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
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1.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2.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是什么?(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功臣和王族,让他们共同保卫周王、定期纳贡,由此产生了大量或大或小的诸侯国。
那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有一个关于他的著名成语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烽火戏诸侯)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2、叫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老师小结:“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惨重的,周幽王虽然博得美人一笑,可也自食其果,BC771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啊?(失信、做人要讲诚信)老师点出:周幽王失信于诸侯,导致国破人亡,所以我们文人处事要讲诚信。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洛在今天的哪里啊(P23在今河南洛阳)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春秋BC770—B476和战国BC475——BC221
学习新课
一、春秋争霸——相续称雄(BC770—B476)
1、讲述“春秋”的来历。同学们,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时期称为“春秋”“战国”呢?(因为......)同学们请看P30注解①。
再讲:BC770—B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自从周平王迁都洛后王室开始衰微,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地位下降。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反而依附于他们。诸侯间相互展开攻势,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战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2、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本框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
(1)好!同学们说说。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那些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立霸主地位的呢(标志性事件)?
首先,同学们请看P31“春秋争霸形势图”,找出齐国位置,结合课本内容分析齐桓公能称霸的地理原因?
①自然条件——平原,面海,资源丰富
我们都说“干大事要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齐桓公能称霸的关键人物——管仲,你知道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故事吗?【链接文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P30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改革军制,建立起强大的军队
④以“尊王攘夷”为口好
因此,到了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实力雄厚,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周天子依附诸侯】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过度:齐桓公称霸为诸侯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典型的也是继齐桓公之后的就是晋楚争霸。
(3)中原【解释中原在哪】的第一霸主是谁?他又是怎样成为霸主的呢?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而此时南方楚国势力也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一山不能容二虎,晋楚矛盾越来越大,公元前7世纪,双方在城濮展开决战。
下面我们来看看“城濮之战”。晋军以报楚王为名,退避三舍【P32注解】,避其锋芒,最后大败楚军。
P31动脑筋;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
过度: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到楚庄王时,楚军又打败晋军,楚国成为中原又一霸主。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成语故事是什么?(问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过度:春秋末年,江南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4)江南吴越争霸:
有谁知道与吴越争霸有关的成语?【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指出“卧薪尝胆”的由来,【激励同学】
(5)、过度: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各种灾难。【历史存疑】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周王几乎被遗忘,代之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几个大国对恃的局面出现——战国时期
二、战国七雄并立
BC475——BC221是我国史上的战国时期。
阅读P33第一段文字及“战国形势图”。
1、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赵、魏、韩三家分晋,稍后田氏代齐,建立田氏齐国,七雄形成。【记忆方法】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事更为频繁,桂林之战、马林之战等。
2、著名的战役:
(1)桂林之战——围魏救赵
(2)马林之战——减灶计
(3)过度:战国时期的斗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外,还有“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战国末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东方六国合纵攻秦,秦连横灭六国,期间有一场空前绝后的——长平之战
(4)秦赵长平之战
引导学生阅读P34,分析“纸上谈兵”
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教学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时量
激趣导入,明标入进
1分钟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东周分为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4、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5、说出战七雄。
6、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7、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c)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2、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A)
A.宋襄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阖闾
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B)
A.城濮之战
B.葵丘之盟
C.长平之战
D.问鼎中原
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B)
A.姜尚
B.管仲
C.吴起
D.商鞅
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B)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B)
A.葵丘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D)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A)
A.楚国
B.燕国
C.秦国
D.齐国
9、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C)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退避三舍
D.老马识途
10、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D)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11、战国时期,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的古代军事家是(D)
A.吴起
B.孙武
C.李悝
D.孙膑
1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B)
A.争做天子
B.支配其他诸侯国
C.尊王攘夷
D.结束割据状态
综合思维导航
13.请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14.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春秋时期
(3)请列举此时期齐、楚、晋诸侯国的著名国君?
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
(4)后来,晋国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了吗?
