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0-11-18 10:03:3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合集九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合集九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进度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 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 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 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 (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 (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第21、

  22课;期末复习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五、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习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习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 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教学目标

  (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说,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2、田径运动简介与规则介绍

  3、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价值

  4、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与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

  1、队列与体操: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徒手体操。

  2、快速跑技能:各种跑的练习,不同距离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戏等,建立正确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确的呼吸方法,不同距离的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发展耐力速度;

  4、发展跳跃能力与跳高技术:建立正确的纵向跳跃概念;各种发展弹跳的练习,助跑纵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过杆技术的介绍和练习;

  5、球类

  (三)、发展体能

  1、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各种跑的形式进行;

  2、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跳绳等;

  3、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

  4、力量素质: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三)课间操:间操是学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与体育组相关人员一起督促广播操。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附: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五周:田径——快速跑

  第六周: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径——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练习

  第九周:足球——简单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学比赛

  十一周:篮球——胸前传接球

  十二周:篮球——原地及行进间运球

  十三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十四周:篮球:教学比赛

  十五周:体操——技巧

  十六周:体操——单杠

  十七周:田径——中长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项目练习

  十九至二十周:期末体育测试

教学计划 篇3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模仿课文句式描述自己认识的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书时要“反刍”。学习本文要从反复朗读开始,边读边质疑、边思考,对含义深刻的关键语句要深入理解,对理解全文有很大帮助。质疑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新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怎样看美。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惑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三)研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1、有一位同学经常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漂亮而苦恼,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100字左右的短信劝说他(她),仔细研读课文在信中要恰当的引用文中的语句。

  2、在信中划出引用的句子,并思考句子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凡人论美。

  1、在你的认识里,你觉得什么是美?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你认识的美。

  2、四人小组交流,各自交流自己理解的美,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最好。

  3、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你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

  三、巩固·延伸

  比较阅读

  论美◎伏尔泰[法国]

  如果问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绝对的美是什么?它就会回答说是它的雌癞蛤蟆,因为她的小小的头上有两只凸出的又大又圆的眼睛,有一只又大又平的鼻子,并有黄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后背。如果问一个来自几内亚的黑人美是什么?他便会说,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如果问魔鬼,他会告诉你美就是一对角,4只爪子和一条尾巴。最后,如果去向哲学家们请教,他们的回答将是夸大了的胡言乱语,他们认为美就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并在本质上与其是一致的。

  我曾经和一个哲学家一起去看一出悲剧。“多么美好!”他说道。“你在这里面发现了什么美好的东西?”我问他。“是因为作者已达到了他的目的。”他说。第二天他吃了一些对他身体有好处的药。它达到了它的目的”,我告诉他说,“多么美好的药!”他意识到不能说药是美好的,并意识到在你把美这个词运用到任何事物以前,它一定在你身上引起

  了敬佩和愉悦的感情。他同意说那悲剧在他身上引起了这两种感情,并说这就是美。

  我们一起去了英国:同样那出戏也在那里上演,翻译得一字不差;可它使得所有的观众都打起了哈欠。“呵,呵!”他说,“美的理念对英国人来说和对法国人来说不一样。”良久思索以后,他得出结论:美是很相对的,就如同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在巴黎最时髦的东西到了北京就未必是,于是他使自己省却了写一篇有关美的长篇论文的麻烦。

  思考:

  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2、与课文相比,你觉得两篇文章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吗?

教学计划 篇4

  在新的学期里将担任八年级1、2、3、4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面临会考,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课程理念: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三 、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分析课文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和前半部分不同,先提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证明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明确:

  课文第10段用假设“也许有人会说”引出了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

  A.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

  B.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C.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提出反面论点后,先用两句作总的否定:“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然后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衔接紧密,层次清楚。

  (2)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句中的“那把钥匙” 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明确:

  “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3)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

  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本文则是先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后,提出正面论点,举事例证明,然后提出反面论点,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批驳其错误。

  (4)本文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明确: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2.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课文段落层次提纲。(见板书)

  3.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语句,答题:

  (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指出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答案:A本体-事物的道理 喻体-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

  B本体-发问的精神 喻体-钥匙

  (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两脚书柜”是比喻只拥有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人。

  四、总结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并运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正反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4-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提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10段)

  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

  反面论证 分析反面 步(11段)

  (10-14段) 论点的错误 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

  (11-13段) 的、真的。(12段)

  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13段)

  归纳小结(14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2、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3、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接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师:争吵之后,我时时会想起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他是怎么教育我的呢?找出文中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出示三句话)

