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8 13:31: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的一篇介绍德国的风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

  ⑴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

  学过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课文?季羡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或者怎样的作家?

  小结:

  在你们的眼中,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其实,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⑵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

  (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有许多新的词语,不知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没有?

  出示:

  莞尔一笑脊梁应接不暇

  自顾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指名读文,思考问题: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精读全文,交流感受

  1、过渡: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读相关的句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景色的奇丽?

  随机出示相关的重点句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⑴学生读──教师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仿佛看到了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师: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评价读得怎样。)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说明了什么?体会花之多、花之美。闻着花香

  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默读一下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师: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在互相帮助中我们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齐读3自然段:男女生接读,看图背诵。)

  ⑶走在德国,满眼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留学德国十年的求学的足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羡林先生思绪万千?此时季羡林先生的心情怎样?

  谁愿意入情入境地为大家朗读最后一段?把这种种思绪,滴滴感受读出来。

  师:你最喜欢哪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①预设一: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的含义包含什么?女主人的淳朴善良的人生境界像花一样美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俗风情!

  ②预设二: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赞美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③预设三: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作者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续写一段话:梦见了;梦见了……

  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伸出异国他乡的青年季羡林先生怎能不怀念祖国和家乡?怎能不怀念亲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相信这篇隽永的小短文留给我们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我想知道此时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感谢季羡林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引领我们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如今,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假如我们能为季爷爷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作品,他一定会很欣慰!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3、季羡林先生本身就具备这样的人生境界,老师为大家推荐两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黄昏》,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走进季羡林崇高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

  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词句,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德国风俗特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不光崇扬本地、本国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应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到欧洲的德国去看看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解读文本。

  (一)检查字词。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了解课文内容。

  1.接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个四字词语出现三次,找到并划出它所在的三个句子。

  2.汇报。

  3.交流句子,发现有什么不同?

  4.质疑。

  [设计意图:从家家户户切入,发现文中相同与不同,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渡:时间在变迁,景色却依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有何感受?

  1.学生汇报。

  2.作者首先吃惊什么?还吃惊什么?

  3.强调三个“都”字,体会作者情感。

  4.这花为什么都朝外开?(探究)

  5.分句读这句话,感受情感的强烈。

  [设计意图:读中悟,读中思,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四、理解课文

  过渡:在屋子里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走上街头又看到怎样的景象?读相关语句。

  1.当我们眼前出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色时,你想用哪个词概括?文中用哪个词?

  2.作者为什么用奇丽?再读并思考:这里的景色哪奇丽?

  理解词语: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普通的街道变成了花的海洋?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再读第三自然段,提炼板书借景抒情

  五、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吃惊赞叹

  借景抒情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5

  一、“花”字导入

  板题:花。看到这个字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或是想说些什么?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事物有许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花”也是我们今天课题中的关键字,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更关键的字组成了今天的课题。课件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词,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是较常见的?哪些是赏心悦目很特别地?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

  三、了解背景抓出文眼

  1、简单介绍写作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印度学研究大家。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哥廷根,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这十年,用季老的话来说:是自己人生地转折点。所以季羡林先生也称德国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抓出文眼

  季老重返哥廷根以后当人们问哥廷根有什么变化时,李老意味深长地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看看书,不变的“美丽”是指什么呢?板书:不变的美丽

  四、深入理解两种美丽

  抓住花的美丽和人内心的美丽来深入探究

  (一)花的。美丽、街景的美丽

  1.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哥廷根花的美丽?找出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2.电脑出示两个句子

  ⑴“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⑵“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读这两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美丽?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自己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花的美。再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这种美丽。练读、个别读、示范读。最后两个词语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4.老师导语:读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哥廷根的街景吧!边看边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词语。

  老师解说词:这里的花太多了,像花的海洋。五颜六色娇艳的鲜花彼此连着、挤着、压着,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们每天都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街道两旁竞相怒放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是否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呢?能否带着这种美好地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二)德国人内心的分享、互惠思想

  1.回到板书上,“不变的美丽”其中包含着花,还包含了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引导:这种街道上的美丽表面上看是因花而美,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人内心的美丽。板书:心

