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20 15:31: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读题识字

  .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提示:“shī”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全文。

  .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根据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整”是翘舌音、后鼻韵母;“懒、练”的声母是边音“l”;“洋”是后鼻音。

  (2)学生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如,“整”的下面是“正”,把“正”换成第三声就是“整”的读音;“滚”,水烧开了就是滚烫的,所以是三点水旁。

  (3)练习用这些生字组词。

  (4)再朗读这个自然段,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5)指导学生写本自然段中的五个字。①教师边示范边提醒学生注意:“练”的右边不是“东”;“习”的笔画虽少,但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

  (6)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设问导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一只小狮子练本领非常刻苦?(整天,滚、扑、撕、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朗读

  .投影显示两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懒狮子真的很懒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探究。(整天晒太阳;不学本领;不愿吃苦头)应该怎样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结合懒狮子的话说一说。

  .朗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从懒狮子和**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七自然段,读出角色的语气,体会其中的道理。

  .读读说说。①学生看课件(或投影、或课后题),读“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②填词补句:懒洋洋地。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说一些短语,可提示学生要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导认“将、*、应”等三个生字。

  (三)举行朗读比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每个小组在人人朗读的基础上,选出一个代表,大家协助他准备,然后到全班朗读,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教师根据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四)扩展训练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狮子**的话。想一想:懒狮子听了狮子**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发言,然后全班集中讨论交流。

  .根据讨论的意见,一人扮懒狮子,一人扮妈妈,表演懒狮子和**的对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激趣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

  1、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

  交流。

  5、齐读课文。

  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学习课文中的相似小节。

  2、懂得萝卜、白菜、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勤于观察的教育。

  3、学习区分:“不好吃、不能吃、最好吃”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教——扶——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相似小节,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3、辨别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用“带着”“跟着”说话。

  教学难点:

  1、通过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熊妈妈收菜》的生字,通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小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二、从扶到放,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过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听老师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菜园里的蔬菜都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出示: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练习:问:“带着”可以用什么词替换?(领着)

  读一读

  能否说:“小熊带着熊妈妈去收菜”?为什么?

  应该用哪个词来表达?(跟着)

  请用“带着”、“跟着”各说一句话。(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2、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跟着熊妈妈去收菜呢?

  听录音,看课文,熊妈妈带着小熊都来到了哪里?

  生:回答

  板书:萝卜、白菜、西红柿、马铃薯(四幅图)

  (二)、学习第二节,掌握学习方法

  1、过渡:在收菜过程中,小熊都增长了哪些知识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2、集体读第二节: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熊妈妈和小熊走到什么地方?熊妈妈干什么?

  2)小熊要怎么样?

  3)熊妈妈说什么?

  4、根据以上问题引读,板书:叶子、根(最好吃)

  5、学习了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三)、归纳学法,小组学习第三、四节

  1、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第二节的?

  2、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四节,并同时完成第43页上的填空1-3题。

  3、请二位同学上来,完成第三、四节的板书

  4、分别请两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演示学习成果,并派代表给全班同学引读。

  (四)、学生独立学习第五节

  1、学生自学,完成填空第4题

  2、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完成板书,并带领大家学习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老师想考考你:这里有三个词:“最好吃、不好吃、不能吃”他们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是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蔬菜,他们的食用部位也各不相同。

  四、课外扩展

  1、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蔬菜,它们分别吃什么部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蔬菜图

  2、你能照课文继续编故事吗?

  四人小组仿写练习

  全班交流

  3、课外阅读

  《长颈鹿的家》P60

  9、熊妈妈收菜

  小熊(图) 熊妈妈(图)

  萝卜 (图) 叶子 根(最好吃)

  白菜 (图) 根 (不好吃) 叶子

  西红柿(图) 叶子 (不能吃) 果实

  马铃薯(图) 果实 (不能吃) 块茎(才好吃)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

  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

  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⑴ 认读字词:

  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⑵ 初读课文:

  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⑶ 抽读正音。

  2、读流利:

  ⑴ 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⑵ 交流汇报。

  ⑶ 指导朗读:

  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⑷ 找规律:

  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⑸ 巩固练习:

  在全诗中继续寻找( )的( )的词组,读一读。

  ⑹ 积累词语:

  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⑴ 范读课文:

  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⑵ 学生评议:

  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⑶ 教师引导:

  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⑷ 学生练读。

  ⑸ 游戏助兴:

  《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

  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说话。

  2、情景说话:

  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设计说明】

  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展示读书过程:

  学生接触文本,总要经历从不会读到会读,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先感知后理解、从默会到表达,让学生把隐藏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

  2、渗透读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把读书的方法渗透其中,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

  3、明确读书目标:

  语文课堂上的读书目的主要是学习语言。通过学习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的转变。

  4、提高读书质量:

  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4篇02-1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四篇01-30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9篇01-1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01-06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五篇02-07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1-2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四篇01-2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01-19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01-0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