  ① 在我和克莱谛争吵这件事上,我有没有做到“知错认错”?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知错)a。“我觉得……多好!”(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不认错)“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第6自然段)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想和我重归于好)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读父亲说的第二句话)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我以为克莱谛要打我,我准备防御)

  ⑤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理解父亲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二、升华理解

  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读写结合教《争吵》

  《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课文《争吵》刚讲完,班内就发生了争吵。

  站在办公桌前,我正为下节课作着准备,杨杰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用手捂着耳朵,委屈地说:“老师,韩旭用石头打我耳朵了。”“打破了没有?”我连忙转过身,拿开她的手,仔细一看,只见她的耳窝边上擦破了一层皮。“他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问问去?”我一手拿着参考资料一手扶着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杨杰什么也没说。

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优秀学生,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为追求目标。本备课组将以《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为具体指导,以学科常规为规范,以高质量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目标,在年级组的领导下,热情昂扬,认真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全面高质量完成本备课组各项工作。。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任务,时间紧,从开学始有38天时间,要求高,制定了60%的达A目标,任务中,许多学生还有很多知识尚未掌握。下学期,172个同学实现达A目标,人数太少,且班级之间出现不平衡现象。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思想认同。

  (1)强化备课组的思想认同,使全组教师统一信念。

  (2)保持昂扬向下的舆论导向,要使整个备课组与学校、年级组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如有与新课程理念、我校办学思想不一致的言行,一定要及时教育制止。

  (3)要在备课组内形成你追我赶、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才能带动整个备课组的全面提升。

  2、加强队伍建设。

  (1)备课组长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以身作则,为其他组员带好头,在备课组内要率先垂范,带动他人,把本备课组打造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有特色的集体。

  (2)关心、培养年轻教师。

  第一、对年轻教师要包容、要宽容,要有亲和力。

  第二、教学下要培养年轻教师。在备课组内组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从备课、写教案、下课、批改作业等基本环节手把手的教,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加强对年青老师的跟踪听课,并及时加以评析,着重指出问题,以促使他们尽快成熟。在教学经验下要无私坦诚,把全部经验都传授给他们,关心年轻教师的生活。

  (3)全组老师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集体备课主备人、组内公开课、导学案、作业等工作下,根据各人的特长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形成本组的最大合力。

  3、加强制度建设。

  (1)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落实听评课工作制度。

  (2)制定出各级段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检测、评价形式及衡量标准。要求全组教师以此为教学依据。

  4、加强质量建设。

  (1)进一步全面推进教学重心前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严格落实学校研讨精神,吸取研讨中关于教学重心前置的经验,进一步大胆深入地实践,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每节课都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笔,用练习题、讨论题等多种方式来巩固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2)编好导学案和作业,提高二者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强化分层教学,注意不同类型的班级分层和同一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分层,用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4)做好堂清、课结、单元梳理和期中、期终复习工作,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5)严格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听课行为、记笔记行为、作业行为、读书行为、背书行为、答题规范等,提高其学习方法。

  四、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加强学习,明确目标

  1、加强对《考试说明》、《教学要求》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积极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高考方案的`变化,关注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考试说明》、《教学要求》认真编制好导学案,针对考点重点突破。

  3、认真学习领会并保质保量完成市教研室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选修班完成《文化生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学习,必修班完成专题复习。

  (二)抓好备课组的常规工作,发挥集体团结协作精神,达到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的目的。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要求人人参与,按时进行,保质保量,杜绝懒汉行为、怠工行为和形式主义,年轻教师必须在自备的基础下参加集体备课最后再复备,教案由备课组长签字后才能下课。集体备课讨论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重要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导学案的编制,学情差异及应对策略,教学反思。尤其要讨论活动设计,特别是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个别辅导、小结比赛等的安排。等等。

  (2)统一教学进度,精选学习情景材料,扩充教学内容,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统一课堂练习。

  (3)了解学生近阶段学习情况,共同解答学生疑惑,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4)交流当前的时政热点,开展拓展型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

  2、加强听评课工作,学习优点,指出不足,提高效能

  每周听一节组内公开课,进行一次集体评课,备课组内所有老师轮流进行下课,并强化评课研讨工作。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等方面科学、中肯、充分地交流,重点评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要求年青教师先听课,后下课。

  3、认真组织好导学案预习作业的布置、批改及讲评。组织好测试工作,将单元练、期中练与期末练相结合。通过测验及时查漏补缺,一是可以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适时的诊断,纠正。

  (三)努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1、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下,教师要精讲重点、难点,联系热点,强化训练解题能力和方法。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反复练,练反复。