  2.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人美丽的内心。

  (1)街道的美丽是因为德国人怎么做的?(抓住“都、家家户户、莞尔一笑”来分析理解。)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再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想想他们是怎么摆放花盆的。花的脊背是什么样的?那么想一想作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叶子,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娇艳的鲜花)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德国人有这样的想法吗?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起深思。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一种思想境界,联系上文那么是什么思想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么值得好好体味,那么我就来细细思考一下。

  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老师点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有了我为人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出现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是一朵“我为人人”绽放美丽的花时,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六、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

  老师小结:(板书)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老先生思绪万千,所以他做了一个梦,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梦啊,课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再返哥廷根》一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七、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不变的美丽

  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所授课时: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德国风光片

  2、介绍德国哥廷根,并介绍季羡林的有关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菀”是多音字“姹”是翘舌音

  3、强调易错字音

  4、词语解释

  房东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

  三、初读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德国人在爱花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2、浏览课文,初步感受“美丽”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读课题

  2、师:多有意思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他留学的十年里,哥廷根奇丽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二、领悟“美丽”

  1、奇丽

  预设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体会词语“家家户户任何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④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②学生练读

  ③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奇特

  预设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①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生读

  预设2、“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理解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④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⑤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⑥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感美丽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吗?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①理解“美丽”

  ②朗读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拓展练习,推荐书目。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7

  一、导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请同学们自由读本单元导读,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导读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训练要求?(交流。看来在本单元中我们要进行一次跨国旅行了。导读中为我们提出了3个要求。)今天,我们先进入异国风情之旅的第一站“德国”,跟随作者一起去了解那里的异国风情。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通顺准确。

  2、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读的效果怎么样?

  检查生字词,指导读准读音、读准句子。

  3、看来你们已经将课文读准确通顺了,那你刚才跟随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别人看到的花”

  1、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别人眼中的花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在文中画出来,交流。

  2、找得很准确,你能试着将它读熟练吗?自由读。

  3、指名读2名: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相机指导读: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意思,及“家家户户”、“任何”、“都”传递出的独特风情。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段话,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德国是一个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古老的城堡、蓊郁的森林、绵长的莱茵河,悠闲的城市风光更是风情独具。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些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我仿佛看到从阳台上走出了一位女主人,朝我们打招呼。

  (待到窗花烂漫时,她在窗前笑。)

  生:我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香飘十里,蜂蝶飞舞,如人间仙境,逛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四、研读“自己看到的花”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而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什么是“花的脊梁”(花的背部)并用人体示范。

  2、季老先生初到德国时看到这与在中国绝然不同的养花方式很惊奇,所以他不禁询问自己的女房东。下面老师找2个同学分角色读读人物对话,注意语气和人物表情,季羡林要用惊奇不理解。

  3、抓住一个写神态的词:

  “莞尔一笑”怎么笑?笑一笑。你就把自己当成房东,老师就是季羡林,我问谁,谁就对我莞尔一笑回答。

  其实这轻松自然的莞尔一笑更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这一我们看着奇怪的现象,在女房东看来是那么普通、自然,已经是一种融入了血液的习惯。

  五、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着这样奇丽的景色,听着“正是这样”这样朴实的回答季羡林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再回到第三自然段,将季老先生的心中的感叹画出来。

  2、指名读:

  “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同学们,你觉得“人人为我”在文中指什么?“我为人人”指什么?

  你从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将你想到的内容记在这句话旁边。

  3、交流批注。

  六、研读最后一段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五十年过去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指什么?”

  2、师小结:

  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畅游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季羡林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仿佛又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乡也有了这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感谢季羡林老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将第三段熟练背诵下来,将德国美丽的风情、人情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在细读词句中感受景美文,从而感悟到德国的风土人情。

  3、品读词句,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句的细读,理解德国街上的风景美。

  2、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境界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寻找美丽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请同学一起读课题。

  2、课文写的是花,季先生用了哪些词语形容花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海洋、美丽等)你还会用些什么词语呢?