韩赵魏
合作探究学习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来形成了许多成语,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呆若木鸡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买椟还珠
毛遂自荐围魏救赵三令五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5
课时问题预设: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知识结构: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城濮之战:晋文公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展示内容:
一、故事导入法。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
1.东周分为 和 。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巩固达标:
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
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9.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归纳生成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城濮之战:晋文公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课后反思:
1. 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影视资料、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实践证明:历史课和电影课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2.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主动探寻知识。
3. 成语故事演讲和历史剧表演,其最大的好处是寓教于乐。但是,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在课外多加以指导。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管仲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争霸)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兼并)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春秋争霸背景和特点,春秋争霸的基本情况;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应与本章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运用“战争无非是政治关系通过另一种手段干预的继续”的基本观点,综合分析战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春秋战国的几次重要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阶级为掠夺土地、人口、财产所进行的战争是不义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客观上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称雄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上的反映。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开拓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均重视选贤任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
教学要点
一、春秋诸侯争霸
1.周王室东迁和势力衰微
2.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2)晋楚争霸
(3)吴越争霸
二、战国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2.战国兼并战争
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一课时。
重点:齐桓公称霸和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难点: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
二、讲授本课时,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注意讲清“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特点。由于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有利于新势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为扩大统治范围,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这就是这个时期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
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目,教材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王室衰微,诸侯大国间长期征战,实质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过程。
(二)春秋争霸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通过对东夷的不断兼并,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它负山面海,有渔盐之利,农业生产也有较好基础。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教材中突出三点:
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救患扶危,北御夷狄,南制楚蛮,得到诸侯拥护,威望日增;
③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确立中原的霸主地位。
2.晋楚争霸:教材讲述晋文、楚庄先后称霸中原的两个历史事件。春秋初年,晋、楚势力逐渐强大。晋在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楚占两湖、江西,北达河南。晋楚争夺弱小诸国,双方争霸中原。公元前7世纪后期,楚成王时,楚出兵攻宋,与晋文公图霸中原发生冲突,导致晋楚城濮大战。晋联合秦、齐、宋等国与楚大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大败。当年,晋文公与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死后,霸业中衰。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6世纪初,晋楚又一次大战于(今河南郑州),晋军大败,楚庄王遂成为诸侯的霸主。课文小字,介绍楚庄王“问鼎”故事,可参照引文指导阅读。
3.吴越争霸。春秋末年,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继起争霸,已是大国争霸的尾声。吴国是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国家。前6世纪末到前5世纪初,吴王阖闾与浙江北部钱塘江流域欲北上争霸的越国发生冲突,结下深怨。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受重伤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越王勾践。越降,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越王勾践卑身事吴,发愤图强,立志复仇。在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准备后,越终于灭吴。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一时号称霸主。
四、“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目,教材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春秋后期到“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二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教材概述“格局”的形成,可讲述三点:
①韩、赵、魏三家分晋。
②田氏代齐。春秋末年,晋国和齐国卿大夫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政权,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
③“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经过春秋长期战争,到战国初年,只剩下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及介于四国之间的韩、赵、魏等7个诸侯国最为强大,形成“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掠夺人口,激烈混战,与春秋相似以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讲述的重点,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重要战役。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特点;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战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提高学生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春秋战国战争的能力。这些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生产也带来极大破坏。但是,客观上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大国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2.春秋战国时期,为战胜对方,各国都重视选拔人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
3.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分清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①“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特点: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A.奴隶制经济基础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B.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各诸侯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以扩大统治范围,进行长期争霸兼
并战争。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东周的建立与王室衰微
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
②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
2.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
⑴“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诸侯中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件:
①“周郑交质”,即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人质。
②郑庄公打败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
⑵齐桓公称霸时期:
①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
