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属》 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属》 教学反思1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后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xxx。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既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xxx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温暖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 教学反思2
1.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圆铁圈的热胀冷缩。在两个实验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让他们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形成探究的方法。对于“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这一实验,学生一看到实验器材就近乎脱口而出,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让我看到他们严谨的思维,如:铁环的用处,学生考虑周到,所以从实验现象中一下就归纳出了结论。
2.接下来实验“观察圆鉄片的热胀冷缩”,学生思维更为开阔,我请学生以演示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从学生的回答中又让我看到了他们不同层次的思维:如将圆鉄片放在木板上将它的大小画下来,加热(冷却)后放入所画的圈中进行比较;将小铁钉固定在圆鉄片的内环中,加热(冷却)后再次将圆鉄片的内环套入铁钉,比较铁钉的变化;将小铁钉固定在木板上其距离刚好能让圆鉄片通过,加热(冷却)后再将圆鉄片放入两钉间的距离,进行比较。不得不承认学生确实进行了尽心的思考,这样的交流也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交流之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更简易主观,从实验的严谨科学上确定了第三种实验更为简易直观科学,最终进行了演示再次验证了铁垫圈的`热胀冷缩。
科学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但是我觉得这其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会他们如何设计活动,从而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只有建立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才是事半功倍的!
【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实验多,在时间上有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表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比如为什么铜球要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不能通过金属环。为什么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像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等问题。如果能借机深入分析,对以后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改进措施】:本节课虽然没有达成让每位同学参与到实验中,但是离开了人手可及的实验器材却将学生带领到了思维的海阔天空中,学生的集思广益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样让我也感受到了学习科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金属》 教学反思3
钠”是《金属及化合物》这一章的第一堂课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节,处理好此课的内容,对整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过去我对这节课的处理都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教学到学教的转变。我在这节课中做出了以下尝试:
1、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手法,用化学小魔术、对以往新闻报道的分析和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处于带有悬念和疑问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以科学探究为手段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去搜集和整理资料,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在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更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一) 本课的成功之处:
新颖的情境创设,深入其中的探究过程,贴近生活的资料示例。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引导、鼓舞的理念。
在这种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氛围中,本节课能很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金属钠是一种非常活泼且带有危险性的`金属,为了保证学生安全采用的演示实验而非学生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无疑会造成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验,不能锻炼学生实验能力,不能获得实验乐趣的遗憾。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遗憾。
由于新闻报道中反映的化学问题往往是负面作用居多,在教学中要经过处理后加以引用,才能有效合理的配合我们进行教学。
由于授课过程中对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还不够,导致后半节内容仓促,导致本节课不能尽善尽美。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升级教育思想,成为一名新课改形式下的合格教师。
《金属》 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金属》 教学反思5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严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学问内容中三个局部。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熟悉;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这些内容与后续学问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学问体系。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拟零散。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学生了。假如不理顺教学环节的规律挨次,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端详身边的事物,发觉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
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根底,具有根底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特别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特别的活泼。学生在沟通中展现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根底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熟悉,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熟悉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争论沟通,学习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局部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仍旧表现出剧烈兴趣,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熟悉探究合金的欲望。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胜利之处:
1、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采纳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准时的稳固和把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习本节课内容。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展了展现,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学问。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协作的不错,根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还有许多的缺乏: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展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奇。
2、没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这是学校把一节课改为40分钟后我仍旧没有完全适应。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熟悉,以后我会不断改良、不断努力的。
《金属》 教学反思6
一、设计思想
1、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基本理念,教学过程中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化学实验为工具,以启迪性为核心特征的循循善诱为主旋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以xxx性为核心特征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的自学之路。学生在领悟掌握本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xxx片和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创设历史学习情意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二、较成功的方面:
1、能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落实好双基,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学习方法,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2、以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历史引入,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过渡自然,前后呼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通过演示实验、适当提问、学生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方法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5、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的交叉灵活运用,对教学的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不足的方面:
1、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使整节课知识的系统性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但在学生小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使教学进度略慢。
2、在处理钠在空气燃烧的演示实验中,未能让全班大部分学生清楚的观察这一变化过程,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3、设计的师生互动形式虽然较多,但受学生的基础等问题,调动还不是很充分,学生参加的程度还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要有新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金属》 教学反思7
