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2、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1、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2、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4、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5、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抄写《望天门山》。
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读或背诵。
⑵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2、配乐情境朗诵。
二、想象画面
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三、拓展活动
1、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2、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会写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视频《瀑布》,教学课件《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绝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视频,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瀑布》,设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怎么样来写瀑布的。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播放教学课件中“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听读课文。
4、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播放课件中的“诗文赏析”部分,学生拓展学习相关内容。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先播放课件中绝句的“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先听读,然后再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7-08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2-26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08-03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08-01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08-04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教学设计07-26
《回乡偶书》《赠汪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29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学设计07-26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11-26
《回乡偶书》与《赠汪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