  2、强抓默写,落实基础。

  政治课具有一般文科的共性,记忆的量较大。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无从谈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下仍然要经常默写,从而落实基础知识。

  3、合理使用导学案。

  根据不同班级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课堂下主要强化对情境问题的探究和易混易错点、疑难点和主观题的解题训练。

  (四)扎实推进分层教学。

  1、对于必修班:

  目标:确保合格率,提高达A率。

  措施:(1)加强思想工作,使他们从思想下重视这门课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严格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教学,提高针对性,降低起点。

  (3)适当训练,当堂完成,当堂巩固。

  2、对于选修班:

  目标:要确保达B,提高达A率。

  措施:(1)强化基础知识落实。课下要坚持默写,对于不过关的学生,一定要通过多次反复

  促使其过关。课堂下要精讲,着重讲解重、难点,突出解题方法的讲解。

  (2)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增加。强化听课规范、作业规范、考试规范的训练。努力使他们在基础题下少失分。

  (3)对其中一些层次较好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进行个别指导。指导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钻研。

  (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规范学习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听课行为、记笔记行为、作业行为、读书行为、背书行为、答题规范等,提高其学习方法。

教学计划 篇8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锤炼学生的品格、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为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奠定基础一门道德教育课程。

  四年级是一个较特殊的年级,是高段的起始点,是学生的新一个适应期。学生在这个年纪段里,身心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比较大的,从听老师的话到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里的孩子,其逆反心理已经初露端倪,其懵懂的道德观、价值观、学习观正在产生着变化,让其思想会产生矛盾、摩擦。这个年纪段里的学生,对其思想教育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具有特殊意义。鉴于此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要求及目的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

  五、周进度计划表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数

  1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1

  2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1

  3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1

  4 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 1

  5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 1

  6—7 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 2

  8 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 1

  9--10 第八课 家乡民俗探秘 2

  11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2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 1

  13 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1

  14 第十二课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1

  15 第十二课《祖国的巨大变化》 1

  16-17 复习 2

  18 期末测试 1

教学计划 篇9

  一、确立依据:

  1.学生的需要和天性。

  “三好”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即“好动、好奇、好问”。手工制作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切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教科书的设计和引导。

  根据统计,目前小学生的美术教科书中,很大比例是手工制作的内容。一年级占52%;二年级占63%;三年级占50%;四年级占47%;五年级占36%;六年级占50%,平均约为50%。教科书的大力引导,便于实现手工制作的全面普及,在手工制作的领域、方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手工制作的积极作用。

  经常动手可以进而引发动脑的习惯,促进孩子手部骨骼发育和精细动作的协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学生对手工制作浓厚的兴趣和成就,引发学生自信,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二、活动宗旨:

  “普及·优化”。全面普及中实现优秀人才的挖掘。

  三、活动目标:让每个孩子在走出实小大门的时候,至少掌握一种手工制作的技巧。

  四、教育活动安排

  1.范围:一年级所有班级。

  2.内容:手工制作特色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课堂教学、校本课程以及兴趣小组活动。

  1)一年级每周每班两节美术课,一节手工制作课。

  2)校本课程《手工制作》穿插进行,一年级每周有一节课保证活动。二—六年级校本课程《手工制作》内容结合美术、综合实践和校级兴趣小组进行。

  3)兴趣小组活动一周两次,时间为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放学后一节课自主活动时间。

  3.活动分工:

  一年级:张建珍、强阿芳

  4.兴趣小组:

  张建珍:“手工”兴趣小组,组员来自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约15人。活动场地:劳技探究室

  五、主要教育活动安排

  略

  六、保障措施:

  为保障校本课程正常有序进行,并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及负责校本开发的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学校提供经费的保障,以确保校本课程教育过程顺利开展,工作计划《手工制作教学计划》。

  2.学校提供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3.教师要加强学习与交流,积极自学与手工制作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教师辅导学生时要精心指导,在普及教育的同时,挖掘优秀人才,形成学校手工制作的中坚力量。

  5.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多出家庭手工作品。

  6.教师要注意阶段性材料、总结性材料的积累,注意及时总结回顾与反思,过程材料要归档。

  7.每学期要举办作品展览,在过程教育中要注意搜集留存作品。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五篇03-20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七篇03-16

【精选】教学计划范文合集8篇03-19

【实用】教学计划范文集合六篇03-21

关于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计划实用范文3篇03-30

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园中班范文实用7篇04-11

最新有关小学英语教学计划实用范文4篇03-23

实用版关于小学英语教学计划参考范文4篇03-23

体育的教学计划范文03-21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