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6 09:11:04 志杰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1

  直观教学永远是生物学科的最爱,直观教学特别是对实物观察仍是生物教学的特点,也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接触并研究生物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本节教学中,宏观方面的内容,对有实物的以观察实物为主。如植物的六大器官,让学生观察各种器官尽可能奇全的'植物,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各器官及功能。再如,组成器官各种不同的组织,也是由学生观察植物器官果实探究,通过观察、讨论、认识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以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教材内容中微观的知识,由课件呈现给学生,让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化,由静变动。如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根尖分生区的分裂过程将微观的过程较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变静为动,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组织与分生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掌握知识,突破了难点。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有六大器官;二是构成植物器官的四种基本组织;三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植物体结构。

  根据本节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结果看,课前的设计比较合理,课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由于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利用复习上节基本知识,使得在教学本课时内容时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关于四种主要组织的认识、又与动物体的四种基体组织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中,首先对上节内容中的相关概念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概念进行复习提问,以旧引新,给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再利用学生学习小学自然课的基础和从生活中获得的植物体组成的知识,通过对自带植物标本的观察,认识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种器官。在前一节学习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础上,观察并认识植物体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同时注意到构成植物体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强调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采取的是“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先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认识植物体的器官。在学生交流他们对植物体各部分的认识及填写六大器官名称的过程中,加深对植物体宏观结构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课上的填图检查,课堂练习以及随机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反馈来看,自认为本节课的效果是不错的,应该达到了预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还是没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来获取知识,总有不放心的感觉;

  第二是课前复习环节上用时稍多,使得学生活动中相互交流的时间不足;

  第三在调控学生课堂活动上出了点小问题,没有满足少数学生的要求。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3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教学预设是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整堂课围绕着“植物体是如何构成的?”这一问题展开讲解。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最后再比较动物体结构层次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但教学中没有达到预设目标,感觉部分学生对“宏观”“微观”两个词还是不理解,对专有名词掌握不透彻。

  一、不足之处

  1、我的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件熟悉不到位,有些内容课件中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直接略过。教学各环节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在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这一内容上花大部分时间,着重讲解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拓展知识面较广,以常食用的植物体器官为例分析;由于时间关系,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以表格形式从细胞的分布、形态和功能等方面比较,学生只是抽象地记忆,掌握本小结的内容效果不佳,导致课堂不易区分重难点。

  2、以复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导入新课,没有体现“新”与“奇”,对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力度不足,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分层教学方面体现不明显,没有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课堂的活动限于自己与几名成绩优良学生的交流,表现不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整堂课以讲授法与讨论法为主,学生只是理性地学习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熟记的层面,实验操作技能得不到提升。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缺乏语言幽默感与教学机智,作为新教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给学生,完全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4、备课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表现的是不活跃的课堂。问题的提出没有体现有效性,导致自己总有种学生积极性不高的误想。一趟好的课应是跟着学生的脚步走,而不是完全照着自己的思路来,这就要求自己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广的知识视野。

  二、改进措施

  1、多主动听课,汲取教学经验与不同的教学风格,加深专业知识的研讨。学习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备课,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活力、更生动。

  2、学习植物体的器官时,自己可将洗净切好的番茄果实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果实的结构,有果皮、果肉、种子及果肉内一条条黄白色的筋络。让学生撕下番茄果实表皮观察,拉动其表皮,是柔韧还脆弱?接着让学生品尝,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厚;而果肉汁多、味甜、易嚼、口感好,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排列疏松。再观察果肉中黄白色的细丝,猜测它的功能。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植物的器官也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3、学习植物体的组织时,举例说明学生不易观察和理解的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构成每种组织的细胞的特点,认识到植物体的每种组织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让学生回忆人体几种组织的形成过程,对比着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4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形成概念,在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胃是一种消化器官。胃的内表面是上皮组织。胃能够蠕动,说明胃壁内有肌肉组织,胃排空时会感到饥饿,说明胃壁上有神经组织,胃壁中还含有血液等结缔组织。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起来,执行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所以胃属于消化器官。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心脏或膀胱等器官,进一步明确器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让学生判断一块肌肉是否也是器官?加强学生对器官概念的理解,也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所以,有关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成为生物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切忌死记硬背概念。

  2、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人体和动物体是如何构成的?植物体是如何构成的?这是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由前面第三章中学习的细胞开始,从细胞、分化、生长到组织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这是从微观到宏观,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向都要求学生分析,从不同的层次上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现象。当“由宏观到微观”“由微观到宏观”两个方向学生都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和动物体、植物体,都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更有利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5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

  在小学阶段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获得“绿色开花植物从宏观上看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相关概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的内容有: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

  依据学情和课标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小组合作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描述植物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从结构特点推测不同组织的功能,渗透结构与功能观。

  2.基于观察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梳理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认同植物体的各层次不同组分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构成植物体的观点。

  从课堂评价和课后反馈可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二、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差异及原因。

  1、导入。本节课的导入方式是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不同植物体的视频,提问:植物体的组成有什么共同规律?(从宏观上看,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植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那从微观上看,细胞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构成植物体的呢?

