析得出这是一种错误的接法。(短路或断路中的一种)
2、教师再板图另一种不会亮的错误接法后问:这样接小灯泡会亮吗?为什么?
(教师在讲授短路现象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尝试连接一次,通过体验了解短路的危害。)
3、教师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4、学生分析第一次接小灯泡时是哪种错误的接法,并说说不能亮的原因。
(说说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进一步巩固电流的知识。)
五、多种方法接亮小灯泡。
1、教师提问:你能用更多的方法接亮小灯泡吗?看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多。
2、学生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并在科学记录本中画出实物线路图。
3、小组间交流展示各自的连接方法。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教师课件展示几个电路图,让学生判断小灯泡能否会亮,不会亮的说明原因。
2、教师设疑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如果老师给你两个小灯泡,你能把它们都接亮吗?给你3个呢?更多的小灯泡呢?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3、课后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电路安全的卫士
(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后,不仅满足和发展学生研究电路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电灯亮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联》教学设计01-18
夏教学设计12-31
《飞机》教学设计12-30
《梅花》教学设计12-26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2-26
春酒教学设计12-26
春蚕教学设计12-26
窗外教学设计12-24
《脚印》教学设计12-22
太阳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