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07 15:20: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1

  早上第三节课,我带着忐忑与怀疑的心态走进了七年级六班的教室,简短的课程安排后,我带同学们进入了今天的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状态中。其实,还没检查同学们的预习、准备效果时,我就想当然地认为今天的综合性学习肯定不会尽如人意,想想平时那一帮让人头疼的“野小子”,他们就连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要求都难以达到,这次提前给学生布置的搜集资料和较高标准的预习工作,对他们来说,从心底上就会摧毁他们那一点点在心里燃起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这是大纲明确要求的教学内容,我不会也不可能不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按课前的准备,我用了一两分钟导入了新课,进入了第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成语积累。我先是按常规形式抽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成语,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就让我对他的表现有点吃惊,他搜集的成语有学过的',也有没有过去没有学过的,有的连我也有点陌生。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学生陆续作答,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友情的成语加起来远远超过了我备课时准备的成语,此时我有点对学生们刮目相看了。

  到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关于友情的诗句的积累。好家伙,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积累的诗句分享给大家,随着同学们说出的更多诗句的出现,我自己在心里渐渐地感到都有点不好意思,和学生积累的诗句比起来,我为了上课准备的诗句显得知识水平太过浅薄。我只积累了学过并耳熟能详的几句,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五六句诗,而学生们积累的全是比较经典的友情诗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结交在相知,何必骨肉亲。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元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们的潜力的何其的大,这对我来说,又怎么不是一次虚心和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掌握,携手共进的好时机。与我而言,知识的充实倒是其次,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触动是好久没有过的。这是我平时为了应付检查即使写一百遍教学心得体会也不及的心灵深处的思想转变。

  在心底,我反复地对自己说,今天与其说是我给学生们上课,倒不如说同学们的优秀表现带给我的思想上的巨大触动是真真切切地给我上了一堂更新思想意识的一课。课后,说真话,我没有以前新课后常有的成功感,反正心里怪怪的,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让我落寞、失落、有点小抑郁,我在想,那是这次教学活动后的压力、愧疚、惊奇、或许还带有一丝丝欣慰等心绪经过我的思想酝酿、发酵后奇怪的感受才对。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2

  一、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老师执教课堂的内在的逻辑起点,虽然不全然外显出来,但却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和关键。反思我在课前对这次教学的思考,现在看来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教学课题缺乏宏观的总体的把握,对《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所属的中国传统文化板块没有充分的关注,比较注重了对学生交友现实问题的关注。这就使得这堂课似乎有些“思品”的感觉,而“语文”的味道却“淡”了些。

  二是教学环节的推进设计,比较注重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层次,而对学生的学情,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尚未成熟”的年龄心理特点关照不足。这是课堂氛围较为僵化而不够活跃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思路的外化和显现。内容上,它是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它是教学理念的具体构成。我这次教学的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教学目标的呈现形式,没有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形式目标呈现。虽然表达的内容本质上也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但是缺乏“三维”表现形式的规范。(更能表现教学的维度之宽和程度之深)

  二是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学教练”教学模式的束缚。诚如光校长所言,任何模式都是正确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和技术,模式本身并不是神秘的,运用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才是应该关注的根本。就语文学科而言,机械照搬套用“学教练”的模式,可能并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具体实际。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和最终结果,既是课前“预设”的,也是当堂“生成”的。反思我的教学,预设“有余”,生成“不足”。师生的教学严格地按照此前的“设计”路线推进,缺乏对课堂中学生和内容“接触反应”的足够关照。现在看来,有些内容还可以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而也有些内容则可“浅尝辄止”。根本上,还是近年来比较疏于课堂驾驭的深度实践和思考,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信明显不足。正所谓“流光容易把人抛”。

  四、观课议课

  感谢所有来到我的课堂观课的`老师们。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们都发表的自己的观课感言,但是他们一定都有自己对这一堂课的判断和评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你们的参与,我就不会有课后深刻的体会和收获。综合老师们的观感发言,我的主要体会有:

  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把握还要加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注重“点”上的挖掘,忽略了“面”上的拓展。这堂课的“语文”味不足和“思品”气较重,我认为这是主要原因。

  不能以“知识体系”覆盖“学生体系”。虽说知识本身的严密逻辑也是“美”的,但是我们不能不顾及七年级学生的具体现实。只有“教”,没有“乐”,不能“寓教于乐”,不自觉地用成人的眼光“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教学的效果实际上就会有所损失。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3

