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4 19:40: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

  开学两周了,老师和学生们又回到了以往的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又采用了合作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在阅读方面,效果还不错。开展合作探究性阅读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但是等到活动中就要注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换意见等。从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独立思考,个体学习。

  学生的“个性学习”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因为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与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发问。

  2、组内讨论,去粗取精。

  在个体学习后,八人合作小组即进入讨论。通过比较、说理、摒弃一切认为有错误后不妥的答案,筛选出正确的、有创造性的答案在组上交流。通过讨论,小组内的学习伙伴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上会有新的提高。并尽力帮助解决组内成员在自学中的困难。如: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有的同学写的优美巧妙,有的则生搬硬套,此时合作能使他们互教互补,各有进步。

  3、组际交流,评价激励

  小组的交流只能是一个小范围内的集思广益,在组织交流的思维撞击下,还会冒出一些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创意的答案。通过组上交流后,教师应利用较短时间,对各小组的发言情况和讨论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实行加分扣分制,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2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实践,静下心来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学中改进。

  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还不能了解,所以我在开学后开展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硬笔书法练习,把临摹分为两步:先摹,让每名学生选择优秀字帖进行摹写;后临,在期中考试后让摹写好的同学进行临写。

  2、加强阅读训练。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年龄特点,我安排学生阅读故事性较强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强化课前五分钟。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学生课堂环节,包括课前,内容有:古诗朗读和背诵,经典散文朗读,文言文语感培养等。虽然内容不是很丰富,但有助于新生从课前向课上延伸。

  二、不断实践、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狠抓课堂教学,不断实践,优化课堂:

  1、抓好备课关。虽然本学期班主任工作非常繁杂、无序,偶尔会出现上课了,还没有备好课现象。但我竭尽全力备好课,有时会把工作带回家。备课中,我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怎样在课堂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更多考虑起始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接受知识的过程,接受知识的方法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个单元至少两节课使用大屏幕,以此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

  2、上好每节课。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课堂入手,因为它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学生主体的实施,所以我尽力做到:我的'课堂你做主,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开学伊始,我就告诉学生,课堂中只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为过,所以在一学期我和他们的磨合、交流、沟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角色向课任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传下达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现状况需要解决,但我都尽力回避我的语文课变成班主任工作会议课。原因之一是:教学任务的不允许。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教学内容,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学生的不允许。班主任教师,同时也是课任教师,你必须学会角色的转变,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自己教学的尊重。

  三、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我努力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首先,不断学习。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必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学习,无论是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和他们之间的代沟,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倾心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离。为了使学生喜欢我,我不仅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做到心灵沟通,而且我还和他们逐步通过课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师生情。

  四、挑战自我,反思中成长。

  一学期教学工作让我真正感觉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对于我的课堂模式,学生基本适应,偶尔会出现课堂疲惫感,怎样去进一步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怎样去面对、解决好?

  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难题最大的是作文教学,有时自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讲讲要求、说说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评价,没有自己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或称之为操作系统。

  面对诸多问题,我在及时充电的同时,也和其他同行教师进行探讨,多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都在自己教学中实践、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满意的教师。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同样面临小升初衔接教学的问题。学生进入初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小学的几门课程猛增到初一的十几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还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名著导读。与小学相比,课文篇幅明显加长。同时,初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

  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走向教学新天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4

  本学年度,我担任初一语文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紧紧扣住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特点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个别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2、应付老师

  这些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学过了”的回答;回到家里骗父母说“在学校完成作业了”或者“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上课简单记记笔记,课后没有复习,考试前却是临阵抱佛脚,等到考场临阵发挥。

  二、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让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凸显出来。如教学《塞翁失马》一课时,师生定下的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3)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课堂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文言文词语的古今异义时,我向学生介绍“走”在潮汕方言的含义与文言文中的含义是一致的,与现代汉语“跑”的含义一样。又如在教学《赫尔墨斯与雕像者》一课时,我问学生如何评价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这一举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我举了生活例子:在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学习,唯独你看见邻居在做其他事就走过去观看,这时父母会怎么说呀?有学生就回答:“还不赶快去复习!”还有学生说:“正经事不做,跑来这里干什么?”我紧接着学生的话:“对,赫尔墨斯他就是这样,正经事不做,——他是商人的保护神,可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离开工作岗位,结果还是自取其辱。”这样的例子,使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其他

  由于初一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在学习上经常需要老师的“催逼”,但是本学期来我未能经常检查学生的背诵,让部分学生偷起懒来。在新的学期,我将挤出更多的时间,多多督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5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6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都有了较高的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经过一个学期自我努力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指导,使我掌握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我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二、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轻松地获取知识。