  3、四五十年前在德国留过学的季先生,重新回到德国时,走在大街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心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请同学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有关词句,用笔划划。(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的确,季先生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他感受着奇丽的景色,那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找到这样的句子。

  二、细读词句,走进美丽

  过渡: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美、奇丽)请在美美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花很美?透过这些词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季先生为什么把比作海洋呢,他们有哪些想通的地方

  (3)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争奇斗艳的花儿、你你争我挤的,……)

  (4)引读:走在这条街上,看到的是……走到那条街上,看到的也是……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五颜六色……)课文为什么只用这两个词语呢?(不重复、啰嗦。)

  (6)指导学生带着吃惊读这句话。

  (7)德国人栽种这这么,美丽的花朵,把大街都装扮着这么奇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三、细读词句,感悟养花方式的奇异

  过渡:季先生和游人,为什么走在大街上能够欣赏到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呀?(因为德国人的养花方式不同,他们是把花再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理解养花方式的不同

  A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感到怎么样?(吃惊)他吃惊于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花朵都朝外开、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B家家户户都在养花,“都”看出了养花方式德国人的民族习惯;花朵为什么都朝外开了呀?(是主人有意的安排,让别人看自己的花。)从这三个都字,我们可以看出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是越来越吃惊,越来越惊奇。

  C学生用惊奇的语气练读这句话。

  2、理解“花的脊梁”

  (1)过渡:德国人养花方式的不同,让我们都看到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请同学们关注“脊梁”这个词。

  (2)请同学把这个词来读一读,这个词应该是轻声的,一起读一读。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花的茎叶,枝干,花托等)

  (3)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而站在街上的人们能看到什么?

  (A万紫千红的花、五颜六色的花,这是从色彩上来说的。B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开放,有人鲜花怒放,这是从姿态上来说的)

  (4)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的花海里,花朵随着微风涌动着,站在街上的游人们甚至还能怎么样?(甚至能闻到馥郁的芳香)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先个别读,再齐读。

  (6)德国人奇异的养花方式,让我们感到吃惊,同时也让我们触摸到了美丽,之所以他们的鲜花如此美丽,是因为他们始终都有一个心愿:自己的花事人别人看的。

  四。细读词句,感悟民族之奇特

  1、理解德国民族之奇特

  (1)过渡:前面我们感受到了花的奇丽,德国人养花方式的奇异,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2)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着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走在街上,每一家都是这样,都只咋样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德国人为什么能把这花栽种的如此美丽呢?(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老师还找了一些描写花美的句子,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去发现比较,在花的生长地方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了什么?

  3、季先生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奇异的养花方式,感悟到德国这奇特的民族,他们结合在一起就有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个时候,你觉得德国人民怎么样?(奇特、伟大)带着这样的语句读读这句话。

  2、细读词句,在感悟养花时间之久中感受美。

  过渡:阔别几十年,季先生再次回到当时的小镇,他还是那么吃惊。

  (1)请同学一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什么让季先生吃惊?(养花时间之久、美丽并没有改变。)

  (2)美丽并没有改变,依然有哪些美丽呢?请同学快速读全文,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填写这首小诗。

  阔别几十年

  又到德国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

  那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设计理念: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让学生在旅程中产生问题,选择季老学生最后发出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从中达到点化本文的中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试图做到用一个中心问题的解决,使得其他疑难都迎刃而解。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短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质疑,理解“奇丽的风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3、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季羡林爷爷的插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位老爷爷是谁吗?在上学期学习过的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里,我们认识了知识渊博的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这位国学大师早年曾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十载,他把德国哥廷根视为他的第二个故乡。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地,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板书:板书,读课题。

  这节课呢,就让我们跟着季羡林爷爷去德国哥廷根城市去游览一番吧,那么在出发前,同学们想了解德国的哪方面内容,

  (预设:想了解哥廷根这个城市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和当地的人们有什么风土人情。)

  2、那好吧,看看我们这次去到德国,能不能了解得到同学们想知道的内容呢?

  (设计意图:从旧知引入到新学的知识,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先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所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3)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目标(5)

  1.同学们把生字词读准了,让我们小组内再读一次课文,看看你能从中了解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同学们真会读书,课文里的确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可是在读课文的时候,能抓住课文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提出你的疑问吗?

