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30 16:13: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最新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7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7篇)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扇形统计图》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对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做到: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判断、预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与省编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1、不要求学生画扇形统计图。

  2、十分注重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到了对统计图的理解、分析上。本节课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有成功有遗憾。

  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复习旧知,在情景中学习新知。一开始的复习铺垫,让学生判断下面情况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为什么?统计一月份3个品牌洗衣机的销售数量。统计某品牌空调一年来的销售数量变化情况。统计一些品牌的冰箱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要知道它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新授及练习中的统计都是生活情景的提炼,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新授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辩论来习得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也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3、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还是比较少,同时发言的同学语言表达得不是很到位,说话比较罗嗦,需要今后加强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同学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同学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同学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同学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样的画葫芦罢了。

  根据同学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同学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干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和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同学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同学的情况,和时地给同学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的理解,协助同学更好的掌握!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它对健听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正确的求比值。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探索创新的意识,但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可能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对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因此,有必要降低要求。

  我的教学目标要求是:

  1、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比值的概念,正确的求比值。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对“推理”不作为硬性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是:了解比的意义。教学的关键是:了解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时,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方式,弄懂、牢记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因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也是一种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比的各部分名称容易理解、记住,但对比值的求法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并且要着重给学生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来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另外,要讲明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在对不同类量的比求比值时,要先化成同类量的比,然后才可以求比值。以学生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三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交流,具体感知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折扣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二)制造矛盾,灵活运用

  我设计了两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不要盲目的根据低折扣购买商品,要懂得物有所值,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经验。第二次矛盾冲突是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买一些大件商品时可以省去零头,但小商品就不行。另外也为下一节计算利息时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做了铺垫。

  (三)结合实际,体现价值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

  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几处:

  一、密切联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本节课前,我让孩子们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展示了储蓄卡、收支记帐本,谈到了海拔高度、电梯升降、进球失球等正负数现象,使我由衷地敬佩,他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这一学习过程,我感到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负数的来源”又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体验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有效开展探索,尝试“跳一跳,摘果子”。

  由于学生在温度大小的比较上掌握得很轻松,学得兴趣盎然,因此,虽然抽象数之间的比较教材没有出现,我还是根据学生实际,借助刘翔110米栏比赛中,悉尼30度、北京-10度、东京-6度、上海10度的城市温度,所蕴藏的正、负数、进一步来理解生活中的负数。没想到,通过学习,不仅能“知其所以然”,还由此会比较大小,

  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当知识被遗忘时,留下的是能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朝这个方向迈进、再迈进。虽然开始时学生还有些拘谨,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们越来越投入,开开心心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也很开心。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此时,学生不会用数来表示半个蛋糕,就产生了要用一种数来表示的愿望。第二层次,老师质疑为什么要把圆片对折,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第三层次,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涂出一个长方形的1/2,使他们对1/2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不管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蛋糕,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1/2。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学生在认识1/2之后,教师让学生创造一个几分之一,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自然的总结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西师版﹚《圆柱的体积》,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让学生套用公式练习;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最新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最新5篇12-26

数学教学反思(通用8篇)12-27

数学教学反思10-28

最新学前班幼儿数学教学反思12-27

最新小学六年级英语通用教学反思范文01-15

六年级期末数学教学反思(通用6篇)12-18

最新《观潮》教学反思11-1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8

数学老师教学反思(通用7篇)12-25

优秀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最新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