  三、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如果都不能把课文研究得透彻,那又怎么能希望学生理解透彻教材呢!开学之初,我备课时,一般都是参考教学参考书,自己思考的部分很少,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第一、上课的气氛太沉闷了,我发现我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播音员,上课就只是播送参考书上的讲解,学生成了一群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听众。第二、经过测试,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问题尽管我强调多遍,但学生还是会错。以上的一些问题,使我陷入了困惑中,我也切身到领悟到“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发现了问题,我就开始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努力思考并向老师请教,终于找到了。在以后上课时,我认真备课,不再是完全依赖教参,而是自己先真正思考,然后在挖掘参考资料的闪光点,并加以运用。上课时,不再是一味地我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然后再由学生讲。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热烈了,有的知识点只要我稍微点拨,他们就牢牢掌握了。

  四、让朗读永驻语文教学课堂。

  我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喜欢语文课文的阅读。因此为了让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就选择了第二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但是要让学生能领悟其中的深意,那就需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了。在学习了《黄河颂》和听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后,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感觉有声朗读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声朗读更能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黄河颂》,这是一首颂诗,一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的豪迈的颂歌。在教学时,着手指导朗读:一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二是把握好朗读的语气和语调,三是要读出雄壮豪迈的`气势及满腔的自豪与热爱。“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几句以让学生带入了一个波澜壮观的境界。尤其三个“啊,黄河”、“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课堂上书声琅琅,争着要表演自己的朗读。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今后我会给学生更多的朗读的机会,与学生一起在朗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他们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让朗读永驻语文课堂。

  五、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并及时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学生审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积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舞蹈艺术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

  六、在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1、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3、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4、在教学中提问学生的问题不够精辟。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及班主任,本职工作既包含教学又包含带班。在重心上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下面就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探讨。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它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总体语文素养,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3、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通过多次学习“标准”,积极记录心得,为自己定下教学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在积极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备学情。

  因为是新老师,对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接受水平更需要加强了解和掌握,以便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本学期是初中和小学的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转折点。学习生字词不再是重点内容,但生字学习对一大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阅读理解应是教学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看问题停留在表面;初一练习的习作,讲究不拘形式写出真情实感,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文言文方面,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基础知识和文言词汇累积几乎为零。

  我从以上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讲授。比如在上《世说新语》一文时,疏通文义之后,以文言文的“吾、尔”发散开来,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相通文字进行讲授,扩充学生词汇量,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文言文诵读训练。并将课后摘抄《世说新语》其它片段作为作业。这样,学生能较快融入文言文这种陌生语境,不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的好处在于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较为系统全面。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协调达到目标。鉴于初一学生刚离开了依靠老师的学习状态,属于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从学情出发,在引导合作、探究的同时,讲授也不可偏废。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兴趣的激发,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这种效果,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打开课本,导入之后开始讲授,从文章内容到中心思想,抓抓重点词汇,点、线、面全部扫荡一遍,结束一节课。”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进入课堂,学生开始遵循已知的教学思路,难免心感枯燥、无味。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考虑到这方面的不足,我尝试在上《王几何》一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王几何的模样用简笔画的方式快速画出来并在班级展示,给能迅速抓住体貌特征的同学予以表扬,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快速切入课文开展教学。课后反馈学生兴奋度较高,效果较好。大部分能说出王几何的样貌,同时联想出其性格特征。

  三、研究教材,记录心得体会,一切从教学要求出发。

  教材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这就要求我们从教材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防止“太深入、拔过高”的问题发生。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联系教材,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不断改进自己课堂教学和学情设计。

  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初一开始,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对学生强调之后,仍无法取得重视,这方面比较薄弱,上课效果也受到影响。

  二、有些学生觉得语文不像数理化,临时抱抱佛脚还能拿分,因此不太重视平常的学习。

  三、自我教学进度偏慢,需要改进提高。讲授分析课文有时会陷入俗套,方式不够新颖。

  作为一个新教师,应尽快调整学生心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所以,要尽快帮助学生将学习语文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同时及时快速更正自己,加强和学生的课堂配合,深入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很快,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就结束了。这段时期,自己虽然努力钻研,但各种问题和困难仍旧接踵而至。需要不断地克服各种怠惰心理,向各位新老教师多请教,多学习,用辛勤和智慧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8

  文章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文章既有对昆虫形象地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所以整篇文章很有情趣。这种写作形式在以前的课文中从未有过,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感悟呢?唯有让他们走进书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执教《绿色蝈蝈》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亲密接触,使学生充分了解蝈蝈习性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充分感受其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然后再次研读课文。

  但《绿色蝈蝈》这一堂课总的来说上得不那么理想,我想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的原由吧: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违反了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脚的`,这是对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惩罚。

  二是教材处理不科学,贪大图全,结果目标太大等于没有目标,这也与第一点教训息息相关,对学生不够了解导致目标确定不科学,以后得出一个教训就是:一堂课要稳打稳扎,不贪多求快,完成一个任务是一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三是心理素质不成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上课一开始情绪还非常饱满,但一旦学生出现状况,课堂冷了场就开始乱了阵脚,虚荣心在作怪,结果越是怕出丑就越是出丑,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补救而是消积放弃,只求早点上完了事,这是对自己、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更别说调动学生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栏目的主持人,他会用多种方法去激活现场,带动观众,让整个节目跟着他的目标走,而绝不会让节目冷场。所以我离一个优秀教师的目标还差很远,今后得在这方面做个有心人,要千锤百炼。

