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2 08:41:05 兴亮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画图》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图》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

  《画图》教学反思 1

  低年级的电脑绘画,这1部分内容不仅适合低年段的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本人也挺喜欢上的,总觉得这个模块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几个模块而言,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营造得热烈,有趣。不过,我也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重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在应用中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

  3、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画图》教学反思 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和差问题。和差问题的计算本来就是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要想让画图在学生心目中真正成为一种解题策略的话,我觉得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要会画图,会用图简要、完整地呈现题目中的信息。其次,要会用图,能利用图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数量关系,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画图要有感情,要喜欢画图,不能让画图成为一种累赘,一种麻烦,而要让它成为一种需要,一种解题策略。

  这节课,这几方面完成得都比较好。首先,学生学会了画图。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基本上没有画图的经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画,困难太大,所以老师给出了一小部分的图,算是一个引路,给了他一根拐棍,因为位置确定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这里也体现得较好。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画好这幅图。交流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大家来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一幅完整的线段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有动手实践,又有合作交流,在体验中最终学会了画线段图。然后让学生比较运用哪种策略更好些,体会到在这儿列表不能反映所有信息,不是很直观,但画图能把题目中的信息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便于我们分析解答。真正体会到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会用图分析解决问题。图画好后,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不仅能把题目中的`信息全说出来,甚至还能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很快就能用两种不同的解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说算理时,让学生上黑板指着图或表说,同学们都是指着图说,而且说得很到位,说明学生已基本会用图帮助自己分析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了画图策略的优势。

  最后,从一节课的表现来看,学生对画图有着浓厚的兴趣,试一试的图画得都比较好,而且解题方法都对。

  《画图》教学反思 3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每个阶段学生都很投入,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意见,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作品有创意、有个性……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学生能主动探究、乐于创新、积极实践,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准备和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信息科技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几个操作命令,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的方式,主动对知识进行获取、整理、运用。上完课,我依然沉浸在上课的快乐中。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感受:

  教学中,我坚持一条原则:“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多。”让学生始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如:预习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统筹安排,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协力完成了多项任务,有的小组能主动将小组合作中的问题整理在课上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交往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得到提高。又如:在构思、创作、展示、评价等阶段,均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能力得以展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没有框框,思路开阔,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共享各种资源,一步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把最初的学习任务观内化为学习的责任观。学生在学到新本领的同时,培养了合作能力,也获得了情感的深刻体验。

  在课中,师生角色定位准确。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角色只是指导者、合作者、调控者。如:小组成员积极动脑筋、主动想办法进行预习,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我以指导者的身份查看每组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对个别小组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集体探讨、交流等共同解决问题。课堂中,体现更多的民主,鼓励学生好问好说、敢于否定、敢于争辨,不给学生“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民主、宽松的氛围,耐心期待学生在“发现~选择一探究一解决”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在作品展示、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展开争辨,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听者或点拨者。

  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让学生保持身心愉悦的同时进行学习、探索。课伊始,我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在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再把本课的学习任务开门见山的抛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又如:学生创作作品阶段,由于时间紧凑,操作上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的情绪是非常紧张的,这时,放上一段优美、轻缓的的音乐,在音乐的流淌声中,学生渐渐地拥有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态,紧张中显得那么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动作熟练。

  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重视研究的成果,但适当的展示研究成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网络的存在为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既方便又快捷的平台,借助网络,师生共同展示研究与创作成果,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展示与交流是一种无形的评价,它不是评定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角,他们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拓展了思路,促使自己进一步创新、主动投入自我完善,使后继学习更自觉、更有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不断汲取营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

  《画图》教学反思 4

  画图本是WINDOWS自带的一个小软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点也没错。这个软件看似简单,但如果能巧妙使用,它将呈现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主自学习活动使学生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①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能完全正确,有时甚至会扯到别的问题上,这时候应该肯定他的回答,为大家解答了某个呆会将要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把学生的回答扭过来,感觉学生有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味道,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②学生看完老师展示的图片后,觉得电脑作画好神奇,想象之门被打开,每一个学生都蠢蠢欲动,这个时候教师只要对各个工具稍作讲解,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而我的作法是请学生们把每一个工具的用法都说得清清楚楚,在讲解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学生有点等得不耐烦了,这些都有待好好改进。

  《画图》教学反思 5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示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示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示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任务驱动是目前计算机教学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带着任务学,能在学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讲授画图程序的时候,假如简单役计任务,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发明性的思维。在设计任务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动身,让学生切实体会计算机可以协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时间还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操作,恐怕仅用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设计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范图,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局部学生从常规思维动身,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发明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多篇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发明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换,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沛体会到了发明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发明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发明性的方法,画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发明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坚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发明的喜悦与快乐吧!

