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负数》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负数》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是《标准》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记录不同时区的时间、记录自己身高或体重与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授课课题:负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
“做一做”和第8页练习一中的1、2、3题。
说明: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说明:
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问题: “4℃”和“-4℃”的意义相同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说明:
1、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上海和北京利用温度计观测室外温度的两个场景。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在上海观测到的温度是零上4℃,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显示的还是,但是这个是在零度以下-4℃(情境图)。零上4℃用学过的数表示就是4℃,零下-4℃则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即“-4℃”,从而让学生学习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量。
2、联系实际生活举出更多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感受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教学实施——目标检测——课堂小结——配餐作业。
具体过程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问题一 师: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大家觉得我们瑞丽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呈现瑞丽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后,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 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2、 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1) 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教师: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零上4摄氏度)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0摄氏度)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
问题二 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
《负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介绍古代中国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够比较0、正数、负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温度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感知引入 — 引出负数
1、热身游戏《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比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存入300元—取出300元等等。
2、在春节去爷爷家拜年时,爷爷给小明100元压岁钱,但在回家后,小明将这100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你能帮小明做一下压钱的账目记录吗?(引出正、负数数学史话)
二、体验内化,探究新知 — 认识负数
1、放映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观察上海、北京的气温图,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
小结: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介绍温度计)?并让学生拨出上海5°c和北京—5°c,也就是零下5°c。
小结:(1)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c的位置。
(2)温度中,0°c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3)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 应用负数
电梯中的正、负数: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各按那些键?
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1、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在日程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负数?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日记。
《负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84—87。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评价等自我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数的认识。
2、在自主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探新知
1、谈话引入,以新闻播报员切题。
同学们,从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谁愿意向老师们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生1:科学家
生2:歌星
老师从小除了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以外,还想做一名播音员,不信?好,马上就给你播报一次,大家听听行不行。不过,我有要求了,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的要求:
2、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数据的重要作用。
(1)提出听的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在新闻记录单上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目标导向)
(2)师叙述、生记录。(自运作)
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王大妈今年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③最新消息,广东省顺德西山小学正在举行名师风采展示活动,据统计,活动前大约有500名老师出席了会议,活动时因其它原因离席的大约有20人。以上就是本次新闻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把镜头转向西山小学活动现场,看看四年一班同学的精彩表现。
追问:这样填有什么问题?
归纳: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怎么办?
生:要统一。
生3:用+3、—2表示
师:你真棒!你的做法和数学家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明、清楚、统一……
4、明确概念,了解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
师随意板书+2,问:怎么读?
生:读加二。(自定向)
师导读:正二。(导定向)
师:你还能举几个正数的例子吗?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
师随意板书-2,问:怎么读?
生:负二。
师:你还能举几个负数的例子吗?
(师顺势讲解:加号和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
(2)教师卡片出题,学生抢读。—100、+6。8、—1。8、3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为了简便,+36可简写为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
生:是我们过去学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
5、介绍负数的历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件播放介绍负数历史。
课件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早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付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原来负数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我感到很自豪……(自激励)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负数,比西方国家要早数百年,身为中国人,我也感到骄傲,而同学们今天通过自主学习,也发现了生活中的负数,老师更为你们感到骄傲!
师:那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生活中的负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自探究,自运作,自发现,再探新知。
(一)了解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教师随课件播报天气预报:各位观众,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北京零下5度到5度,哈尔滨零下15到零下3度,上海0到8度,海口12到20度。
引导观察:这些温度中有负数吗?读出来。(自发现)
师:北京的气温是—5℃到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自探究)
2、重点理解0℃。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度呢?
师:科学家规定0℃是结冰点,因此将0度定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而在数学中,数学家们也将0看作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课件演示从温度计到数轴过程,其中0闪烁。)
3、动手拨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移动)
出示教具,教师说温度,学生上台演拨。
(1)拨5℃和—5℃。(自运作)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谁来拨一拨—5℃?
由于温度计上没给出0℃,学生拨不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拔不出来?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自调节)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现在谁再来拨一拨?
(2)换一个温度计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你怎么说明—15℃比—5℃更冷了呢?
