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1
这一单元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这一单元前,先回忆学过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教学这一单元前,我仔细看了教材,例题不适宜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向学生交代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的五大步骤:1、名称;2日期;3单位名称;4图例;5点点连线;标数据、
在教学例一的复式折线时,让学生看书老师强调要看清“图例”实线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一定不能混淆。
交给学生看横轴的单位名称代表什么,纵轴的单位名称代表什么。
结合书本的例题复式折线统计图重点强调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制作统计图中最重要的要注意的:第五步:点点、连线、标数据。说明:点点时,点要点到位置,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连线用铅笔和尺子;标数据时为了美观要标的统一,结合书本上的范例说明。
在交代好以上几大步以后,就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讲评。
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按照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五大步逐步地照着做,不可漏掉某一项,看清数据看准图例代表什么,点点要准,连线要直,数据标的位置要恰当。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2
数学广角是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简单的猜一猜游戏,根据两条信息猜一猜。我双手拿着不同的物体,给学生一个提示条件:“我的X手拿着不是XX。”让学生推理猜测。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我的双手分别拿着什么物体,并说清楚推理的方法。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活动,想尝试看学生是否有能力根据我给的语言提示模仿做一做这个简单的猜一猜游戏。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孩子的模仿活动是失败的。他们直接将自己一边手中的物体答案告诉给了同伴,不会使用相反的信息来给出提示条件。课后反思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突然拔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活动没能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能在让学生做模仿活动前,多几次示范,并让个别生单独模仿,那么学生对给出一个与实际相反的提示条件让同伴猜来设计“模仿游戏”效果会达到我的预期效果。
角色扮演,根据三条信息猜一猜。我将课本101页第3题的练习变换了提示条件的内容,并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当中的人物给出信息让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拿了什么?”。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反馈中学生均能从每一个提示条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这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我尝试用表格来帮助学生进行推理的方法。孩子们在直观、清晰的表格中,有条理的表述了自己的推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一些的推理题做好了解决的方法的铺垫。接着我,再让孩子们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推理方法完成课本101页第3题及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3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我以课题提问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什么是次品?怎样找次品?等等一些问题。)课一开始,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拓展开启学生思维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在这里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该放哪部动画片呢?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调查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又结合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来组织调查,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作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将传统教学中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总之这节课能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该放哪部动画片?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勇于实践。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5
通过第四单元的测试,发现计算情况不理想,同时也发现中下等学生的试卷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
1、计算问题
出现部分学生的计算情况虽不是很糟,但解方程的正确率也不是很高!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一些方程就适当地进行一下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现在一下综合起来所有方程,对于很多中下等学生来说头脑就会一片混乱。这段教学我只注重了应用题如何列方程,而忽视了正确解方程。改进: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计算这一块要足够重视。不仅仅是经常练习,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易混的计算加以对比。
2、应用题问题
学生以前都是用的算术法,现在要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思维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用算术法,当然解决问题应该是灵活运用方法,但是学生还是应该掌握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技能。应用题是数学中思维含量最高的一块,对学生来说也是最难的一块。
改进:给学生划分清楚,让学生真正从类型上抓住特征,搞清数量关系,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一定要熟悉;当然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很多,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不能忽视字母式,字母式也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中下等学生在字母式这一块丟分相当严重,可见对字母式的不适应,以及应用题分析能力的薄弱。
改进:字母式以填空出现,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字母式后,要能说出表示的意思。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6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两位数乘获除一位数的口算计算,以及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本单元的测验,我现在反思如下:
1、在课堂中应用多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将单调的计算课堂进行的有声有色。
2、利用点滴时间将学生的学生的口算能力尽力提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喜欢学习。
在测验成绩中反映如下:
1、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好,但是在细心方面要下一些功夫。
2、 在对题目的理解上,有些学生明显比较吃力。以后要加强在理解能力的培养。
3、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有待提高。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7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中的“数的运算”,本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注意算法的多样与优化。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对于“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我设计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买电器作为整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02-26
数学教学反思(通用35篇)03-01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1-25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1-25
《分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5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2-29
语文单元复习教学反思08-17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6
小学数学期末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8
数学老师教学反思(通用7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