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1
开学已经将近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年级整数乘法和四年级第一单元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据平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二、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2、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3、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2
透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决定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决定“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能够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必须是四位小数的状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先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
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状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决定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决定,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3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
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4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习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习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习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5
(1)让练习层次化。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习,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平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习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习。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习,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习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6
小数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式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和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小数乘法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的教学反思12-18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12-18
小数乘法说课稿11-04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01-15
《乘法公式》教学反思01-26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2-09
小数乘法说课稿10篇11-05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31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24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