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过渡: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
学习课文 8—10自然段。
1、读读课文,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3、陶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以及作用了。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
4、理解“据说”一词。
师: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对,陶行知也不太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科学,所以用了“据说”,他说话又是多么严谨啊!
师:那“吃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说,老师作适当地补充。)
5.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
蜓的有关知识。
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
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对照图片,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蜻蜓的知识。
6.小结: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齐读第10自然段。
【设计意图】
对照图片,让孩子介绍蜻蜓。这样既可以检测孩子对蜻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主动地应用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出示:陶行知爷爷不仅 ,而且。
(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3、交流体会:
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⑴、“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和蔼可亲。
⑵、“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心地善良、有爱心。
⑶、“用商量的口吻”“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民主平等、尊重孩子。
【设计意图】
找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陶爷爷爱孩子、爱动物词句,反复揣摩体会,联系之前的“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的介绍,获得爱的感动,受到心灵的陶冶。
五、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1、师:多可爱的孩子啊!当陶行知用商量地口吻说——(引读)
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篇二:《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大家谈谈。(教师点评)
布置作业:
设计“保护动物”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
陶行知
捉————————→放
篇三: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公开课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紧扣一条“线”。本文以课题为文眼,本课教学遵循文路,形成教学板块,把认识蜻蜓和感悟人物作为教学重点,并以课题为媒,将二者融为一体。
2、课堂拓展突出一个“悟”。立足文本实况,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的观、读、听、说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同时,感悟语言的美和文本的核心价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师:同学们,很高兴能与大家成为朋友,通过上节课与杨老师的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名说。
2、哦,同学们学得还真不少呢!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
慈爱 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放飞 入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① 从每排词中你想到了谁呢?
② 那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出示: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设计意图:这样的检查熟悉了关系,理清了脉络,既是对上节课的回顾,又很好地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师:看来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确实收获不少,那又有了哪些新的疑问呢?指名说。
过渡:是啊,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蜻蜓,最后又怎么把它放了呢?陶行知究竟跟他们谈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陶行知,走进那帮可爱的孩子们。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慧学指导:
聚焦品悟
1、出示:自由读2-10节,思考: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用笔在书中画一画。指名说
适时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过渡:这么有意思的蜻蜓,孩子们怎么不喜欢呢?
2、默读2-6节,思考:当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时,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说的?出示要求
(1)、出示: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①师:你有被慈爱地抚摸过吗?是谁?从他慈爱的抚摸你感受到了什么吗?板书:慈爱 (是呀,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关心爱护。)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种关心爱护读出来呢?指导朗读。
②师:那蜻蜓吃什么呀?面向大家,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说。出示卡片适时理解“七嘴八舌”。
(设计意图:新课标早已不再提倡单调直白地理解词语。由课堂自然地生成,情境式的理解更能润物细无声。)
分角色(翠贞,一个男孩,孩子们)表演朗读“我“与孩子们的对话。(2-5节)
(设计意图:课堂需要一种和谐、一种氛围、一种走进文本深处的情感体验。)
过渡:面对孩子们的七嘴八舌,陶行知又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课文第6节(最后一句有意改为陈述句)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①体会“拉着”,亲切的语气
②比较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过渡:既然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陶先生为什么没有让孩子立即放了呢?
3、出示:自由读课文7—10自然段,画出描写蜻蜓样子的语句并读一读。(师行间巡视)。
(1)、指名读,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①师:“一闪一闪”的,你们想到了什么?
②尾巴“一撅一撅”,是个什么样子?指名表演,他的表演给你的感觉怎样?全体表演。 师:多可爱多顽皮的小蜻蜓啊!能把这种可爱顽皮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师:这么美的眼睛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地方吗?
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补充介绍蜻蜓眼睛的相关知识。师:你看,蜻蜓的眼睛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指着“……”说)
(3)、师:是呀!多神奇的眼睛啊!那条小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蜻蜓点水,掌握方向(蜻蜓图片)。
师:蜻蜓点水是它在干什么呢?(产卵、生宝宝)
过渡:尾巴就像舵一样保持平衡、掌握着方向。 嗯!你看它成天飞呀飞呀,要是肚子饿极了时会咋办呢?(会吃自己的尾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4)、师:你们见过它吃自己的尾巴吗?我也没有,所以这就叫:出示卡片“据说”。那么它到底吃不吃呢?(师:不吃)想知道具体为什么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一找相关的资料,一定有你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教者的任务不应是全盘灌输,适当创设悬念,留下遗憾,更能激发学生对
于文本核心的汲取和发扬,有利于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
师:你看,陶行知先生是多么严谨的一个人啊,没有经过证实的事情就不会轻易下结论。 板书:严谨
过渡:是呀!这么有趣的蜻蜓,早已让孩子们听得(引出“入神”)。
陶行知说得好吗?孩子们听得多认真啊,你们也听明白了吗?
师:这么可爱的蜻蜓,你们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引出生:“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小组讨论:为什么陶行知一开始不直接叫他们放了蜻蜓,难道就只是多让他们知道蜻蜓的一些知识吗?
过渡:看着蜻蜓又飞向了天空,此时,它会说些什么呢?
三、固学辅导:
1、个性表达
出示:我想对 说:“ 。”
2、拓展升华
谈收获:
课文学到这里,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这既是对学生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全文,放飞思想:
同学们,蜻蜓是我们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从放飞蜻蜓开始,放飞爱心,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13
放飞蜻蜓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26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1-14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18
《放飞蜻蜓》优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4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02-2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02-2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02-13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