1、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内容属高一所学的第一节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的内容,其中以钠的性质为主。但教材先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接着介绍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相当一部分金属与非金属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我抓住本节书的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安排在第一课时就探讨钠的性质,第二课时才横向对比铝、镁、铁等金属的性质。由点到面,由散到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性质,我通过实验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慎重地为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另外,结合我校的《目标体验》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3、课堂实验的处理。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而我认为既然是实验探究,就应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用具(给定的仪器、试剂中),老师不必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就可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新鲜有趣,而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太大快易引起爆炸)。因而在课前应检查学生实验用的试剂瓶中钠块的大小,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此外还叮嘱学生要取出钠块后切一小块进行实验。钠与水的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酚酞试剂作用。至于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别书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及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所写的'是否正确。该实验现象较明显,老师演示就行;该实验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进行对比而后找出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4、不足之处。课前不断琢磨如何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在课前有想到的问题,在教学中也依然难免遗忘或被疏忽,发现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提出通人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自己很清楚不可能有二氧化碳,在讲解时却忘了跟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二氧化碳。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时,没有及时引导,致使在此实验中花费相对时间多一些。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日后我将更多的思考及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这次交流课我感受很深,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要设计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教学出发点去考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是一个知识获取者。希望今后能多一些机会进行交流,多向各位专家、前辈学习。
《金属》 教学反思8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在学习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节课讲述了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重点是掌握金属电化学腐蚀1、析氢腐蚀2、吸氧腐蚀和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本节课是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实际应用,和生活联系很多,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学习好的原动力,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由实物和xxx片导入课程,学生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比较的方法学好1、析氢腐蚀2、吸氧腐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述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时,由轮船引入学生再次提高兴趣,总体效果良好。这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比较对比,分析、讨论得出金属腐蚀的本质,引导学生得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形成条件及二者的区别,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金属》 教学反思9
金属回收及废水处理实验题在历年的中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它主要考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使用的操作,同时也考察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广东中考省题每年都有一条科学探究题,主要通过课本探究实验的迁移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和方法,其中也保包含了金属回收与废水(废液)的处理要点的考查。此类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感到棘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以专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力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复习课,一般都是以题为纲,通过解题来达到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复习,克服对此类题的畏惧心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实际能力,这是我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为了完成这一目的,我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了一些尝试。
1、由浅入深逐步铺垫,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
我安排了课本实验探究、真题训练、模拟考试三个教学环节,通过课本探究实验的回顾,寻找探究的基本方法,用基本方法解答近年中考试题,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近年中考真题训练,使习题变得有血有肉。
在真题训练和模拟考试两个环节,全部采用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一是让学生了解中考科学探究试题的题型和出题趋势。同时增强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对习题感兴趣,愿意去做,完成后更有成功感!
3、灵活科学应对,以不变应万变。
探究实验题有其开放性,答案具有不唯一性,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也不可预测,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点始终不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环境,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解答的基本方法,也不能将方法唯一化,束缚学生的思维,引学生走入死胡同。
本次课的'体会:
一、复习课其实也是新授课。
通常意义上的新授课指新知识的讲授,复习课其实也是新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归纳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这其实比知识的新授更为重要。课堂上复习时间长了,传统的讲述训练式教学方法,易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专题复习教学完全可以运用新授课的探究模式,创设较浓的创新情境给予较大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热情参与,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复习课也可以上得丰富多彩。
二、学生独立作业(或模拟考试)环节不可缺少。
老师的归纳总结,终究是老师的,为什么考试结束后,我们总会发现自己讲过多遍的题目学生仍然在错,能将过错全部推到学生身上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怕自己没有讲清楚,学生没有听清楚,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对老师总结的方法一知半解,听来全懂,做来全错。火是会烫手的,只有被火烫过的孩子才会记得最牢。学生用过的觉得最有用的方法、自己总结的方法,学生也才会记得最牢。
三、与其将十道题目各讲一遍 ,不如将一道题目讲十遍。
这里的讲十遍并不是重复十遍,而是将一道题目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重新包装,以便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样是用对比教学的思想,通过这些训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废水(废液或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过滤操作来完成。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金属回收与废水处理复习课,教师要注重采用框图型式的工艺流程图形式进行有效的复习和训练,要引导学生从设计实验的角度入手,考虑每个小实验需要使用到的仪器和主要的操作,这些是突破本类题型解题的有效方法。
《金属》 教学反思10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 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金属》 教学反思11
20xx年3月27日,曹丽敏名师工作室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举行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金属的腐蚀”相关知识点曾在2本教材中接触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47页、《化学2》41页。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金属的腐蚀》的教学要求有:了解金属腐蚀的类型;掌握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了解金属腐蚀的普遍性和危害。根据这些要求,初步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腐蚀的类型;掌握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讨论,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金属腐蚀的普遍性和危害;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 《金属的腐蚀》教学在联系九年级和《化学2》的基础上,突出“原理性”、“过程性”。本文的教学设计体现3个“注重”:注重原电池原理分析,注重实验的设计,注重应用观察、类比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有:
1. 关注已有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已有现象,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本节课从初三已经观察过的现象入手,分析试管③蒸馏水、试管⑤食盐水发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思考反应原理,实验验证反应原理,小结差异,明确概念,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在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分析环节、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对比环节,关注学生的思维展示,分析不同学生书写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利用实验探究正确的书写方法。通过“预测-实验-观察-分析-质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对比的手段解决学生思维的难点。
3.关注学习过程,完成课堂动态生成
三维目标的确立说明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一节课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体验了什么。因此,本节课更注重让学生多说、多做、多展示,对课堂上生成的动态资源加以合理利用,通过学生的书写的答案,给讨论的`问题提供素材。
从本节课的课前预设和课堂实际教学完成度来看,本节课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本节课的预设,在最后是要求学生完成课本25页的“问题解决”,然后展示搪瓷杯、菜刀、栅栏等xxx片,要求学生分析铁制品处理的方法。而教学过程中没来得及进行上述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没有完成。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在开始时减少校园和教室xxx片的展示,将一分十秒的展示压缩到30秒之内;写Fe、C、NaCl溶液中的电极方程式给了学生3分18秒的时间,在检查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完成的速度比较快,可以减少这段的时间,将时间压到2分钟内完成;在亚铁离子沉淀时不分析颜色纠结,只问是以离子存在还是沉淀存在,直接过,节省1分钟。
每一次上完课后的困惑:工作时间越长,越来越觉得自己越教越不会教了。“不会教”是想教好而不知怎么教更好。什么是一节好课?如何上才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很困惑。厌倦了自己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总想寻求尝试新的授课方式。可是越试越觉得自己是四不像。欣赏这个的气度、钦佩那个的能力,想博采众家之长,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关键的是自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者生,似者死”,希望自己能尽快走出这段迷茫、徘徊、疑问、否定的阶段,见到另一片艳阳天。
《金属》 教学反思1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xxx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鼓励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对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1.钠与水的分组实验,很直观、很有趣、很刺激,学生做的很兴奋的大呼小叫。气氛活跃了但课堂有的过火了。
2.我讲得过多,占用了较多时间。
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讲越多,而且重复观点,不敢把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师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因这是本节课重点,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时间,我在学生代表发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观点后再一次展示每观点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时间过多,可以改为学生代表发言后老师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总结观点一边展示正确总结观点并直接分析原因。
3、实验准备不充分。在上本节课时,铁与水的探究实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在加热时试管裂了。实验效果不明显。下课后我反复进行实验,发现试管试管裂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二是试管的选用要注意,应该选用大号试管,小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试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团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为避免水粘在试管中在,最好先在试管底部加人一小团棉花再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小心滴入适量水。而不应该直接往试管底部加湿棉花,否则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会因含水过多易受热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点:
1、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2、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教学观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讲精析,把时间留给学生。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师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讲的做法。如果教师以“讲”为中心,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多项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做实验,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网络。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是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泼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3、充分准备实验。课前多考虑几种情况,多做几种方法,认真观察现象,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和所做的实验,让我感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实际上在我们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我们应领会新课改的指示精神,不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上。利用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开发了智力,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金属》 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
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xxx。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xxx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 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掌握废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树立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作进一步的说明,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涂漆等,都涉及到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生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
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跟氧气有关,对生活中的防锈做法也明白一些,但实际上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一周前布置实验的响应度和热度来看,正好符合这一设想。
化学最吸引学生之处就是实验,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本节课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课本要求和提示,分组提前一周(铁钉的生锈过程观察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各自进行实验探究(没有试管的就用塑料或其它玻璃容器代替,没有稀硫酸的就用食醋代替,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体验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改变生活。在这个思路上通过课件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再通过阅读——探究——比较——归纳——应用,逐步展开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适当地运用网络搜索工具,对教学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切忌原版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不断深化和提高。
利用好实验是调动学生,发挥其潜能的有效手段。这次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有许多好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没有试管没有硫酸,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同样达到了实验目的。这个反映了教师往往要舍得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想到的问题往往比课题要宽得多,布置课外探究能使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充电,延伸他的学习势头。
《金属》 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端详身边的事物,发觉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不仅可以帮忙学生理解并运用根底学问,,帮忙学生熟悉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加到教学中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到达根底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学问解决生活中较熟识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学问广度和深度,培育学生喜爱生活、喜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详细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意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课堂中教师要擅长运用“偷懒”的才智,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争论的,学生争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比方在展现沟通“学习成果”环节消失意见不全都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终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金属》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属》 教学反思04-12
《金属》教学反思09-24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反思07-2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反思范文07-04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0-06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06-13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04-14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0-06
金属活动性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