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7 11:37: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1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探索、启发式。运用辅助工具是多媒体课件。

  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在理论和实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教材专门设计一个单元的内容来研究它。这个单元的重点之一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同时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大纲对此的要求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灵活应用”是大纲中“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中的最高要求)。在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推理依据增多了,学生所接触到的题目难度也会明显加大,证明思路不再那么简单。

  近几年的许多中考题目常以等腰三角形为命题背景,结合四边形、相似形、圆、函数等相关知识点出一些综合性题目和压轴题目。所以要求学生能掌握并灵活应用。

  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再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数学内容间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2

  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难点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适当的说理,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探索、启发式,运用辅助工具是多媒体课件。

  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组都含有等腰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数学美,接着引导学生说出这组图片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即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做以下的实验:

  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BC,以BC为一边分别以B、C为顶点,画两个相等的角(用量角器),这两角的另一边交于点A,让学生比较AC与AB的长度?设疑问:通过以上实践你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思考、猜想、总结归纳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接着为让学生证明实验的结论,用多媒体来演示三角形的翻折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结论。进一步提问学生:本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已知什么?结论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把这个结论的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挑选一个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结论的意思。

  然后引出:我们通过实践得出这个结论作用是用它来识别等腰三角形,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前面提到的课题前后呼应,接着引入如何利用判定定理解答一些问题,在讲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题目由浅到深,题型由口答到动手写,在这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与运用,老师只是从旁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纠正。

  总之,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数学美,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含义及利用其来简单说理。

  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发现这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如果在板书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验结论:在一个△ABC中,如果∠B=∠C,那么AB=AC的之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指出∠B所对的边是哪一条边,∠C所对的边是哪一条边后,再把用数学语言表达结论板书出来的效果比直接板书的效果好。

  2、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语速过快,语言不是很简练。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3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探索、启发式。

  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再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数学内容间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本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原则,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但碍于教学计划,有的问题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本人的提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多提问”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

  通过训练更好地得到巩固、变化中规律的探究,通过题组更好地得到提升,做得还是有效的。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4

  今天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在李菊芳科长的领导下,我在永流中学顺利上完示范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和领导,同仁们进行了评课。在大家的指导下,结合这节课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个人认为值得以后借鉴的地方有:

  (一)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及“三线合一”的性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导课自然,成功引入新课

  首先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

  (三)设置有梯度,学生易于接受

  在本节课的问题设置中,特别是巩固练习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一般到规律先一般顶角70度,到一个角是70度,再到一个角是110度,再总结出顶角的范围,底角的范围,给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接受。有着良好的效果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在证明性质时由命题转化几何求证时应多加强已知,求证的书写过程。

  (二)上课的节奏有点快。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多加以改正。美中不足的是性质二的应用本节课安排的例题,习题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补充些例题及习题。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平均分》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03-24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4-14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13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0

矩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04-29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22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精选6篇】04-2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5-09

《通分》数学教学反思05-05

大学数学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