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8 17:41: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今天很高兴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乐园》。上完课后我有很深的感受,想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

  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它重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旨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在这里,数学得到了升华。数学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程标准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观面临着重大变革,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我想,这篇教学设计,对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作了很好的解读。课堂教学从只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和认知图式的建构,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地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统一,体现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这种现代教育观。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它正在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本节课我就结合了上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将课本上枯燥、生硬的平面游戏变成了动态、活泼的趣味游戏,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充满趣味性。

  在上课之前,我还精心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对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并对学生们可能生成的结果进行了动态的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做简要反思。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节课,同学们始终沉寂在游“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中,在米老鼠的带领下,学生们的精力更加集中了,思考问题更加主动了,心情也更加愉悦了。这样有意识地学习,当然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为孩子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走迷宫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中体会走迷宫的路线的多样性,并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为生活服务。本节课中无论是走迷宫、对口令、送信、坐火车还是投球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些游戏其实就是学生们经常会做的,可是平时在玩这些游戏时,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数学问题,而今天他们不但玩得高兴,同时也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点点滴滴中,同学们一定会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关注细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或是明白一个算理,而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走迷宫环节,我在各小组汇报了合作探究取得的结果后,还让学生对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既对各小组探究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又很自然的复习了这一部分教材中没有安排的比较大小的内容,这样做也鼓励了在合作探究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补充了怎样走才能既不移漏,也不重复?为学生今后的有序思考指明了方向,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坐火车游戏中,我不但设计了简单的几和第几的知识,还相应地补充了求总数的环节。我先请一名同学站起来让他说说自己前后各有几个人,再求这一竖排一共有几个人。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数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物认识。

  还有在投球游戏后,我让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投球结果,目的是在学生们看图提问题的同时,渗透给学生一些统计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送信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小插曲,一个是有一个同学投不出去信,一个是有一个小动物没有信。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实事求是,同时也要关注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六、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互评、教师评、多媒体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比较有针对性,同时还关注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从他们脸中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心中那一份成功感和一份满足感。这样使学生认清了自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当然在看到本节课成功一面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们老批评指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仔细思考同学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变能力,使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课堂教学,不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作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意义建构。在“温度的读写”这一环节中,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以温度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感知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冷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零上和零下温度,操作性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确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的温度则用负数表示。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负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上温度计教具发挥了很大作用。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为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通过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题材巧妙地将两个例题串起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减法》是新课程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里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节课。在这堂课中,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增加趣味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创设了三年级的学生到云南旅游,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还要到丽江这条旅游线路,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随时随地伴随在身边,这样就让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生动了活泼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全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探索的欲望,和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已掌握的知识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成为学习新知的诱发剂,这是学习数学时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将两位数、减法的笔算知识,进行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知识;将学生了解的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迁移学习加减法的验算知识等。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小学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比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要表扬使用口算方法的学生,也要表扬在脑中想竖式的学生,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算法进行思维提升,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而这节课是研究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例题之前,出示了一个准备题:“猴王把一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目的是复习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教学实践证明,这确实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当出示例题时,学生就能准确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这节课另一个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题。在学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拿,并且上台来展示分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种思考的方法:一种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种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 根小棒。显然,后一种方法更快。)。通过分法的交流,在进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能迅速而准确的拿出来。最后,我把每个分数和对应的根数列成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上完课后,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1、板书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今天,我板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句完整的话。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能完整的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好。学生在说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就有依赖思想,会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读,没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话,只要写出重点的几个字就可以了。 “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写重点”,能迫使学生去思考,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表扬”、“纠正”、“示范”。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明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调动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的习惯。例如:①表扬:学生说得很到位,可以说:“他说得真好!谁能象他这样说一说。”②纠正:学生说得不正确或不完整时,可以说:“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③示范:如果请了几个学生说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师要先示范说一遍,然后说:“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

  3、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以想想做做1为例。做完4小题填空之后,可以先比较①—④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点:都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然后说说①②两题的相同点(每份都是1个);再比较③④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 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最后可以问:“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些分数都是几分之一,每份是1个也可以是几个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这节课带给我的启示是丰富的,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前行……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时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一、务必要认真对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比较近两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不难发现数学考分在逐年增高,数学试卷好像不那么难了,试题的应用性强了,多数考题几乎直接来自课本,或略微变化,得到这些分数就为获得高分奠定了必须基础。因此,复习阶段要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要不厌其烦整理出来,且不可一味抓小放大。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透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对个别学生也要采取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的教学态度。

