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1
本文主要是写孙中山与他妈妈之间的对话(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象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复习时,先请学生就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聊聊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们都觉得他的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我却话锋一转:“但好景往往不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的语句,你可以用笔画下来。”学生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问,我趁热打铁:“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着答案,一致认为:是“缠足”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 …眼泪直往下流。”学生齐读后,我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为学生讲解。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又为他们出示了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并请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的反应如何?”我又用这句话引出了孙中山母子的对话,问学生:“从孙中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孙中山的“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可是,他们是否也理解妈妈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语气说:“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很多学生都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会被人家笑话的”等词体会到了妈妈也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难过地说:“‘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我相机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母子俩的对话,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我说:“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被个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说:“缠足,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也夺走了姐姐悦耳动听的歌声。正是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让我们捧起书,齐读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变给孙中山带来的这份伤痛吧!”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以教材为本
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以上三种教学设计(略)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1)要求学生要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2)要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但是从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上课时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三种设计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迥然不同的。
表面看来,上述两个教学目标是孤立的,并列的,轻重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到缠足陋习严重的危害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才能感悟少年孙中山的那颗心——对缠足陋习刺心之痛,入骨之恨,有坚决废除它的强烈愿望,才能让学生受到孙中山独立思考,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的熏陶。由此可见,目标(1)是实现目标(2)的基础,目标(1)是先行的,是关键。显然,第三种设计者,由于认真研读了文本,比较深刻地解读了作者、编者的意图,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及其关系,使文路和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走进课堂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反观其它两种设计,轻文本重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设计一基本搬了网上的设计)。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囫囵吞枣没有消化,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备课前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通过与文中人物、作者以及编者的对话,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感动,形成自己对文本意义的主动构建。有了这个基础,具体的教学才能做到以教材为本,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本。
(二)教学对象的重新认识——以学生为本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
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丑陋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
第三种设计,显然在课前研究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设计播放缠足动画,旁白介绍缠足陋习这一环节,补上教材的空白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缠足厌恶、憎恨的情感,为下面与少年孙中山产生共鸣,感悟他那真挚的火热的心积蓄了力量,打下了伏笔。
另外,中年级学生的感情是非常朴素的,他们的心是善良、正直的,当自己喜欢的人受到伤害时,反应是强烈的,毫不犹豫的。所以当老师问:如果缠足的不是孙中山的姐姐,而是你的姐姐,你非常喜欢的姐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时,学生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心疼,有的说生气,有的说恨妈妈,这种角色体验一下子把孩子与孙中山的距离拉近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老师研究学生的结果。而第一二种设计或关注了文,没有考虑人;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着眼灌输;或高估了学生,使学生无法“披文入情”“入情入境”,教学平淡无味。所以教师教学时要研究学生,走进儿童的心灵,了解儿童,做到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三)教学策略的重新选择——以感悟为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维。”由此可见,新课程把“感悟”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本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缠足的危害性和少年孙中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呢?第三种设计同其他两种带有灌输式、问答式倾向的设计相比,呈现出更丰富的策略。
1、朗读中感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文本意义不是客观地先于文本之中,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读中生成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缠足陋习对妇女的毒害是通过姐姐缠足先后的不同表现体现出来的,妈妈对缠足的无奈、少年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恨和反抗是蕴含在他俩的对话之中的。所有这些怎样让小学生去感悟?教师首选的策略是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成韵的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中会不经意地体验、意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读出了那颗心、那份情”,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同时,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安排学生充分朗读,能激发起学生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情、文中人物之情和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2、比较中感悟
有比较,才有发现。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顺序的比较当中,在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1)姐姐缠足前后的不同表现的比较。
(2)第7自然段与补白的比较: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他看到的是(姐姐的愁眉苦脸);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他听到的是(姐姐的叹气声、哭声)。
(3)孙中山和妈妈对缠足不同表现的比较。
(4)孙中山和妈妈自身不同描述的比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种比较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力的生成、情感的熏陶。
3、想象中感悟
