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棵小桃树》教学研讨的反思范文
研讨活动分两部分进行:上午分别听贡嘎县中学和实验中学的两位老师的汉语课;下午进行教学研讨。
第一环节:听课
时间:7月15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贡嘎县中学电子白板教室
班级:七年级(五)班
课题:一课小桃树
听课人员:贡嘎县中学和实验中学的所有汉语教师、教研人员、两校中层以上干部。
教学实录:
一、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温习字词、儿化音、多音字
同学们见过桃树玛?它的话是什么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那颗小桃树,想一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和我们见到的桃树有什么不同?(出示等媒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2、学生朗读课文,声音齐整、响亮、饱满。(教师评价朗读很好)
3、介绍作者,图文并茂
4、教师提问:生活中的桃树、图片中的桃树、作者笔下的小桃树与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提问时,应该将画面切换到小桃树,而不应该是作者的图片)
三、分组讨论(2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本篇课文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文中提到别的小孩都去含着核桃做梦去看,而我是怎么做的?小桃树刚从土里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很熟悉的份组,调转座位形成小组)(分组讨论时,教师没有明确哪个组讨论什么问题,只是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讨论上述三个问题,2分钟学生就讨论好了吗?而此时,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可见,分组讨论,问题突出,一是时间不够,2分钟不可能研讨3个问题);二是教师没有明确分组讨论的`内容,分组讨论,每个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然后每组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推选一名代表来陈述;三是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应该走进学生、深入学生,有些问题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指导)
3、教师明确:
1、树干:瘦弱、粗壮;话的颜色:太白、太淡、粉红。
2、小桃树。
3、我将桃核埋在院子的角落里。
4、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挨着身子的,第二天才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四、介绍写作背景
1、教师显示换面。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作者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呢?
五、初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女同学读得很好。
师:第一段写了什么?
生:故事的开端。
师:我干了什么?
生:我种下了核桃。
师:是的。我满怀希望种下一枚核桃。
第二部分(2-5):
核桃的形态:瘦瘦的
核桃的颜色:黄黄的
作者却有相反的观点:希望开花、结果。
第三自然段,齐声朗读。
师:经过几年的生长,开花了,但花怎么样了?和我们见到的一样吗?
生:不,太白,太淡了,更加突出了瘦弱。
师:
第三部分(6-8):
第二环节:评课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