  读书讲究要把书先读厚再读薄。读厚就是要深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读薄就是融会贯通,提炼核心思想,然后将精华部分存入自己的大脑。过去总有人说,老师是一桶水,因为这样才能分给学生一碗水。其实,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还应该是一个“超级链接”,引导学生把短短的文章读出“厚度”。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有成功设计的喜悦;也有思考不周而留下的遗憾。反思如下:

  1、激趣导入,巧妙铺垫。

  孩子们对《带刺的朋友》这篇写小动物的文章,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这一课开始,为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网上找来了一张栩栩如生的刺猬照片,请小朋友们和这只可爱的小刺猬打声招呼。孩子们那纯洁的童心顿时被调动了起来,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真有一种想把刺猬拿来把玩的架势,有几个激动着发出了:“哇”的感叹声,课堂顿时生动活泼起来了,把孩子内心对小动物那种与生俱来的爱意抽取出来了。为接下来对文章中的小作者对小刺猬那种喜爱之情的感受作了一次很好的铺垫。

  2、因势而教,层层推进。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我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10小节,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句子、词语,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孩子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3、回归课题,拓展阅读。

  由文中作者对于小刺猬的三种称呼体会当中蕴含的情味,加之以联系生活用这三个称呼来领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题的含义。拓展延伸,补充《击退黑狗》的小故事,先让孩子大胆想象,猜读、预测,再出示全文让孩子读,这样一来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体味小刺猬的聪明与机灵及小刺猬的各项本领。最后又及时点拨,想更多了解小刺猬及小刺猬家人的故事的要读《带刺的朋友》整本书。

  4、留有遗憾,仍需钻研。

  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是达不到预期,我在极力地引导孩子们向我的目标前进,达成我的目标。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不要一味地让教学目标捆住自己的思想,对于教材,不但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预计多种教学生成,适时激发孩子们的思想,多学习借鉴优秀的教育机智。毕竟课堂是百变的,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加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 4

  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顺序,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阮恒,也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学习了故事发生的起因1—4节,学生知道小姑娘生命遇到危险急需有人给她献血才可以保住生命。

  在设计上第二课时教案时,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抓住重点词深入探究阮恒当时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文本,我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借助板书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医生说如果不给小姑娘补足血,她就“一定会死”。那么谁愿意为她献血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5—7节。这样学生很快从第7节中了解到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愿意献血。接着,我便让学生抓住有关写阮恒愿意献血的句子,看看阮恒当时的动作、心情是怎样的?在学生读后,我便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提示学生想: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当时心里在献血和不献血之间进行的思想斗争,体会他矛盾的心理,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勇敢,因为他为了救小女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要为她献血。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文中一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阮恒在献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害怕和痛苦的心理以及他最终坚持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我把这几个句子特意写在小黑板上。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我把这几个句子特意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和读老师的思考提示,体会他的心情。并在学生读懂了这三句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以及抽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阮恒的痛苦到底是什么呢?(医生不明白,老师也不明白,学生更不明白。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读12节后再来回答。这样就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合教材,理解课文。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读书,弄清阮恒几次哭和他痛苦的心理,我在学生学习了5—10节后,让学生先读12节,提示他们想读了这段后,你知道阮恒哭的原因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把软恒的想发说出来了,他哭和痛苦的原因是“他以为自己要死。”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课文内容,想想他的这个想法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才结束,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前面的内容,一下子就理解了阮恒的痛苦心情。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哭了,学生一读就很清楚了。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医生是怎样安慰阮恒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如:平时自己生病了,要打针,要吃药,害怕时,医生爸爸妈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到:别怕你不会死的,一会就好了。只要你一部分血,小姑娘就会活了。

  4、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课文最后说医生问阮恒以为自己献血后会死,但是他为什么还是坚持献血呢?引导学生读阮恒的话“她是我的朋友”。然后想想阮恒为了朋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教育学生向阮恒学习。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使学生明白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朋友有危险时,我们要救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我觉得在让学生自己说体会和感受时,时间不够充分。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更好了。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反思03-16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03-24

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12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11-02

有朋自远方来作文12-03

《鸟的天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范文06-03

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通用11篇)03-08

活动教学反思01-07

教学的活动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