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02 15:16: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课后作业)。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课后作业)。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牛说的话。

  一、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角色头饰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今天出大事儿了!你看,动物法官牛伯伯家门口围着一大群动物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牛伯伯在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评理呢!生:老师,到底是谁在争论呢?

  师:这个呀,老师也不知道啊!不过,牛伯伯给大家出了两则谜语,大家猜一猜就知道了!

  出示课件:

  谜面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开口叫妈妈。

  谜底——(头饰)山羊

  谜面2?沙漠一只船,船上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呱呱。

  谜底——(头饰)骆驼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就是:(板书)骆驼和羊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课件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带上头饰,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一齐朗读旁白。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要求:(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2)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骆驼和羊的什么事。

  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时,读音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强调。

  3、详细讲解各段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他们俩有几次对话。

  2.读第一次对话,思考:为什么骆驼说高好,羊说矮好

  板书:骆驼 高

  羊 矮

  3.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他们都要做一证明自己好。)

  4.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导读出他们俩自信、互不服气的语气。

  [这一环节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楚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通过骆驼和羊说的话,初步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骆驼心里想,山羊啊山羊,你等着瞧吧,我会让你相信个子高才好的!于是它做了这样一件事——

  请看屏幕:

  课件(课文图一)

  2、仔细观察,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想要干什么?此时此刻它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呢?

  (骆驼得意洋洋地想:看,我比你强吧!这样的美味你吃得着吗?还跟我比,哼!你比得过吗?认输吧!)

  (羊很不以为然地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服气呢!我会让你明白自己说的是错的!走着瞧!)

  3、指导朗读(找出描述羊动作的词语)。

  4、课件出示——讨论:骆驼为什么要把羊带到这里来?羊为什么不服输?

  (骆驼想借自己个儿高的优势来贬低羊。而羊认为个子矮才是优势,所以不服输。)

  5、再齐读课文。

  小结:尽管羊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骆驼还是证明了“高比矮好”。

  [图文对照,再加演示,使学生对图意和课文内容都有了较清楚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总会证明给你看的,等着瞧!

  2、出示课件(课文图二)

  3、仔细观察,回答: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此时此刻,它们又会怎么想呢?

  (羊得意地想:进来呀!你那么大个子能进来吗?哈哈??认输吧你!)

  (哼!得意什么!你刚才还不是输了吗?)

  4、指导朗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羊——得意的语气;骆驼——很费劲,也很不服气)

  5、讨论:这次,羊为什么要把骆驼带到这里来呢?为什么骆驼也不服气呢?小结:尽管骆驼也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羊还是证明了“矮比高好”。 问题:骆驼已经证明高好了,羊会怎么办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就有意识按一定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就可以让学生按上述方法学习,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两段的叙述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写来到什么地方,再写看到什么、分别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最后写对方的态度。

  2、出示课件——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3、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总得有个结果啊!哎——!

  4、向同学们提问:

  (1)提问:“长处”是什么?骆驼有什么长处?羊有什么长处?

  (2)提问:“短处”是什么?骆驼和羊各有什么短处?

  5、他们俩去找老牛评理去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牛的怎么评理的。

  [通过读书和理解老牛说的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并且此时的理解是围绕“长处”“短处”等词语展开的,使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

  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它都有哪些性质呢?应该从何处着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呢?

  (二)自主学习

  一、教材导读

  问题1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动手拼一拼,并把重要的内容下面画上横线。

  再次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步骤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从而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注意:表示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的大写字母应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

  问题2首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提示操作,再次完成课本“做一做”。

  从而得到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二、自主测评

  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行检测。

  注意:答题过程的书写。

  三、收获与问题

  整个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并予以解决。

  比如: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呢?

  为什么任意一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

  (三)合作学习

  此题组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合作探究本节内容的难点,然后达成共识。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合作完成有争议的问题。

  注意:辩题设计第三题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做。

  (四)探究展示

  一、问题共析

  此环节让学生将组内问题在全班展示,组组交流,教师点评。

  二、展题设计

  对本节内容难点的巩固,1题较为简单,是对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该性质的直接应用。

  2题根据提示利用条件“DE平分∠ADC”和AD∥BC。

  注意:解题的书写格式。

  (五)评价归纳

  先让学生对着学案上的标题总结本节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观点,谈收获。

  (六)深化拓展

  此环节是对本节内容进行全面检测。试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反思、能力提升、拓展创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导入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

  “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琵琶”作文学...。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反弹琵琶”作文学...》。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三、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3、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

  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⑵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十篇01-2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01-27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1-2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10篇01-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01-1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7篇01-09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01-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01-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01-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