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03-21 08:03:50 教学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故事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故事读后感

教学故事读后感1

  暑假,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书,知道这是为了提升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说实话,有时面对一堆堆的理论学习,心里还是有点浮躁,因为很多时候学的时候挺有感触的,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点不着边际。因此,我特地选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一书,为了就是不让自己读得太过晦涩。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我看得很快,是很少的一本能让我有如此阅读速度的专业书。呵呵,因为那是一个个吸引我的具体形象的故事,形象得就像是每天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中间。因为书中有很多管老师的学生写的作文,它们记叙着真实的生活,诉说着孩子们作文的成长之路,简直就是一部校园生活小说。读着读着,我仿佛忘记了这是在读专业书,而是在欣赏孩子的充满灵性的心声。

  然而,当我掩上最后一页,心中感慨万分。我佩服于管建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执著,从20xx年开始坚持办《班级作文周报》,办《评价周报》。我们一般的老师为每学期还在为批不到十篇的大作文而疲于应付,管老师却要每周办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一张张周报中凝聚着的是他对作文教学的执著精神。想我在低年级时,也曾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学生一学期的优秀习作整理编辑后,印刷成册,每人一本,短暂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没有恒心坚持下去。这大抵就是特级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吧。

  我佩服于他对作文教学的探索精神,为了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他给每个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一张“刊用纪念卡”,还评“作文新苗”,评“作文小能手”,评“班级小作家”,更有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稿费活动”,有了这一个个新招,学生不想写都难。

  我佩服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创新思想,他的作文教学理念是从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出发的,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为孩子们考虑,点起了孩子作文的激情,让孩子在其中享受着作文带给他们的乐趣,享受着童年的酸甜苦辣,而他自己也享受着作文教学带给他的成果。

  我佩服于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管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真挚和谐的师生之情。管老师是一个民主的老师,学生之间会为一些小事争论不休,管老师会给他们争论的阵地——《评价周报》。当然,师生之间也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管老师也没有一副主宰者的高高在上的架势,他会让学生在报上把矛头直指自己。这一切,没有一颗细腻的爱生之心,又如何能做到。而这一切,改变了孩子们写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心声的吐露,让孩子们有了表达即写作的意愿,写成了一篇篇习作,成就了管老师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我佩服于在管老师的班上,没有不会写作的学生。费文星,一个从抄袭作文开始写作的学生,在那次抄袭故事中受到了震憾,成为了在《苏州日报》上真正发表文章的学生。顾惺雯,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化疗”事件中,写出《怒》《我忍无可忍了》,用学生自己的真情写就的作文,怎么还有写不好道理?那两篇发表于《评价周报》上的作文,鼓舞了她,让她的作文从此有了飞跃。这一个个故事,在不断地告诉我,作文教学一定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管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幸吧!

  “一个成功的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读着《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想起自己和学生的一个个故事,虽然不尽是作文教学的,但也尽是值得回味,尽是幸福的。

教学故事读后感2

  教学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巧板”。“动手做”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有利于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基础及本课时教学目标,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二、动手操作:用两块板拼图—→用三块板拼图—→用一副七巧板拼图—→看着样品合作拼“守株待兔”图;三、开放总结。

  我是这样引入教学的:依次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火箭、兔子、公鸡、房子等图形,让学生猜猜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猜,兴趣被激发出来。

  我问:“这些漂亮的图形,你们可知道用什么拼出来的?”

  学生异口同声答:“七巧板”。

  这时我出示七巧板,说:“这就是七巧板,关于七巧板,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1:“七巧板中有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

  学生2:“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二千多年了,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很喜欢玩,后来又传到很多国家。”

  按备课时的设计,学生能说出七巧板中有几块三角形,几块正方形,几块平行四边形就行了,我接着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没想到学生知道得这么多,对七巧板这么熟悉,我惊奇地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学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

  学生2:“我是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的。”

  ......  我又问:“以前玩过七巧板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大部分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回想我二年级时,连七巧板是啥样都没见过,什么也不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懂得上网查资料,懂得根据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事情猜想了,真是了不得!看起来下面的教学不能按原先的设想进行了。

  我说:“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瓜,利用七巧板拼摆漂亮的`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会摆的小朋友看着课本的图形来摆。”

  学生们兴奋极了,随心所欲地利用七巧板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小组里互相观赏作品时,不断听到他们发出的一声声欢呼,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回到青年时代,忍不住加入了拼摆的行列,欢乐着孩子们的欢乐,兴奋着孩子们的兴奋。

  接着我出示课前拼好的“守株待兔”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名讲这个故事后,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就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这个故事。”

  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拼起来。拼着拼着,有的学生发现问题了:“老师,一副七巧板不够拼。”我说:“不够拼怎么办?你们自己解决。”有的学生提出:“把几副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响应。刚才学生们是独立操作,各自展示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主动地在小组里进行合作了,这种合作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接下来的场面更加热闹了,学生们拼完了“守株待兔”图,又拼出很多图形。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幅幅拼图出自一个七八岁孩子之手,学生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图,由单独的一幅一幅图形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组合图形,真是应有尽有,令我大开眼界,这一幅幅拼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涌动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有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学生的潜能必定会迸发出来。

【教学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4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故事大王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06-22

教育教学故事03-30

故事的教学反思10-13

《故事》教学反思11-25

渔夫的故事教学课件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