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7 17:35: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1

  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并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较多。分析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分数大小的直观经验不足。如果强迫其用总结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判断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把学生培养成“做题工具”。

  本课的教学思路:

  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会提出的3个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积累直观经验为抽象思维打好基础。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这样就可预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更完整。

  教学中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提出3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这3个问题涉及3个知识点。围绕这3个问题的解决完成了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由于第1个问题的探究铺垫,使学生在解决第2、3个问题时能轻松完成,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品尝到了自主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时,我有意放慢脚步,让学生观察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异同。这样做既让学生明白只有“同分母分数相加”才可以这样计算,同时也在有意渗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的一般方法,还在为学生将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探究策略打基础。

  3、在教学难点“1减几分之几”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很自然而然的用算出剩下的,在此时我点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就是所分的那个整体。我们常常把这个整体表示为“1”。紧接着我又利用教具举例,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了整数“1”和分数的关系,并且明白了在“1减几分之几”时怎样计算。

  1、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语言不够严密。在探究“同分母分数相”时,我是用“猜想-验证-证实结论”的方法来进行的。在应该是猜想的时候,自己却直接得出了结论。尽管后来也用例子进行了验证,但总归掩饰不住得出结论的鲁莽。

  2、放手不够。为了让学生很顺利的理解算理,我在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之前已经加深了学生对“每一份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看到两份说成《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时,已是顺利成章。而自己还在追问,后来再复述“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2份就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这样的后果是既浪费了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松弛,注意力分散。

  通过本次教学使我觉得,自己在备课上还不够细致,课堂语言还需锤炼。今后在使用教材上要再大胆一些,备课时吃透课标,结合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学生的学情、兴趣,优化整合教材;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质课堂。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2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1、 充分利用主题图,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学得较好。

  教师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分别提出:

  猪八戒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猪八戒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这就为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引出了课题和内容,致使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我也就是利用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2、把握起点,合理定位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这些孩子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8是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当算出2/8+1/8=3/8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实物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可以直接教学例2,利用学生提出的“猪八戒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进行例2的教学,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也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降低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3

  前几天讲了《分数的简单计算》这节课,这节课内容确实很简单,很多学生一听就会,还有很多学生提前学习过了,于是在讲的时候就出了各种问题。学过的学生因为会了,所以在我讲的时候不认真听,尤其是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便开始找周围的同学说话。还有的一听就会,听完一个题后也开始做小动作。而这些学生影响到了那些不会的。之前自己一直对课堂组织比较在意,因为做的不是很好。之前教其他班级的时候,虽然或多或少有各种课堂纪律问题,可基本上能控住场,可到这两个班的时候,课堂纪律简直崩溃。这节课也是这样。虽然整体纪律较糟糕,但期中还是有一丝亮点。我讲了一个例题,学生大都会,或者说会的学生都马上说出了答案。我于是说要加大难度了,就在这一瞬间,感觉到班里安静了许多,原来很多说废话,低头的学生都抬起头来听我说。当我把题说完之后,有的学生马上说答案,不过不正确,有其他同学尝试说其他答案,于是我讲了正确的方法。

  这节课主要就是这个亮点,课堂教学真的需要巧法,适当的课堂设置,巧妙的'问题设置都能吸引学生注意。一节课如果有二三十分钟的时间能吸引住学生,也许就能把课程内容讲完,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完内容。道路是曲折的,还需不断努力。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4

  在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课的时候,当我看到例1中的分西瓜的情景图,再看看例题中用圆形来代替西瓜,我就觉得,情景图好像不太好。因为,这是分数的简单计算的超始课,学生从过去的整数运算,转入学习分数的加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觉得抽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圆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等于几个几分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之所以觉得情景图不太好的原因,是因为用圆形来代替椭圆形的西瓜,不够直观。而且,例2用了一张长方形纸的5/6,拿走其中的二份,来讲解分数的减法,我觉得也是不太好,“一张长方形纸无故的少了一份”,对于以这作为起始课,我觉得也有必要用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作为情景。

  究竟举什么例子好呢?在思索中,我看到了上一页一家人分蛋糕的一幅图(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我的灵感马上来了,不如就以小红生日,然后一家人分蛋糕来作为情景图,毕竟,用圆形来代替蛋糕,更加的贴切,更加的直观。我又想,既然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蛋糕,出现了3/8,1/8,2/8三个分数,不如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我和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我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这样,既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同时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谓一箭双雕。至于书本的例题,则可以作为练习,让学生自主去解决。

  在课堂实施中,虽然三年级学习的只是分数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不明白分数单位这一概念,但我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的算理,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并能说出计算的依据。因而,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出错较少。

  此外,为有效突破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这种特殊的情况,我把书本做一做中的1/4+3/4这一道题目稍往后移一移,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完成这一题,并通过生动的课件显示,让学生看出这两个分数移在一起之后,刚好就是一个完成的整体,即是1。这样,再让学生去完成两个分数的和是1的题目,并插进一些得数是0或一个分数与0相加的题目,学生也顺利的解决了。