  二、要注意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数学考试一般是120分钟考察26道题目。本次考试拉开分数的题目集中在最后两题,大多学生滞留在后两题的时光较多,一题思路简单但运算较为繁琐,侧重考察运算速度。另一题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但学生在这两题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反映教学目标并未达成,或者达成度不理想。所以在复习阶段还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学会对典型试题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解决典型试题,从中抽出基本图形和基本规律方法;二是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潜力。另外在最后复习中要加强模拟训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循环复习,反复强化,才能到达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编制错题集反复复习

  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决定的。消除这些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可指导学生建立纠错集的方法。

  1、将已复习过的资料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

  在复习备考期间,要想提高成绩,就得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错误原因,不断复习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必须要搞清楚是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的问题、书写潦草凌乱给自我带来的错觉问题以及习惯性错误(书写不规范、不良习惯)等。发现薄弱环节的方法能够是做模拟试题并进行有效的评卷。透过解题评卷等,暴露问题,进而分析,查找原因。

  2、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点。

  模拟试题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必须指导学生及时记录错题,编制错题集,尤其是月考、模拟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查找原因,改正错误。能够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比较,从中发现自我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能够思考再做一遍,减少差错。

  教学反思: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熟悉的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整个过程我充分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但课后,我想了又想:还是不应该一上来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现给学生,应把实际转化成抽象,这样更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让学生画图形的'另一半,使成为轴对称图形时,不应该拘泥与一种形式,放开,让学生选任意一边为对称轴画另一半,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环节,应该让学生通过学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既然学了,就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新知画轴对称图形,再一次把抽象回归到生活中。总的来说,这节课该放手还是不够放手,作为老师应该多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能做到的。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移和直线、射线、线段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引导学生动手移窗户、同桌之间移铅笔盒,课件演示铅笔的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由平移与平行线的`关系,平行线之间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等实践活动,抽象出平移与平行的关系,平行线之间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趣味性。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由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志,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经常检查,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积极参加教研组举行的各种活动。

  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虚心向有经验老师学习,做好教育教学反思、总结,本学期我的论文《让低年级学生的说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获市级一等奖;获区级三等奖;参加小学数学教师水评测试获二等奖;参加本校数学课堂竞赛获二等奖;参加本校课堂教学展示课获一等奖。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新的一年的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上的信息,然后讨论怎样安排乘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出第(1)题;接着估计商的得数。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估计的方法:一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估计约需要 9 辆车;二是车辆数直接取整十数,知道需要的车辆应比 10 辆少。在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他们说得合理,就应肯定。在试商的

  过程中,学生仍会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 × 34的积”比被除数大。那么,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这些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还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

  1、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用集合圈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最后的巩固、拓展题的呈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教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

  在三年级就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教学中应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教学。相同点:计算方法(都是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计算要求:余数要比除数小、书写格式一样。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一位,前一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孩子明白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如:80÷20=4 把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中每2个十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说明80里面有4个20,80÷20=4。追问:为什么4写在个位不写在十位?因为4写在个位表示4个20,写在十位表示40个20,40个20是800而不是80。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商的数位写错。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苹果》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由于一(5)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聪明好奇,善于表达,乐意合作,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具和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因为学具是在课前用纸包住下发的,学生感觉它很神秘,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包装。当形象的小苹果卡片捧在手里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兴奋,自然而然地就分起了苹果,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加上原有的计算基础,便能自己攻破学习难点了。

  二、 动手合作,发展思维。

  本节课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比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做到动而不乱。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多种分苹果的形式,从而探索出10的几种不同分成。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我比较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领悟加减法算理。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巧换方式,固化学习。

  本节课我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喜欢易上口的歌谣及短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边拍掌边唱10字歌,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 练习跟进,画龙点睛。

  教学中我通过考反应、巧应用、我能行等专题练习跟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学习效益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动手操作10的分成后,让学生口头表达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在学习10的组成歌谣后,让学生与我合作,我说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立刻说出凑成十的另一个数字。接着完成水果拼盘、小狗爬梯、看图列式等问题,练习层层递进,课件图新颖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学习。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再丰富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将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 、"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7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4篇04-17

级数学上册《跳伞表演》教学反思07-01

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06-15

初三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