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述语言导入,齐读课题。指导要读出静谧,再读一遍。初读了课文《月光启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这幅画画。
3、师引读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4、学习重点句,质疑。
师:有没有想过,在皎洁的月光下,文章的作者孙友田受到了怎样的启蒙教育?打开书,找一找。(引导学生说出: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为什么能使我展开丰富的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呢?师板书:飞向诗歌的王国。)
5、这个疑问我们是不是有同感,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应该抓住母亲为我唱的那些民歌民谣。)
二、学习民歌民谣
1、出示学习要求:自主阅读课文中的歌谣和童谣,老师提出三个要求,注意“心”上都加了双引号。
第一个要求,用心朗读,把歌谣和童谣读流畅。
第二个要求,用心品赏,品就是感悟,你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去品味,你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品赏,更可以结合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三个要求是用心感受,看母亲为我唱的歌谣和童谣告诉了什么?
2、生自主阅读。
3、指名读歌谣。师:谁愿意来读这两首歌谣。将你的朗读面貌展现出来。
(生读: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4、师生评价
(师启发寻找读书方法:老师觉得还不仅要读得流畅,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谁去找找看,课文中有没有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生讨论:母亲朗读歌谣的时候,是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让人觉得非常亲切,非常有节奏。)
5、相机启发学生像母亲一样朗读,注意从词到句。
6、母亲充满着深情,母亲是多么地温柔,用甜甜的,轻轻的,深情的感觉再去读那两首歌谣。
生自读。
7、男女生分读两首歌谣。
(1)男生吟唱第一首歌谣,我们女生听着。
(男生读。有柔情了吗?如果再轻一点,再深情一点就更好了。男生再读。不错,今天老师才明白,什么叫铮铮铁汉,似水柔情。)
(2)女生读第二首童谣。
(女生读。像母亲,真温柔。)
8、配乐吟唱。文中说,母亲在月光下搂着我,轻轻地吟唱,你们想唱吗?当年母亲在月光下吟唱的旋律,已无从考证,今天老师谱了一首旋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心中默默地唱。
师播放音乐,唱。生配乐吟唱童谣。非常甜美,这次唱,老师有个要求,想象在皎洁的月光下,依偎在母亲的情里,轻轻地摇晃,身体要轻松地摇晃好吗?生齐唱。
6、交流感受:非常优美,非常恬静的歌谣,还记得老师在前面提到的三个用心读的要求吗?现在老师想听听你对这两首歌谣的感受。(母亲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母亲热爱劳动,爱家庭。)
三、学习童谣
1、讨论童谣特点。
师:学习语文,只有用心,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品出语文的味道来。除了有动听的歌谣,母亲还给孙友田带来了幽默风趣的童谣,告诉老师,你在读三首童谣时,有什么发现?要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这三首童谣有共同的特点。
(形式简单,内容有趣,富有韵味,这就是童谣的特点。)
2、节奏读童谣。
师:我们打着节拍来朗读,就更有趣。伸出你的小手,打着节拍来吟诵第一首童谣。
生边拍手边吟诵。如果把节奏调快一些,变成四拍就更有趣了。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把第三首童谣吟诵一下。
3、试描述童谣画面。
师:刚才有的同学边打拍子,边笑,笑我就体会到了,你已经体会到童谣的有趣。我想知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
四、再次学习重点句
1、再读这句话。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解疑。
师:这些民歌民谣不仅激发了孙友田的想象,也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还记得刚才提的问题吗?现在我们看一看板书就知道了。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动人的歌谣,充满着诗情画意,和诗歌有关吗?母亲唱的幽默风趣的童谣。充满韵味,朗朗上口,和诗歌有关吗?怪不得,母亲的民歌民谣,能引领作者飞向诗歌的王国呢,这个问题懂了吗?还有疑问吗?
