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时间:2020-12-01 09:14: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范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1

  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为课堂所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初读正音、听读名义、赏读析词、悟读词眼几个环节,试图以“狂”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感悟作者出猎时的狂态和想要为国效力的狂心。通过学生描述一幅幅画面来感受形象与情感。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得: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狂”态的。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用“我看见了……,“我听见了……”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对字的重音,句子的节奏,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

  失:这一节课中,也有遗憾。比如在听读明义的环节上,没有留有时间为学生答疑,使得下面环节的描述画面有些困难,这些都是因为前一环节的处理不到位,还没有弄懂词义。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没有因势利导,这也提醒了我,面对不同的学情,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还应当注意教学的评价语言。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对于课堂流程中对于是否要出示苏轼另一首词,以江城子为词调的婉约词,是否要出示,让学生感知的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这一环节显得有些突兀,与全文基调不符合,这也是一个大遗憾。由此,我也知道,课堂教学中的取舍很重要。

  这一次公开教学已经结束,但是相信它会是我教师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多上好课,让遗憾变少,精彩变多。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2

  在李沧区名师班的培训会议上,我和导师余映潮老师同课异构,课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后来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

  一、整堂课的优点是:

  1、教学设计雅致

  用三句话穿插课堂教学,值得欣赏。如果老师没有反复地提炼,是绝对达不到到这个高度的。这三句话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

  2、细细的指导

  王老师讲了词牌的知识。老师依据四句话细致的进行了讲解,这四句话是:

  (1)上下阙字数同

  (2)长短句相对应

  (3)讲究押平声韵

  (4)韵脚位置固定

  老师关注到了知识细节的处理,值得表扬。

  3、知识落实扎实

  王老师上课知识落实的扎实。比如:朗读训练、典故解析训练做的比较到位。课堂上把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且比较讲究手法。

  4、重点的凸现

  “名句欣赏”很深入,知识的重点把握的很到位,尤其是课中小结,让人耳目一新。王老师的课中小结是运用了“五个一字句”,即:一个领字决心十足

  一组动词精当有力

  一个比喻气势如虹

  一个典故暗含壮志

  一个写法卒章显志

  5、语言的干净

  王老师的课堂用语干干净净,话语不重复,语言流畅,体现了老师过硬的语言功底。

  总评:王老师的课上的朴实、厚实、扎实。

  二、弱点是:

  1、老师的个体表现

  王老师上课表情严肃,亲和力不够。今后教学时要更加快乐一些,更高兴一些。

  2、一个俗气的教学环节

  关于“好一个()苏轼”,这个说法过时了,可否改成“请用‘苏轼’说话”,这样学生说话的范围更广了,而且老师也可以顺势进行总结。

  三、个人收获:

  我观摩了全国名师余映潮老师的的阅读示范课,除了情不自禁地醉心于课堂之外,亦时常惊叹于大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余老师的语言魅力、语言修养,来自于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他的文化涵养,那叫文化积淀。

  单说我,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往往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期待也能令人耳目一新。可最终教案被改得是面目全非,上起来依旧是生涩而牵强,原本溢光流彩的文本语言立时少了灵性,任凭怎样咀嚼可愣是上不出那个味!说到底,大师的课上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决非我们所谓的“精雕细琢”。

  今后在每一堂课上仔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自我监督——进行创造性劳动。当然有一条途径一定非常管用——读书!读书,再读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每一堂课也会生成高效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从打造高效设计做起,我心向往之。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3

  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毛秀蓉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放”而活。

  这堂课开放性很强,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引生入瓮,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

  二、因“合”而深。

  这里的“合”,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毛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整堂课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说教者。由于“合作”,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示范”,通过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

  三、因“引”而高。

  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4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诵读为主。

  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探究。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延伸。

  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朗诵、背诵。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出”,没有想到“打”;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12-26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10-1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12-20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诗词12-1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4篇12-30

《江城子·密州出猎》练习附答案02-17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09-04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试题及答案02-22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02-11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作品鉴赏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