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
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3、了解并掌握文中部分实词的多义及若干固定句式的对应今译。
4、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论辩艺术。
3、通假字:颁斑、无毋、涂途。
4、一词多义:之、王、时、食、数。
5、固定格式:直耳、是也、或或、何如。
【教学设想】
1、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2、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比较孔、孟思想,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他从外地购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使沙丁鱼们有了恐惧感,动了起来,增强了活力。
那么,同学们,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这是谁说的?他是怎样阐述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
(学生答: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
更为可贵的是,孟子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的学说。他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挑选、创新。例如:他否定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张社会分工;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还提出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三、朗读课文
1、重申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择方式:
⑴ 齐读。(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绪和朗读水平。)
⑵ 个别读。(深入解决具体的字音和句读问题。)
⑶ 范读。(对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通过示范解决。)
⑷ 分角色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⑴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段)
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⑶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⑷ 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诵读第1段。
思考: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作了哪些呢?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思考:梁惠王这么做,结果如何呢?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思考: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而民不加多。
可见梁惠王还是想励精图治的,所以他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于是数位贤者,包括孟子就不远千里来到大梁,为之出谋献策。
重点词语理解:之、焉、凶、加。
3、诵读第2、3、4段。
问: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问: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答:五十步笑百步。
问: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答: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重点词语理解:鼓、既、曳、或、以、走、无。
固定格式:或或、直耳、是也。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二部分。
(第一课时完。)
五、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
注意背诵技巧。
六、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诵读第5段:
措施 效果
, 不可胜食也。 养生
, 不可胜食也。 丧死──→王道之始
, 不可胜用也。 无憾
本段层次:①②③/④/⑤
重点词语理解:违、胜、数罟、时、养生、丧死、始
词类活用:丧死──为动用法。
2、诵读第6段: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重点词语理解:树、衣、畜、无、庠序、孝悌、颁、负戴、王
词类活用:衣、王──名词作动词
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诵读到7段:
思考:梁惠王为什么不得王也?
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
对比
涂有饿莩 下层百姓
社会极端不平等,国家治理得不好。
问:文中运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是哪一句呢?
答: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把老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杀了人归罪于凶器一样,非常荒唐。最后,孟子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重点词语理解:检、涂、莩、发、岁、斯。
七、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八、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2、善用比喻。
3、气势充沛。
九、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第一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3、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第二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措施 效果
, 不可胜食也。 养生
, 不可胜食也。 丧死──→王道之始
, 不可胜用也。 无憾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设计01-27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12-04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01-2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04-29
《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06-18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优秀教学设计07-02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优秀教学设计11-14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3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