语文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孙中山的姐姐缠足时的情景,学生自然没有见过,书上也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而这个内容对学生感受缠足陋习对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由于此时学生已有缠足这一丑陋形象的表象,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丰富的内涵,烙上了学生独特而多元感悟的痕迹。这对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走近孙中山的心灵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法,那法,只有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胸中有法。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3
XX月XX日下午,我在XX镇XX小学执教了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孙中山破陋习》。本来应该在第一时间写出这一课教学的得与失,但因家庭琐事所累,一直拖到了现在,倍感惭愧!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活泼能干的姐姐(已放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孙中山的母亲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强行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他的姐姐从此失去了欢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首先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本文主要是写孙中山与他妈妈之间的对话(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象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大概过程如下:
复习时,先请学生就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聊聊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们都觉得他的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我也兴奋地问学生:“有这样的姐姐朝夕相伴,我们高不高兴呀?”学生们都喊:“高兴”,我却话锋一转:“但好景往往不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的语句,你可以用笔画下来。”学生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问,我趁热打铁:“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着答案,一致认为:是“缠足”让姐姐发生了改变。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段话:“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学生齐读后,我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为学生讲解:“同学们,蓝线画的是我们正常人的脚型图。缠足时,要先把本来直的5个脚指头折断,藏在脚底下,再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直到最后长成这样的形状。”说完,我走到一位女生桌前:“如果你就是姐姐,脚指头这样被折腾,痛吗?”孩子难过地说:“痛!” “十指连心”呀!你能用声音表现出这种痛苦吗?”她读得非常到位,另外几个女孩子也读得毫不逊色。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又为他们出示了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并请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只说出了“这些脚很小。”“这些脚小得还没有我们的手掌大呢!”这些感受。我补充道:“我们把这些小脚称作“三寸金莲”,相当于十厘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学们的脚小得多?封建社会,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不长大,她们有的在脚底下垫上锥子走路,有的垫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有的甚至抓一些虫子放在脚底,好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同学们,听到这儿,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学生们联系自己以前受过的伤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手或脚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等,进一步体会到了缠足给古代女子带来的伤害之深。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的反应如何?”我又用这句话引出了孙中山母子的对话,问学生:“从孙中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孙中山的“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可是,他们是否也理解妈妈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语气说:“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很多学生都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会被人家笑”等词体会到了妈妈也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难过地说:“‘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我相机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母子俩的对话,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一段悲伤的音乐响起,我说:“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被个故事深深地震憾,一个女孩子竟然失声痛哭。我说:“缠足,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也夺走了姐姐悦耳动听的歌声。正是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让我们捧起书,齐读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变给孙中山带来的这份伤痛吧!”此刻,学生们怎会读得不动情呢?
这是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的品读。在教学中,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通过朗读,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了解到了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
在学生们齐读完二至七自然段后,我直接出示了第8自然段的内容:“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并进行了如下教学:
1、同学们,年幼的孙中山看到姐姐被缠足,心中充满了对这一陋习的恨,就暗暗立下了废除陋习的决心。长大后,他排除万难,终于破除了这一陋习。让我们带着敬佩,一起读段话!(生齐读)
2、这个陋习只是害了孙中山的姐姐一个人吗?(指生说)
3、“残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的封建陋习”呀,你终于被废除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女同学读!(女生齐读)
4、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包括施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感谢孙中山!(齐读)
5、这就是(师指课题,生读:孙中山破陋习)
现在,你还想怎样读这个课题?(指生读课题,生读出了孙中山破陋习的伟大与了不起。)
6、(屏显孙中山雕像)同学们,他就是孙中山。他遇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会长留我们心间!此时此刻,面对孙中山爷爷的雕像,你最想对孙爷爷说些什么呢? (音乐,交流)
7、同学们,孙中山爷爷破除的是已在中华民族存行了上千年的封建陋习。可是,就在我们当今社会,我们的身边却还有如此多的陋习在等着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破除。(屏显部分陋习)现在,你能当着孙中山爷爷的面表表决心吗?(指生说)
8、作业
同学们,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憾。课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破陋习的行列中来,大家说好吗?
以上就是我对《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的简单回顾。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走的是一条情感的主线,因为只有学生入情了,才能悟情。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差,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遗憾的就是考虑到课堂的时间分配,一些应该让学生展开说的环节,如“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这一环节真的只是被我以“环节”的形式匆匆走了一个过场,学生的说话欲望还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下面环节的教学。
一节课下来,有得有失,敬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12-16
三年级上册语文《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12-16
少年孙中山读书笔记-孙中山12-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精选6篇)12-25
孙中山爱国名言12-15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12-21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原文及赏析08-25
除陋习,争当校文明之星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