  这堂失败的课于我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9

  1、绿色蝈蝈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说明文,节选自其付一生而成的《昆虫记》,这个知识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

  2、 这篇课文,我设置了2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在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知识,记忆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具体介绍描写蝈蝈的语言片段,学生大都能很准确地明白从第③段到最后都是讲蝈蝈的,但对于第二段,有个别学生提出也该归入具体介绍部分,这或许是学生对第二段到底讲了什么不太清楚。只看到“绿色蝈蝈”四个字出现在此段就盲目下结论,又或许是知道此段在讲知了的叫声而引出主人公蝈蝈,把引出说明对象的文字错误理解为是具体介绍蝈蝈的内容,所以我必须引导学生认清这两个概念,绝不能混淆在一起、。这样就已经花了半节课了,剩余半节课我撇开课本开头两段不谈,着重让学生归纳出具体介绍部分讲了蝈蝈的叫声③和食性④~⑾,这一点学生都能准备借助资料得出来,然后我关键带领学生理解第③段文字内容,(蝈蝈声音的特点),和赏析优美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优美,又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染出作者寄托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学生听得出较认真,应该真正领捂了。我本以为很难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的困难也自然迎刃而解了。第而课时在朗读、复习、回顾一番之后,剩余介绍蝈蝈食性的`文章④~⑾段部分语言易懂也无需详细分析,主要是学生自读,同桌交流讨论,总结出蝈蝈的主幅食,以及相关原因和采取的比较手法,其中偶尔渗入几句拟人手法的描写和螳螂同类相食的科学常识,最后归结本文的写作手法。我觉得学生有得收获和思考后是能够零星说出几个本文的文字特征的,这样我的课也就成功了,不失所望,学生终于说出了一两点接近的意思就够了。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1

  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

  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 下去后,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切教学过程最终都必须以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现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针对不足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让我们共勉吧!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2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四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要少说,一定谨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3

  时光匆匆,一个学年倏忽而过。在这一年里,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钻研,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标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当然也还存在不少遗憾和不足之处,为促进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现将相关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期以来,我们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坚持认真备课,全面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课堂素材,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备。按时上课,严格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活泼的课堂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精心选择作业,精练精改精评,加强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对学习有困难和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难。

  其次积极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

  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集体备课,交流>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共同学习促进;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南开实验学校学生基础和学校教学要求,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达能力还是不 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这些问题还值得下学期继续努力改进和加强。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重"双基",重拓展,重激发语文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下学语文,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究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争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4

  课前、课中、课末腾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提问,效果很不错。

  从以前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提问一般是局限于课文本身。教完《伤仲永》一文时,我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我想,按教学设计,同学们经课堂的学习,已经达到了要求,我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同学们大概也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想到同学高举着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方仲永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实话,这问题我心里也没底,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学生有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马上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又有趣,哪一个同学能回答?”有几个同学先后举手。“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拉着他到处拜访人,四处赚钱,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

  亲。”

  “他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拜谒,同县人都赞不绝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要是你们是方仲永,心里会怎样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说要逃脱父亲的控制的,有说要恳求父亲让他学习的,也有说要用道理劝说父亲让他学习的(因父亲毕竟没读书,目光短浅)……最后我请大家综合出一个较好的办法:劝说父亲,请父亲的长辈来做工作,让“我”继续学习。我说:“既然大家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应该更努力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5

  下课铃敲响后,课堂任务刚好完成,我心中掠过一丝窃喜:课堂内容这么多,教学任务已全部完成;课堂气氛也热热闹闹的,似乎有一点新课改的样子。但仔细想来,这一节课内容确实比较充实,但在课堂上学生又究竟学到多少东西,掌握了多少东西,这些似乎都要打个问号。

  这节课我安排的内容确实不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所以我不得不计算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如果哪一个环节耽误了时间,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如此以来,有些环节就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让大多数学生都认真思考细心领会。比如“品析语言,重点研读”这一环节,正是学生自由发言加深对课文熟悉程度的大好时机,但是我却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挑选了几个学生发言,多数学生只能“细心聆听”。这是不是一种失误呢?再如在“总结分享”这一环节中,本是打算让学生自己总结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还是我“主动”去完成的,这又算什么呢?

  细细想来,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少数人的课堂呢?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否还差得很远呢?

  其实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当我真正地去操作的时候,又我行我素起来,这堂课的教学仍然是为了完成我预设的目标任务,只要有学生回答上来我就尽快地结束这个环节,让少数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多数人的思考,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近一段时间我们先是学习杜郎口,后又学习兖州一中,他们教学的共同点是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关注的不只是少数好学生,而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他们的成绩突出了。因此只要我们能真正地关注全体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指日可待。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

  改变现况,莫让课堂成为少数人的课堂,这是我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会为之而努力。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02-25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2-25

初一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01-09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2-08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6-24

初一语文期末的教学反思10-12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3-24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1-26

初一语文《春》教学反思01-07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