生1: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2:—15℃在—5℃下面。
生3:—15℃离0℃更远了。
教师小结:哦,看来啊,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师:那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是什么感觉?
我国北方地区最冷时温度可达到—40℃,这个温度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上台比划。
(二)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咱们一正一负地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怎么办?
生:说不完,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师生总结并板书:负数<0<正数。
师:谁能上台来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一生上台圈出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全体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自评价)
师:0,正数不要,负数也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自运作)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三、贴近生活,自我运用。
(1)课件出示电梯图: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追问:电梯是以哪一层为分界点的呢?(强调以地面第一层为分界点。)
(2)出示海平面图。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师:海拔高度怎样确定呢?(讲解以海平面高度为分界点。)那么:海平面的高度应记作……?(0米。)
(3)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出示数轴图:
①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 )米
②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他是向( )行( )米。
③如果小华的位置是—8米说明他是向( )行( )米。
(4)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生1:风速和刘翔是对着跑的。
师请两生分别扮演刘翔和风,上台表演运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逆风的意思。(自体验)
追问:如果当时风速度是+0。4米,又会怎样?
生1:会跑得更快;
生2:会破世界记录;
四、谈话总结。
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看来啊,生活中处处有负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负数知识去更好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负数》教学设计4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每年的7月、8月是洪水多发时期。下面是某市水文站发布的8月1—7日期间,每日下午3时的汛情公告。
警戒水位42、00米。
历史最高水位42、48米。
8月1日 水位41、80米。
8月2日 水位42、60米。
8月3日 水位42、35米。
8月4日 水位42、36米。
8月5日 水位42、00米。
8月6日 水位41、86米。
8月7日 水位41、94米。
(二)引导探究
1、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每天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2、讨论交流:
你准备怎么去画统计图?
3、在书上画出水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标明警戒水位。
4、那你还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各个水位吗?怎么表示?
预设:
方法一: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
方法二:把历史最高水位看做0米。
完成书上的表1和表2。填写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0、20”、“+0、60”、“-0、68”表示的意思。
5、反馈表格填写。
6、学生自主制成折线统计图。
制作前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困难?
预设:负数的点怎么描?
负数的`点的方法与正数的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往下数,一个是往上数。
7、把上面的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完全一样,是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变化,所以折线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化的。
8、对于0点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预设:“0”是相对的,可以人为规定0点。
(三)应用拓展
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5厘米,其中小芳高142厘米,小胖高144厘米,小明高145厘米,欢欢高146厘米,苗苗高148厘米。
(1)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如何表示这5名同学的身高?
(2)如果把小芳的身高记为0,如何表示这5名同学的身高?
(3)分别把(1)(2)的结果制成折线统计图,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关系?
预设:折线统计图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虽然参照的标准变化了,但他们五人的身高及其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不变的。
(四)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量作为基准“0”。
《负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第88到89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关于正负数认识,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教材温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反意义量的认识建构负数的意义。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感知负数、认识负数,并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具体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温度的`记录方法,初步体验了零上和零下的表示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负数的重要学习经验;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见过负数,这成为学生学习负数的重要生活经验。
【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来认识正数和负数,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2、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感受负数。
①四年级班级足球赛,上半场三(2)班进2球,下半场失球1个。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图、表格、数等方式)
③全班汇报
④在这些方式里,哪一种最简单、最清楚。
2、联系“温度”,认识负数。
①看温度计说温度
②这些温度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
③零下2℃,零下3℃用什么数表示呢?
④负数的读法。(负二,负三)
3、建构模型,进一步认识负数。
①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数学方法记录下面数据吗?
公交车在望江公园车站上车8人,下车10人。
淘气的数学作业,做对4道,做错2道。
一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入100元,支出65元。
②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第88页看一看,说一说)
③通过分类认识正数、负数
④关于负数的历史介绍
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负数。
⑥小组合作。探究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
【习题设计】
1、第89页练一练①
2、第89页练一练②
3、游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负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负数》的教学设计11-06
负数教学设计12-23
负数教学设计03-16
认识负数的教学设计09-04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6-07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3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6-20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9-13
负数教学设计优秀10-13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