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与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与问》教学设计1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3、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学与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是讲什么?(问)
2、是的、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围绕“问”,进一步走进文本,去触摸作者思想的脉搏。
二、为什么问?(“问”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问呢?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问很重要)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是很重要的。齐读
2、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问就显得更加重要(再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3、知道了问有这么重要,那我们又该“怎样问”呢?
三、怎样问?
默读课文2-4小节,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
(一)、多问(好问)
1、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板书:好问)
2、哥白尼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问)你从那里读懂的?
抓住“经常”“缠着”——引导学生读好
(学生也可能从省略号读出——好问)
3、补充介绍哥白尼——引读: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4、哥白尼如此伟大的成就,以及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难怪作者会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齐读)
(二)、能者为师
除了好问,我们还应怎样问?
1、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教别人)浏览第3节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板书:能者为师)
2、齐读第3节有关内容。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3、学到这里,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两句名言: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谁想读?)——(齐读)
(三)、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同学们要想获得真知,做到了好问,能者为师就行了吗?还要怎样问?
1、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板书:勤学 观察 思考 )——齐读
2、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为我们列举了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3、学生交流(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
(1)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
(2) 抓住“仍然”体会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所以后来去山里时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道理。(重点品读善于观察思考)
4、正是凭着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沈括——补充沈括的主要成就。
可见,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是啊,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结合板书)师述:勤学、好问、并善于观察、思考,相信一定可以获得真知。(板书:真知)
2、出示第5节,引读———
(1)“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2)你们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读读这两段话,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
a、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3) (指名说)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个别评价),并引读:“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我)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我)探求,你(我)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相信大家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都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齐读a、 b、句)——引读最后一句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借鉴写法
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学与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故事,明白“问”的重要性。
2.理解关键词,结合补充的名人名言,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故事,明白“问”的重要性,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明确观点
1.齐读课题。
2.揭示文体。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与问》这篇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从字面理解,就是“说明道理”。说理文呢?(就是借文章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3.《学与问》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说理的。那么,他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呢?(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过渡:这样看来,“问”很重要。请大家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基本特点,由此揭示课文的中心观点。还通过问题强调“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精读,逐层解读
1.自由朗读§1,交流。
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这里作者把“问”比作什么?(“金钥匙”和“铺路石”,连用两个比喻,告诉我们“问”与知识相关,与成功相连,进一步说明学习知识离不开“问”,取得成功也离不开“问”。)
(2)指名读,齐读。
2.读§2-3,思考:作者用哥白尼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哥白尼勤学好问,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板书:勤学 好问
(1)有谁了解哥白尼的?学生交流。
(2)出示§2,请大家自由朗读,说说读过后你知道了什么?
a.从“经常、问这问那”看出问得多。
b.从“缠”看出一定要问清楚,(用一个词)即刨根问底。
过渡:我们看到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
c.指名读。
(3)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意在理解课文上的“……”)
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4)哥白尼小时候勤学好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巴尔扎克说的,出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指名读。
(5)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指名读,突出“问”字。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找一找,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
(1)交流。
a.“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b.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谈谈体会。(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要向那些能给我启发,给我帮助的人请教。)
4.默读§段4,作者用沈括的例子,又想说明什么?
(1)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齐读。板书:问思结合
(2)沈括的疑问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a.指名回答。追问:对于“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问题,为什么他还要自己去找答案呢?
b.小结:古人云:(出示)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光学习,不去思考,则会导致迷惑。勤学好问加上思考,才是真正的“学”、真正的“问”。
(3)沈括其人。
介绍沈括: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出色的工程师、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音乐、医药等无所不精。
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4)正是因为不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解释,积极地用自己的眼光
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思结合,沈括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现学现问,再读一读§4,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预设:
a.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b.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c.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再谈体会。(学习知识除了勤学好问,还要问思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过渡:是啊,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5.确实,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1)出示§5,自由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既要)学(又要)问、相辅相成、只有……才……、勤学好问、真正”读得更好些。
(2)练读。指名读。
(3)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提问题、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意思等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的真正含义,适合引入名人名言,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引导他们对名言的积累、感悟,丰富了课堂,促进学生内化。
三、总结,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来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的:摆事实,讲道理(板书)。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送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3.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出示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给他以指点,使他茅塞顿开。)
(1)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呢?
(2)学生写一写,交流。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教学末尾注重点明说理文常用的说理方法,与课始照应,突出说理文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送名言有利于学生升华自己的认识,说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道理,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
四、延伸课后
课后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的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摆事实
勤学+好问+问思结合=学习的主人
讲道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例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说理文,重在首先明确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逐步来说明这个观点?采用了什么的写法?所以,在本课中,注重对说理文一般特点的渗透,再结合课文内容,“以教导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时第二课时。根据“生本”理念解放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教导学”,先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一般特点,再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质疑,尤其是适时引入名人名言及渗透学习方法等方式逐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中心观点,让学生明白“问”的重要性,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
《学与问》教学设计3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思想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学与问》教学设计4
一、激趣导入
1、屏幕上出现“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屏幕上出现“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学、问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第二十七课。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我知道大家课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生:4个自然段)
2、我想请4位同学来读一读,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好不好?
(生:指名读,并作点评)
3、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4、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内容。
(生:按课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
3、在书中找找看,都向我们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对哪个人比较感兴趣呢?
(指名说)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来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觉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学生进行汇报。
哥白尼: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哥白尼——好奇、好问
哥白尼从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不懈追求,为其将来可以成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沈括——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大家的汇报不难看出,只有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求得真知。
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们距离我们都十分的遥远。
那么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快在书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师找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很新鲜是不是?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来说说看,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多问问题)
3、古人云:“能者为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只要他确实……向他请教)
4、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你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理解)
5、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这样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发相关卡片)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想读给大家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
老师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这一把把金钥匙,让它可以真正成为开启属于你知识殿堂的大门!
课文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问”的益处,然后再举例
说明“勤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学与问》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学问)
师:你怎样来理解学问这个词?
师:知识、文化、科学等等这些都是学问,那再看老师加上一个字,(板书:与)再来读。
生:学与问。
师:学与问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3)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读了课题你有要问的吗?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看看这几个词语能难倒你吗?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观察红色的字,这是新字,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说说。)
师:生字词理解得这么好,那么课文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呢?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听,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精度课文。
师:那么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动动笔把给你启发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线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说说这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你用它打开知识的殿堂了吗?你用他开始铺路了吗?
师:从大家的读中我知道你们得确是受到了启发,还有那里也让你受到启发?
哥白尼的故事让你有什么启发?
你再读读第二段,结合课文和哥白尼有这样的伟大成就。你又从中领悟到什么?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你能说说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吗?那么你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能者为师啊,怎样理解?
还有哪里给你了启示?
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
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并且要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正如书中所说:学问学问……
现在谁能说说学与问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
学与问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和问就像我们的两只翅膀,你们有了吗?想要吗?你来读读吧!
有了翅膀就该飞了,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就是学和问。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问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师:来拍拍手,放松放松,咱们一起读。
师:这就告诉了我们,我们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师:同学们。课下你在搜集搜集还有哪些名言警句给你启发,还有哪些名人故事让你受到启示,记录下来好交流,好吗?
师:好,下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学反思12-22
《学与问》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12-16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2篇12-16
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练 ——《学与问》教学反思12-16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10-28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3-16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3-16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3-16
《学弈》教学设计(三篇)03-15
《学弈》教学设计(10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