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9 14:04:56 进利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一搭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在“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在练习设计上通过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第五题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第六题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第七题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2

  记得刚拿到教材时,我们就急忙通读了一遍,然后在一起谈感想。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单元,都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大家都说,他们会搭出来吗?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们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3

  这节课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设计,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学习过程。

  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总之,无论是观察,画图比赛还是动手操作,还是后面的试一试练习,无不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

  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我摆你画”和 “我画你摆”两个活动。两个活动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观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然后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练习:

  1、想一想:从正面、上面、侧面各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根据一个要求搭图形,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这节课中,部分学生对于“把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到纸上”的题,当图形的面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学生感觉有困难。

  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是几个很大的正方体,但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如果把这个片段作如下的改进,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1、让学生自己摆好。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图形。

  3、让学生观察实物。在观察实物时,让学生把看到的形状在纸上的位置画下来。多进行几次。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从各个面看到的平面形状就更容易理解。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5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1.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材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复习除法竖式的写书是很重要的,也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对除法意义的加深印象,引出平均分也有剩余情况,也就是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搭一搭来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用13跟小棒搭正方形,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在这里重点让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什么?为什么会有剩下的?让学生明白剩下的1根不够摆一个正方形才剩下,同时让学生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填写不明确,我应该在这之前可集体填写有14根和15根小棒时的情况,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这一块,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并没有马上发现规律,即使我提醒之后,这与我提问有关,指向性不明确,语言不够精炼,我想可以直接追问: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余下的根数比4根小?通过这样的追问,最终让学生感受余数比除数小,结论得出后,也可再次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除数小吗?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次验证25根、31根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况。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6

  《搭一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时,我主要分成三个环节,环节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我让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几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学习余数的必要性,这里我重点让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的意思,为什么会剩下,让学生明白剩下的小棒不够搭一个正方形了才剩下。 环节二:搭一搭,填一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再画一画并列式,这里主要让学生讨论填写单位,接着在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后让学生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里,我重点追问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让学生经历多次的思维碰撞,自己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环节三:搭一搭,想一想—进一步验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为了引发学生再次思考,这时我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余数小吗?让学生用25根,31根小棒搭正方形……

  纵观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交流,发现,感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当然学生在动手搭一搭环节,还是处理得不好,部分孩子搭小棒时还是流于形式,没发挥到它的作用,而且秩序有点乱,用学具确实可以帮我们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怎样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呢?这是我接下来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7

  这节课的成功,我认为注意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对事物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抓住事物本质。

  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搭一搭》教学反思。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教学反思《《搭一搭》教学反思》。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总之,无论是观察,画图比赛还是动手操作,还是后面的试一试练习,无不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8

  本节课中,我注重联系实际,由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探究中来!

  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例如:由四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入手,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

  在活动的设计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探索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时,我逐步引导学生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在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以及活动三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后面的练习中,照顾到全体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此外,本节课中,也有这样的不足: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确简练,引导不到位,例如在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时,我只是说:请说一说你看到的图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例如展示过学生的作图时,我只是说:做的不错!白板使用不熟练!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

  教学本课时,我事先准备一些正方体学具,教学中,我安排了“我说你摆”和 “我问我摆”“我摆你画”几个活动。活动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观察。每个活动我都比较注重活动的层次性。第一个活动是:教师演示(边说边摆);再请两个学生到台上模仿老师搭立体图形(一个学生发指令,另一个学生按照指令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接着全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尝试搭出立体图形;最后组织同伴间开展搭立体图形的活动。

  第二个活动是先搭好了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问问题,来判断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我分两步进行。先师生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要示。然后学生活动。两人一组,一人搭出图形,另一人用尽量少的指令提问。当然学生问的水平有高低,问题又多少,不管学生情况怎样,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考哪种提问的方法比较好,在比较中筛选,优化提问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很有好处。

  通过本课教学,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 10

  《搭一搭》一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节内容主要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学生熟悉的搭图形场景开始,组织学生用小棒动手搭一搭熟悉的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先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结合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思考余数“1”表示什么意义。然后认识横式,思考余数“1”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来。从而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让学生发现13÷4=3(个)……1(根)商的3表示可以搭3个正方形,余数的`1表示还剩下1根。从而明确 “3”后面的单位应该是“个”,而“1”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根”。其次,再通过用14、15、16……20根小棒搭一搭,画一画、填一填的活动一起来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14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15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3根;16根小棒正好可以搭4个正方形;……19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还剩3根,如果再添1根,就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每次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根据观察发现:随着总根数的依次增加,余数循环出现:1、2、3、0、1、2、3、0,余数都比4小。为什么余数都会比4小呢?学生通过操作,结合算式发现:如果剩余大于或等于4根,就还可以接着搭正方形。那余数都比4小呢?还是余数都比除数小呢?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一个数,画一画三角形和五边形,并写出算式。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比除数小。

  本节课我注重将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抽象的算式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结合操作活动来发现并理解,在除法算式中两个单位为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二,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搭、画、填一起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让他们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余数都比除数小,进而有效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自觉地学习新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此节课也有不足,由于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操作活动,所以在时间上较为紧张,没有进行巩固练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我需要思考和加强的方面。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搭一搭教学反思09-22

《搭一搭》教学反思03-25

《搭一搭》数学教学反思11-20

《搭一搭》的教学反思范文07-01

《搭一搭》教学反思范文06-14

《搭一搭》教学反思(精选10篇)02-16

搭一搭二数学教学反思02-24

搭一搭教学反思(通用6篇)05-30

《搭一搭》教学设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