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8 18:42: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解读目标。

  三、导学达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常建,唐代诗人。

  2、鉴赏诗歌

  ①、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

  ④.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⑤.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四、课堂检测:

  1.背诵课文。

  2.理解内容。

  五、拓展延伸:

  拓展: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f

  六、小结:

  作者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熟读、背诵。

  2、完成练习。

  八、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2

  【自学指导】

  1.熟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正确理解诗人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

  籁lài磬qìng

  【朗读课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课文简析】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景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本诗题咏佛寺禅院,却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欣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悔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清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显露对佛宇的礼赞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后院花丛树林深处的唱经禅房。这样幽静美好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景,而在与能够唤起身经其景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五六句,写他举目眺望寺后的青山绿水。只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佛门怡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山光”两句,造语警拔,寓意深长,旨在发人深思。诗人着力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

  七八句,写似乎大自然和人世间所有其它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这是律诗,但笔调似古体,格律变通:首联流水对,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

  这首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首诗表现了常建诗歌的特点: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景,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思维训练】

  1.诗中哪些句子描写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景象?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山和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突出了古寺什么特点?

  突出古寺肃静、幽深、脱俗、纯净的特点。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之情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5.《题破山寺后禅院》具有盛唐山水诗的什么情调?

  悠闲适意的情调。

  6.找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韵脚。

  林、深、心、音。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习并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大意。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分析诗的意蕴。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诗中作者流露出的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教学重点:明确朗读诗歌的方法,并根据自己对本诗的感悟来创造性诵读这首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作者常建,导入新课。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而"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库全书总目》)。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在盛唐诗派中曾有王、孟、储、常之称。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之作,欧阳修特别欣赏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赏析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1、学生散读诗歌,圈点评注。

  2、学生齐读诗歌。

  3、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诗中哪两句诗,并说说理由。(提示学生注意从诗句的意思、句中用得精妙的字词、诗句反映的意境、诗句体现的作者的情怀等角度来谈喜欢的理由。)

  4、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在禅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凡脱俗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好和希望脱离尘世的心愿。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5、学生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背诵诗歌,总结学古诗、读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三)、迁移扩展,学习王维的《过香积寺》。

  1、学生散读诗歌,借助所给资料了解诗的含义。

  2、谈谈读了诗歌后的体会。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磐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3、这首诗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都是以禅院作为写诗的对象,在写法和立意上有何异同?

  (四)课后练习:

  1、熟读两诗,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试着将《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成现代诗或现代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赏析10-11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9篇)03-18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9篇03-18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600字03-18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800字03-31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及翻译05-02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集锦9篇)03-19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合集9篇03-18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通用9篇)03-18

少儿唐诗及诗词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