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培养:
1、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2、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好处
4、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5、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教师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并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即歌曲的歌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二、学习新课:
(一)秦灭六国
1、读本节内容,思考:
秦王嬴政在多长时间内、运用什么策略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秦王嬴政采取什么策略先后顺序灭掉六国的?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教师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二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
2、学生自读本节内容,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3、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看《秦朝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
过渡语: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呢?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回答:
1、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文化上:统一文字。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修建长城,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课堂小结: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课堂训练(略)
板书设计:
秦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多、年代久,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又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教学效果也就好多了。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03-11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11-28
秦朝统一天下的“四大军团”07-13
梦回秦朝作文07-30
穿越秦朝作文07-23
人教版历史秦朝说课稿09-19
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03
统一协作系统的设计实现论文09-02
秦朝杀神白起03-25
秦朝焚书坑儒介绍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