②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A.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
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
C.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⑶晋楚争霸时期:
①前632年,晋文公图霸中原与楚成王发生冲突,导致晋楚城濮大战,楚军大败,晋文公与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②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晋楚又大战于邲,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中原。
引导学生阅读 “楚王问鼎”的故事,以说明楚庄王号令天下之野心。
⑷昊越争霸时期。
①春秋末年,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和钱塘江流域的越国相继称霸,已是大国争霸的尾声。
②前49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受重伤死于中途。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越王勾践。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
③越王勾践卑身事吴,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终于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春秋后期到“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①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分晋。
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来的姜氏而为诸侯。
③“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指导学生阅读《战国兼并形势图》,掌握七雄的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四个时期
⑴魏国独霸中原时期。
①三家分晋以后,魏国最强。
②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势大增,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③独霸中原。魏文侯不断向外扩张,初具霸业规模。
⑵魏齐争霸时期。
①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国与魏国围绕中原战局,展开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激烈斗争。②齐国经过桂陵之役和马陵之战,两次打败魏国,代替魏称霸中原。
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介绍“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和孙膑用“退兵减灶”之计,战败庞涓的著名战例。
⑶秦齐互帝时期。
①公元前4世纪后期,秦国经商鞅变法,由弱变强,向东扩张,屡败韩魏,一跃成为西方强国,形成与东方齐国双雄对峙的新格局。
②秦国因一时难以征服东方六国,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尊齐泯王为东帝,自称西帝。这样,秦齐出现暂时的互帝局面。
⑷秦国独霸时期。
①公元前3世纪以后,楚齐两强衰落。
②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打败赵国。至此,秦国独强,无敌于天下,东方六国灭亡已成定局。秦国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准备。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性质:
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掠夺人口,激烈混战,与春秋相似以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2.周边各族的发展。
①在北方、东北:有肃慎、东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其中战国后期的匈奴,其首领头曼单于在今内蒙古五原地区建立了头曼城。匈奴与战国时的赵、燕、秦都发生过战争。
②在中原地区:有战国时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
③在西部:有月氏、乌孙、义渠、羌等。他们是今甘肃、新疆一带的古老民族,其中义渠(今甘肃宁县)是西北最强的戎族。
④在西南部:有巴、蜀、夜郎等民族。
⑤春秋时,南方以楚、吴、越为中心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
2.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但是客观上,加强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间交往,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9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了解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
二、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三、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 )三个国家。
6、公元 年, 和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 结果 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的进攻。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三):春秋争霸
1、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解决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改革、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四):战国七雄
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1)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2、思考: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五)、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韩赵魏,桂陵马陵孙膑计。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填空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
a.秦孝公
b.齐桓公
c.宋襄公
d.晋文公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填表
时期战争目的 战争规模代表战役
春秋
战国
(二)、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将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春秋五霸先后称霸和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这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
2、比较法。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体现了春秋和战国的战争性质。为了能突出重点,可以将两场战争分解成几个项目来比较,加深理解。这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3、讲叙法。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以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以采取老师讲叙的方法来解决。
四、说学法
其实学法和教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学法上,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成语故事在课堂上自己讲叙;通过课前临摹春秋战国的形势图,加深历史时空感;通过围魏救赵的活动,体会到战术在战争中的作用等。
五、最后,我再分析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
1、模拟角色,导入新课。
“想我西周大好江山就断送在周厉王、周幽王这样的败家子手上,真是可惜。好在出了一个周平王,延续了周王朝的香火。要知后事如何?请大家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设计意图]:模拟角色,身临其境,设置悬念,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先由老师讲出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无兵无钱的现状,画出周天子与各诸侯的杠杆平衡图,引导学生推出“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背景。
简单阐明东周分成春秋和战国的依据,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春秋争霸形势图”。联系武林盟主的唯一性,引导学生推出“齐晋楚吴越成S形先后称霸”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与此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引导学生从经济、军事、外交等角度进行归纳,边归纳改革的措施边讨论这种措施的作用,深化国家强大要靠改革的整体认识。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要求学生一起朗读晋文公称霸那一段并与齐桓公称霸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的能力和树立国家强大要靠改革的认识。
按照“齐晋楚吴越成S形先后称霸”的逻辑顺序,简单讲叙晋楚吴越之间的战争故事,由学生讲叙“卧薪尝胆”的故事,重心放在城濮之战上。之后,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归纳春秋争霸的影响(带来社会灾难和促进国家统一)。
画出“战国形势图”,简单讲叙“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引导学生推出“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点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三场战争。
由学生来表演“围魏救赵”的节目,激起课堂气氛,老师简单讲叙马陵之战,重点放在长平之战上。为了能突出重点,我采用将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进行比较的方式来突出,分解成兵力、作战方式、持续时间、战术和结局等几个子项目来探究。同时也归纳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分别是争霸和兼并,这样就解决了难点。
3、课堂小结,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4、布置作业。探究“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多万的真实性”。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历史,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08-30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01-04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11-29
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09-09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01-04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11-02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范文08-04
《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