  当然,上完课之后,自己回想这一节课,其实还有不少的地方自己在课前没有细致的考虑。如: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来提出数学问题时,没有强调学生提出的是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提出的是“……吃了几块蛋糕”之类的整数计算的题目。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了两个分数相减等于0时,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等于0。还有在黑板所贴的用来表示分数的圆形,如果能通过移动其中所表示的份数来突出答案是多少,应该更能帮助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理解。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5

  今天我执教《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有些感受。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可能只需要5分钟,全体学生便能全部掌握。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种新运算的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为今后更复杂的分数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以生日一家三口吃蛋糕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第一个孩子提问:“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现在想来,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问题,可惜当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而是直接问“可以提出用分数计算的问题吗?”。第一个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符合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她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生长点。以往他们学习的都是自然数,都习惯以“一”为计数单位,而现在要转换为以“几分之一”为单位,这个坎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的。如果当时我能引导学生:“你看,爸爸吃了3块,每块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吃了三块其实就是几个八分之一?也就是几分之几?”让学生将一块与“八分之一”建立起联系,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逐渐适应理解分数单位,并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今天的计算方法,如果这步做好了,我想今天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本节课我十分注重进行实践操作,在探索计算过程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三种思考方法:

  (1)、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去理解算理,直接解答;

  (2)、用黑板上教师贴着的学具(一个圆平均分8块)辅助思考,进行计算;

  (3)、用教师提供的圆片(已经被均分8份)进行涂色,辅助思考,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完成操作之后,都要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我的出发点是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我感觉这个环节似乎不大理想。一个是思考进度不统一,涂色的孩子动作比较慢,有些孩子已经讨论结束了,不少孩子还在涂色。另外,我不是很肯定用各种方法思考的孩子,是否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要求,他们真的从各种方法中理解算理了吗?

  汇报的时候,我感觉孩子们应该是懂得其中的算理的,但表达方面差强人意,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我的引导也出了一点问题。问孩子们计算方法,两个孩子都说了“只要把分子相加,然后写上分母和分数线。”可见他们是懂得计算方法的,但如果不解其中意,我感觉这样的教学还不够。因此出现了一下对话:

  师:为什么只要将分子相加呢?

  生:因为分子表示取走几份,爸爸取走3份,妈妈取走2份,一共取走5份。

  师:为什么分母可以不变呢?

  生:因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而一开始蛋糕就是分成8份,在分的过程中并没有再分。

  我想孩子是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从他们说的话中可以感觉得到。如果这时候我再引导一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都是八分之一,无论怎么取,取的都是几个八分之一,因此分母总是8。”将这个道理提炼到分数单位的层面上来,而不是总停留在实物操作阶段,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原本我想让孩子接着提减法计算的问题,不想这时有个孩子发言:“老师,我可以用另一个办法求出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小女孩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一,蛋糕盒里还剩八分之二,合起来是八分之三,用一个蛋糕减去八分之三,就是八分之五。”这个小男孩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原先加法的问题,值得鼓励。我也借此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在这个时候将“1-八分之一”拿出来讲。因为前面的分数的认识教学还比较扎实,学生很容易理解1就是八分之八,在通过黑板上的张贴的蛋糕学具,学生很容易就算出了得数。

  应该说,从课堂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应该还不错。最后一个环节,我让他们看课本例题(今天我没有用课本例题,而是用一个情境将两种计算串联起来),并完成其中填空的部分。巡视中,我发现学生有道题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就是“六分之五减去六分之二”,学生都知道等于六分之三,但填写“( )个( )减去( )个( )就是( )”,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答对得很少。现在想想,这节课学习只能让学生从具体感知的层面上朦朦胧胧理解了算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单位这一块做得还很不够。这也说明我备课还不够充分,如果能从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注重引导,相信这个情况就不会出现。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心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用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难以理解。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理解分数意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主题图和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我采用动画,把2个1/8和1个1/8合并到一起,就是3个1/8,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算理。在计算5/8-3/8时采用动画从5个1/8里去掉3个1/8,还剩2个1/8,就是2/8,学生很容易就归纳,总结出算理。整堂课形象直观,降低认知难度,学生容易理解。

  本节课我也十分注重进行实践操作,我让学生用准备的纸折一折,涂一涂,来巩固算理。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能解释清楚算理,部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济源市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2、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通过练习题,找找规律,最后看看学生自己有什么发现。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比较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3、存在的不足:

  (1)学生用学具操作验证结果的过程,处理的有点仓促,应该多预留点时间,让孩子们充分的理解过程,学生汇报的时候,应该多找几个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中的题目,增加一些情景题,或许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2)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4)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11-25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1-07

《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01-31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5-09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7-06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4-01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1-08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范文09-23

关于《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