  4、学生质疑:

  预设:

  1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4、“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前,不是最想了解德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吗?就让我们先解决这“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这个问题吧。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下文打下了铺垫。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应具备质疑问难的能力,故为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就文本内容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通过梳理,达成以上四个问题的共识。找到本课的中心问题,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研读课文,突破重点(20)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一)奇丽的景色(15)

  1、学生汇报交流。(6)

  预设:(1)学生回答景色奇丽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学生在回答时,师引导抓住“任何”、“家家户户”来体会花的多,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体会花的颜色鲜艳,一簇簇的情景。在朗读方面引导学生读出赞美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2)学生回答:我从这句话“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在学生谈理由时,引导学生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中体会花的多与美,从“如入山阴道上”用生活体验感受到舒服的意境。在朗读方面仍要读出赞美之情舒适的感觉。)

  2、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配乐)请一生来读这两个句子,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5)

  3、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生齐读)(1)

  (二)独特的民族(8)

  预设1:生回答:“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强调了他们养花给别人看,并不是不喜欢看。通过中国人养花的目的与之对比,突出德国的奇特。另外,要感受得到作者当时看到这情景时感到吃惊,不理解的心情。让学生突出吃惊的感情。)

  预设2:生:我从“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通过抓住“脊梁”一词,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奇特,并领会该词的意思。)

  预设3:生:从“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受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此处抓住“多次”一词,也能看出作者当时很吃惊,不理解,也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预设4:生:从“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抓住“莞尔一笑”可以看出女房东很自然地说这句话,说明他们认为这都很正常,从中可感受到德国民族的奇特。)

  2、季老先生在德国所看到的这些情景真令他不理解啊,让我们把心中的疑问与不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请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带问题找答案,找出相关句子,通过抓住词、句来品味,通过角色的体验,情境的想象,和活跃的思考来解决本课的中心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用感情读的形式来表现对文本的参透。)

  六、联系思考,点明中心(4)

  1、他们这样一种养花的风俗可真耐人寻味啊,从中,德国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高尚、无私,为别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

  2、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句子。(理解“耐人寻味”,联系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生带着敬佩之情来赞美德国人,引读该句段。

  (设计意图:因前面对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理解体会,本文的中心已昭然若揭,使得本课的教学难点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攻破。)

  七、引读课文,感悟中心(2)

  1、师引读:我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正是有了“我为人人”这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二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人人为我”这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生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以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但为了更深化感悟,使学生由衷地受到教育,我认为读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使最后的一次读能做到感悟中心的作用,故设计了引读,使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更深入文本。)

  八、自然过渡,存疑结题(1)

  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提的疑问,解决掉的我们把他画去。

  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再去回到旧地,德国人的这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美丽景色有没有改变呢?季老先生仿佛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吧。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已然质疑,中间已然释疑,但因为时间的问题,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自然过渡。)

  九、作业设计:

  1、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连起来写一段话。

  2、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3、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领悟文中淳朴高尚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格特点,结合文意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设疑

  导入

  师:同学请看大屏幕(显示幻灯片1),很显然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声音拖长)

  生:(花)

  师:请你仔细观察,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一下这些花。

  生: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绚丽多姿……

  师:(追问)那用一个字来形容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声回答)美

  师:在一般的家庭往往将这些美丽的花放在哪里?美谁来享受?

  生:放在家里,自己来享受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出国门,到德国去看一下那里的景,他乡的情(显示幻灯片2,出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新知精心品读

  生:反复读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有了什么疑问?

  生:(大声回答)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好!那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章的内容吧!

  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也预习了文章,我们已经知道德国人有什么爱好?

  生:养花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反复使用的'四字成语,并读出它所在的句子。

  生:家家户户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姹紫嫣红。

  (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3)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看前两句与最后一句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最后一次比前两次多了一个“又”字。

  师:又在这里什么时候意思呢?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还、依旧、依然、仍然、仍旧……

  师:从这个字眼中我们可以思考出什么?

  生:作者是两次来到德国,不是同一次看到的景物。

  师:各是什么时间?