  我想,教师教学的发明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置上。一般来说,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即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太主张上计算机课非得带书不可,应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打个比如,导演对剧本的处置是一种再发明,同样,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应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这也是一个再发明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需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主要表示为:协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探索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战略,发展其认知能力。

  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快乐的事,将操作步骤用课件有条理地向学生交待清楚,对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体现了课件应有的实用价值。

  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假如面对着一位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学生们哪还能有创新的火花呢?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表示的机会,允许小朋友们多想、多问和多说。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主要应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自身的作品时可以与以前的作品作比较,评价他人的作品时可以与自身的作品作比较,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画图》教学反思 6

  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电脑,使他们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走进电脑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有所启迪,这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始终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赛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根据学生熟悉的校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荷塘小学的校园进行导入,并由实际生活中的校园引出画图中美丽的校园,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学设计依据“美丽的校园”展开,从教学楼到环境的美化,到天空的太阳,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并事先将这节课的任务交代清楚,从而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教学过程流畅。

  这节课的重点是四个工具的使用,但是如何把这四个工具串接到一起,体现工具的灵活性,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从备课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根据美丽的校园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以此环环相扣,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第一环节,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先尝试再由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并在小结的`过程中引出难点,从而由学生的观察来发现,类型框的三种不同方式的灵活运用。

  第二环节设置了一个练习进行巩固,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遇到问题主动问同桌或者老师,任务的设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将美丽的校园进一步美化,在这一活动中,我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有进步,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

  三、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更加恰当。

  由最初的“你的作品真有特色!”到现在“你的作品特别注重了构图,主题很明确,颜色搭配合适!”、“啊,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在美丽的校园里一起庆祝节日,还画出了节日绚丽的烟花。”等等,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不但有赞扬和鼓励,而且有适当的建议,让学生知道自己还要努力的方向。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进一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的方便、快捷带来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但同时在授课中我在如下几方面还要加强:如对外校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语言要更加生动,语速还要慢一点,在言语激励上还要再加强。

  在外校上课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教师知识的积累,深厚的功底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以后还要在各方面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加强提升。

  《画图》教学反思 7

  画图的综合运用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一节综合运用课,也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内容,是对画图软件的巩固运用,是画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延伸,通过绘图工具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加工,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太仓市第二届百节好课,我在城四小为太仓市小学的同行进行了展示,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2、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总之,通过这次百节好课的评比展示活动,让我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对新课程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水平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指向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我想这也是太仓市教育局组织“百节好课”评比的初衷和目的。

  《画图》教学反思 8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附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现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教师却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典型,让学生用有限的功能来创造出奇趣的`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应该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了。对学生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记得在一次电脑绘画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掘电脑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古式的花瓶和一个碗,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花瓶和碗,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吧!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克服了学生电脑绘画中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

  《画图》教学反思 9

  【情景】

  我在教二年级《巧用画图工具》这一课时,请学生分别在画图上画:水果、动物、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后,我用涂涂绕绕的方法把学生画的这三样东西重新诠释,请学生观察我的画法,学生觉得很新奇,他们形容:“像龙卷风一样的!”但我发现,学生只是掌握了这种绘画的方法,却没有得到实际、广泛的运用,画出的'东西都比较单调。