  2、活动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宏观感知器官的组成、微观比较器官不同部位的细胞、梳理不同结构层次的关系三个活动。通过解剖、品尝和观察,宏观感知器官由不同组织组成。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部位的细胞群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紧密程度,并推测这些细胞群的功能,明确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共同组成的,能够执行相应的功能。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梳理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的关系,明确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同一层次的不同组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进而构成严谨有序的植物体。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思维非常活跃,且有一定深度;在完成三个活动后,学生能够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结构层次的组分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三、 教学中的亮点、缺憾及原因。

  本节课我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对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整合。

  二、凸显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三、活动之间逻辑层次清晰严密(宏观感知组成器官的不同组织——微观比较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梳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认为的缺憾有: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同时构建“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概念,课堂容量较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非常兴奋,容易忽略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推理,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是什么”的探究阶段,未深入“为什么、会怎样”的探究阶段。因此,本课的设计尤其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才能实现真正地实现深度学习。在下一课时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尤其要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6

  直观教学特别是对实物观察仍是生物教学的特点,也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接触并研究生物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本节教学中,宏观方面的内容,对有实物的以观察实物为主。如植物的'六大器官,让学生观察各种器官尽可能奇全的植物,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各器官及功能。再如,组成器官各种不同的组织,也是由学生观察植物器官果实探究,通过观察、讨论、认识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以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发展能力。

  教材内容中微观的知识,由课件呈现给学生,让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化,由静变动。如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根尖分生区的分裂过程将微观的过程较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变静为动,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组织与分生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掌握知识,突破了难点。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7

  本节课主要介绍植物体的`四个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们容易理解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但为什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就是器官,学生还不是很好理解。总体来说学生理解较好。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8

  用一棵染色的花而导入新课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上,这节课我把重心放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哪些部分用于运输水分这方面,因为发觉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还不够掌握,而这个课题难度也适中,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制定计划中去,相信很多学生也能想出很好的方案。但是在个别班却有些学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到讨论中去,而在1,2,4,9,10这四个班中,小组讨论得比较成功的是1班和4班,想出来的'方案多,而且都较具有实践能力的,而像9班,我已经把实验要求讲解了两次,还是比较少同学讨论得出方案,我想如果再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指定几个学生充当小组长,记录员,这些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课堂纪律较易控制,而且学生也会进入角色。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9

  本节课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精心设计,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来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课前充分准备实验材料,于一周前就与同组科任及实验管理员合作培养毛豆种子的幼根,由于天气较冷,毛豆种子萌发速度偏慢,后来把种子放到恒温箱培养,这就加快了毛豆种子的萌发速度为课堂教学准备了实验材料。还有,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水分在茎内运输的途径”的实验,笔者与同学收集了女贞、榕树、小辣树、芋子和桃树等6种枝条做实验,通课前过对照实验,最终选用桃树枝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实验由学生课前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采用创设情境、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旨在学生能说明根毛吸水的意义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增进同学友谊,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过这堂与学生的共同主动学习,基本达成了三维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大量的根毛对植物吸水具有重大的意义,能熟练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即水分由根毛吸收后进入根内导管后,由下至上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学生再通过亲身体验掐断榕树枝条流出的'有机物,掌握了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节课笔者于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通过采集实物、摄像实验现象做成课件,展示形成明显的对比,加强了直观性教学,学生同时也参与了采集实验材料的活动,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但由于培养毛豆的时间提前偏早,观察根毛的实验效果不很理想,还有在课堂上观察有机物由枝条流出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用手掐断枝条的横截面不整齐,看到的现象分不清是有机物还是水分,假如有小刀横切且观察上断枝条流出的汁液,那效果就显著了,学生能从感性认识领会实质问题了。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 10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力求对问题的处理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对实验的处理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本节课以动画情景:”小水滴在植物体内的旅行”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并穿插资料分析,拟人化的难题攻关,学生观察,学生动手实验,实验探究,感知,质疑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观察,实验设计等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实验法解决生物问题的意识,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让学生融入到情景中,在乐中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材的把握上,我从整章的角度进行把握,让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本节内容的处理上,我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剖析,通过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大胆质疑,分析资料等活动展示出来并通过动画情景的创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和串联,让学生主动的去质疑,去解决,这样不仅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展示在学习面前的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实境。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个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08-14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要点总结06-20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07-16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12-16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反思11-02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反思10-01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12-25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05-20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7-10

生物七年级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