  生:第一次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第二次,四五十年后的今天。

  师: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德国会有怎样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二、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生: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时,曾多次对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四五十后的今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伴随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

  吃惊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奇丽是什么意思?

  生:奇特而美丽

  师:那我们就跟随作者先到德国街头去看看那奇丽的花吧!请一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体现花奇丽的句子。(出示幻灯片4)

  生:走在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应接不暇。(出示幻灯片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几句话?(两句)这两句话突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此时指导学生反复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花的海洋,并出示幻灯片6)

  生:前一句主要突出花的美,第二句主要突出花多。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找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来读这两句话,你能从视觉、听觉、嗅觉不同的角度想象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听到嗡嗡的蜜蜂在采蜜。

  生:我好像看见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我好像到了一个花的世界里,而且闻到了扑鼻的芳香。

  师:大家的想像力真丰富,用词也很生动。那用一个字来形容给你的感觉是(生:美)。

  师:下面请同学们置身于这美丽的德国的街头(显示幻灯片7),去感受一下。讨论下面的问题(显示幻灯片8)。假如你是一个游子、游客、失败者、德国养花人你此时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我选择游子:看到这花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生:我选游客:啊!多美的景色啊!真是旅游的好去处!像是人间仙境一般。

  生:我选失败者:此时看到美丽的花我的心情变得快乐起来,我找到了自信,我重新鼓起了勇气。

  生:我选德国花人:在家里我虽然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在街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种的花,而且我的花还可以让许多人看到,我很欣慰。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我看到了花:

  师:那是谁种了这样奇丽的花呢?

  生:德国人民

  师:那我们就走近这个民族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吧!我们先到德国人的家里,然后再到街上去看一看各有什么奇特之处。请一名同学读第二、三自然段让同学找出相关句子(显示幻灯片9)。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0)

  师:女房东是怎样来说的?这反应了德国人的种花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1)

  师:作者由此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2)

  师:你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呢?

  生:别人为我做了很多事,给了很多帮助,我也应当对社会负一份责任。

  师:今天我们从德国人身上感觉到了他们高贵的品质,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两样是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链接深入挖掘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显示幻灯片13)。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联系,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在学校里:

  在家里:

  在社会上:

  生:在家里有整天为我操劳的父母,当他们辛苦时我会为他们捧上一杯热茶,打好一盆洗脚水。我认为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际例子。

  师:精彩极了你是一个孝敬的好孩子。

  生:在学校里同学们每天做值日,给了我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也要在值日时为同学们制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还有交换作文书等事情。

  师:同学们都很无私。

  生:在社会上,清洁工们每天清除垃圾,将街道打扫干净,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我们大家都自觉一点,不乱扔垃圾,而且看到垃圾后自觉捡起,这同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做法。

  师:让我们吃惊的不仅是他们种花的独特,更突出的是他们的这种习惯是不变?我们可以从哪能里看出来?请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今天我又来到德国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号?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由此作者感情由吃惊上升到什么?

  生:对这个民族的敬佩。

  师相机板书:敬佩。

  四、小结

  师:结尾作者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堂课的内容也做一个梦,我们不仅会梦到那美丽的花,还会感受到德国人那高尚的品质!让我们的梦继续下去吧!好好学习!让梦想成真!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五、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陶醉于花海中了,同时也被德国人那高贵的品质吸引了吧!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把你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感受这方景色的奇丽和这个民族的奇特。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再次来到德国,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在文中找出来,一起回答:“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4、(稍等片刻)一起来欣赏第二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美美地读一遍?

  (指名读文)

  (读后正音:脊梁)

  5、交流指导:

  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指名回答)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一起来读这几句话。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可见德国人的确都爱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我想他们养花不仅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为了让别人能欣赏。”“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大家共同分享美,多好啊!”)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

  “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微笑。)

  6、补充材料:

  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善良、淳朴。)

  小结: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人的心灵美。)

  三、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

  (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

  (指名答。)

  “我仿佛看到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都在微风中舒展着娇嫩的身姿。”

  师:说得多好,这正是──花团锦簇

  “我仿佛看到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娇艳欲滴,成百上万只蝴蝶在花丛穿梭着,构成了一座七彩的虹。”

  师:多美,这正是──姹紫嫣红

  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花,置身其中,怎不让我们看的人──(一起说)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呢?