  【措施】

  当时,我以最后的这个人物为画面的核心,请学生说说想给这个小朋友加什么,进行添画,成为一副完整的绘画作品。

  有的学生说:“我想给她加顶帽子。”有的说:“我想给她加个小挎包。”还有学生说:“给她加块草地再加个太阳吧!”……学生说出来的我都用涂涂绕绕的方法画了出来,当学生看到原来可以这样画画时顿时情绪高涨,更来劲儿了,什么蝴蝶、蜻蜓、小花、冰淇淋、蝴蝶结……等等,都要我加到画面上。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起来。我趁机问:“谁想上来试试?”学生们个个都把手举得老高嚷着:“我来我来。”……整堂课出现了我没有预料到的高潮。

  之后,学生就将他们刚才画的东西丰富了起来,整个画面丰满了、更美了。

  【分析与思考】

  课后,我在想: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缺乏创造力,我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辅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作为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与状态,应尽自己所能,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发挥到及至。

  每一堂课或许也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在师生间的交流中,教学相长。

  教学也许就是这样,老师能教给孩子知识,孩子也能给老师灵感!

  《画图》教学反思 10

  低年级的电脑绘画,这部分内容不仅适合低年段的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本人也挺喜欢上的,总觉得这个模块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几个模块而言,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营造得热烈,有趣。不过,我也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重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在应用中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

  3、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画图》教学反思 11

  上段时间,我在四年1班实行了一段时间的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上升。鉴于往后还需要在另一个班进行推广这个能力练习,故反思如下:

  1. 教会学生画图的基本策略

  开始时,我准备了一节以画图解决问题的主题课,通过一步计算、两步计算、三步计算的.题目,结合如何画图进行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数据的提炼、画图步骤、需要解决问题的标示等简单画图技巧。如“商店买回140个杯子,装了5箱后还剩20个,每箱装多少个?”,首先让学生读题,简单快速的找到题意“140个杯子,装了5箱后,剩20个,每箱?个”,接着画线段图或者用其它图形来表达,要让学生明确,把140个杯子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已经装箱了,一部分是剩下来的;装箱的那部分要分成5个箱。最后在图形上,把各个数据标在合适的位置,并用问号将所求部分标示出来。

  2. 通过典型例题来提升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次测验反馈中,学生在有关“倍”的问题上,经常出错,学生习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但没有具体分析什么是什么的几倍,没有分析等量关系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在运用线段图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找标准量,用一个格表示标准量,在用另一条线段表示什么是标准量的几倍,最后是标数据和问号,在观察线段图的基础上,分析1个格与几个格的关系,从而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进而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 一天一练,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我让学生一天进行一题练习,然后第二天进行批改和讲解,在学生养成习惯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画图》教学反思 12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直观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例1前我先出示2题“看图解答”,引导学生看图说出问题、条件和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此环节的意义是通过从图中整理条件引导学生体会“图”的好处,同时也勾起了学生脑海中关于“画图”的回忆,也为例1的教学做好铺垫。例题1是用纯文字的形式出示的,由于题中的条件比较多,使学生在对文字的阅读理解中遇到了困难,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有些模糊,不过借助课一开始的'“前置性练习”,很多学生能够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但如何准确的在线段图上表示题意却有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给出一条线段表示小宁,给学生一个“支点”,再让学生画另一条线段表示小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画好了主体部分后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在图上表示出来,从而完成一幅完整的线段图。在画好图以后,教师就要诱发学生“看图”进行推理,找出数量关系并进行分析,确定基本的解题思路,化图形为算式。本课中的例题不同与一般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其条件、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适合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例题1呈现的是两个数量的和和差,通过假设让两个数量相同,期间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总数的变化,形象的展示了解题思路,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之后学生自主解题,板演并进行讲解,如此在观察中推理,在计算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最后的回顾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画图述问题、分析问题的经验上升到策略的层面,进而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策略的掌握要经历从模仿到逐步内化的过程,“试一试”是对画图策略的强化,教师要进一步放手,“想想做做”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策略,“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学生通过画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获得的,本课学习,画图不是最终目的,不可能仅凭一两堂课就能使学生掌握,画图是一种中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会思考,随着学习的深人,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帮助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策略的价值,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画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图》教学反思10-16

画图教学反思04-05

《画图》教学反思10-16

画图教学反思04-05

《画图》的教学反思09-05

画图程序的教学反思11-25

《画图》课教学反思08-18

《巧用画图工具》教学反思11-25

《灵巧的画图工具》科学教学与反思06-18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