3、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
师:文中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在月光下就是这样给我以启蒙的。和母亲在一起,精神生活真是非常的丰富,可那里,我们的日子过得又怎么样啊?(很清苦。)
4、齐读造成清苦的原因。
出示:黄河留给……齐读。
5、交流感受,理解两个“长”。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再读,用心读。
(我感悟到住在黄河边上的人们,虽然深受黄河的苦难,但也孕育着许多歌谣。)
6、体会老百姓创作歌谣的动机。
师:黄河边勤劳的人们,他们创造歌谣,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对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爱、热爱劳动、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地丰富。)
五、总结全文
1、感情激发作者热爱母亲之情。
师:永远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要是世间美好的事物,他们都爱,他们用这种爱,通过歌谣创造出来,母亲也把这种爱,传递给我,使我从小明白,要爱世间一切的事物,母亲给了我一个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配乐:同学们,这就是母亲,母亲老了,曾经,在皎洁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歌谣,唱童谣,给我讲故事,猜谜语,在母亲的熏陶下,我渐渐地长大,终于成长成一个优秀的诗人。我长高了,母亲的背却弯了,我长大了,而母亲的头发却白了,母亲献出了毕生的爱,而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岁月在她额上刻下的深深的皱纹,更为不幸的是,当孙友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母亲曾对自己的子女那么期盼,现在日子好过了,而母亲再也感受不到了。
2、出示孙友田的一段: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白发,而我的心里永远珍藏着故乡的明月。
4、尝试用语言唤醒孙友田的母亲。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歌谣与童谣的特点。
3、结合语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后鼻音。)
2、“启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在文中这位“初学者”是谁?介绍“我”(孙友田)
3、孙友田是一位当代作家,《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笔下。想听他的小故事吗?
孙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识字,8岁时他才上镇里唯一的一所小学。父母都不识字,但对他的学习却抓得很紧,因为他们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母亲只要见我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写字去!”写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着他,看着他拿着铅笔在本子上画。……
3、谁在月下启蒙孙友田?(母亲)可我的母亲不识字,如何是我的启蒙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9个生字
指名读,正音。这些生字你怎样快速地记住它们呢?(鼓励学生组词说句、和熟字比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指名读,要求读正确、通顺。评价。(提出“笆”和“辰”应读轻声)
句2: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豁然开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与“豁然开朗”)
句3: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测”、“已至中天”)
3、发现:这三个句子和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都写到了“月”)
4、师: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会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小结:是啊,如水的月光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清风朗月里,农村的孩子可以去尽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里的孩子会陪着父母逛商场、看电视、玩游戏。可如水的月色却给童年的孙友田不一样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难以忘记月下的母亲,忘记月下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童年月下启蒙。(1~13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亲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3、谜语大家一定很熟悉,母亲讲的神话故事你们听说过吗?就讲两个吗?儿时的我听过吗?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童话世界。)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竟)
4、歌谣和童谣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画出歌谣和童谣的句子读读,读熟后,说说。小结各自的特点,练读。
5、想听听母亲吟唱的歌谣吗?有个小要求,请你说说听完后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个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后指名说。)
师过渡:在我的耳中,母亲的歌声是怎样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自由读,说说这是怎样的歌声,用文中的词语说。(甜甜的、深情的、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一样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样的、芳香的)
思考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呢?
(悦耳动听,让我陶醉)
指名说,指导朗读(齐读)
四、小结本节课
1、这篇文章作者孙友田主要回忆了月下母亲为我——(手势、齐读板书)
2、师:为什么童年夏夜下的母亲会让我记忆犹新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写字
拿出钢笔,在书上认真描一描这9个生字。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说谜语)
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
“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
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
理解“芳香的音韵”
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
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
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
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
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4、这些童谣念着什么感觉?
5、在这样的夏夜,有着这么有趣幽默的童谣,所以作者说:“童年的……”
四、感悟母爱之美。
1、过渡:让我们再回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现在的孙有田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了。此时在回首当年的情形,再细细回味,母亲到底给了我哪些启蒙,仅仅是(指板书)这歌谣童谣吗?
2、出示“母亲不识字,……王国。”
3、齐读,这么有才华的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她的启蒙老师,为什么?
4、是啊,正是这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给了我最初的民间文学的启蒙,想象的启蒙,诗歌的启蒙,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设计:飞向诗歌的王国)
5、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童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她对孩子最朴素,最纯净的爱全部给了我。
6、过渡: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的碾碎了母亲的青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出示原文)。教师深情朗读。
7、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了母亲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今天当我再读母亲当年唱的那些令我快乐无比的歌谣,童谣,又是这样的心情?为什么?
(伤心,感激,心酸,悲伤……)
8、小练笔:写下你对自己母亲的感激。
9、总结:“母亲”,一个多么响亮的字眼,“母爱”,一种多么深沉的爱。让我们感激母亲,感谢她给予我们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
【2021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光启蒙说课稿11-09
月光启蒙说课稿11-05
《月光启蒙》听课记录01-21
《月光启蒙》说课稿10篇12-18
月光启蒙说课稿9篇11-10
《月光启蒙》说课稿10篇12-18
月光启蒙说课稿9篇11-10
月光启蒙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09-10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18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