  3、谁能读出花之美?指名读文。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4、仅仅是花美吗?师读后3句话。

  5、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指名答。)

  小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合上书,我们一起回想一遍这一段的描写,一边再次仔细体会这种境界。

  引背:

  正是这样,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家家户户──,许多窗子──,汇成了──,让我们看的人──,每一家都是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

  能一起背一遍吗?

  四、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填空练习: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境界依然(颇耐人寻味),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齐读文章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全文,课后练笔

  1、总结:

  季先生从德国人养花中,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大气和风尚,把养花上升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当“我”为别人奉献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营造并享受生活的美丽。这正应了那句曾流行一时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只将这种爱挂在嘴上,而德国人却不声不响地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平易而淳厚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奉献的民族传统。

  板书: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2、课后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后写一写有关事例。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导入,寻找题目和文章的切合点,批文入境,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

  一、生活导入,揭题

  1、在生活中,用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总会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花就占了重要的部分,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怎样的花?

  2、生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说说形容花的成语,诗句。

  3、看来,花确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美化物,让人爱不释手,总想捧在手心,但在德国,他们爱花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

  4、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确定学习目标

  1、这方式确实与众不同,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好奇读读这篇课文吧,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边读边找找,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2、学习生字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书写:脊嫣

  3、划出文中和题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齐读句子。这句话中间用了分号隔开,紧密联系了两个方面的意思。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画上直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虚线。

  2、研读句子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从哪里看出来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1)、理解“家家户户”,说明德国是一个爱养花的民族。

  (2)、“都...都...都...”,“脊梁”,体会每一户人家爱花之真切,与众不同,把美丽展现给别人,创造美丽,体现出德国人的心灵美,从而体现出民族的奇特。

  (3)、对比句子感悟“临街”,体会德国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为大众着想,把这种养花的行为看成自己的义务,这是一种“我为人人”的境界。

  a、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窗户的外面。

  b、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4)、当时,作者第一次去德国就被这奇特的景象给吸引了,不禁感到-----吃惊、奇怪。

  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这段话。

  (5)、理解“莞尔一笑”

  我的吃惊,我的奇怪,让我情不自禁问起了房东。

  师生合作朗读,师当作者,生当房东。体会莞尔一笑,德国人习以为常的作风。

  小结过渡:透过语言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就是创造美丽的美好品质,体会到德国人“我为人人”的心灵美。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感受一下。

  正是这样,这样的景色人人都能看到,条条街道都拥有,自由读“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

  3、研读句子二: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读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相机理解“花团锦簇”,这花是一团团,一簇簇的,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竞相开放,异常茂盛,让我们看到了花开的形态美。

  b、“姹紫嫣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呢?是啊,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你家种这种花,我家种那种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让你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了左边,右边的花又映入眼前,一抬头,看见楼上的花,一低头,又看见楼下的花,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欣赏了这种花,还有另一种花等着我们欣赏,真叫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c、这种景象,平时我们只能在哪里见到?是啊,这街道仿佛就是山路,这两旁的房子就仿佛是开满花的山,我们仿佛在走山阴道,让人神清气爽的。

  走过这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过另一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走进随便一条巷子里,生读:抬头向上看——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走过任何一条街——

  (2)看来季羡林老师不愧是语言专家,就从这几个词语就引起我们这么多美好丰富的想象。

  4、研读句子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是的,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多么值得仔细体味呀。让我们再一次从人们养花与赏花的经历中去品味这种美好的境界吧。接读句子:

  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

  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3)、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呀!

  (4)、其实,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种耐人寻味的美,用我们会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

  写话练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生活中,我们都在创造美,奉献美,也享受着别人给予的美,如果人人都能这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心境,去创造这样的境界吧。

  四、拓展提升,内化行动

  齐读诗歌《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的眼里。

  五、板书设计

  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有奉献就会有收获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04-26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11-1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08-1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02-25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1-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的教学反思01-21

最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02-0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5-0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