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4 22:55:17 宗泽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1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气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篇课文在第一课时前,我布置了预习并且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但我并没有把握学生到底能找来多少资料。

  上课了,我在揭示课题之后问:“虎门销烟是发生在1839年6月的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更是一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战争。谁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话音刚落,很多孩子举起了手,纷纷向全班介绍收集的资料。乍一看去,有的是把资料抄在了书上,有的是打印出来,还有的找来了精致的图片。我很是惊讶和激动,惊讶的是有这么多同学认真的找来了这么多资料,激动的是资料的内容可真丰富啊!例如:徐郁明同学找来的是林则徐的资料和参与虎门销烟的其他英雄人物的资料;孟文欣同学收集的.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资料和林则徐塑像图片;陈凯敬同学收集到了林则徐如何禁烟的资料以及虎门炮台的图片,林则徐销烟旧制图片,有的还是彩色的,这些图片在教室用的实物投影仪都给学生展示了,除了以上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展示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手中的资料,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由于这次课前布置的预习效果,深刻的体会到课前预习和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对学习一篇课文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2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

  课堂一开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在下面的教学中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在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l了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3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林则徐是怎样一个人?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学完课文,我布置了一道小练笔,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从学生所写的小连笔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伟人的崇敬,内心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里我摘录了两位学生的小练笔作为教学反思。

  习作一:

  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我想对林则徐大人说:“林大人,您真是英雄,我崇拜您,你当年竟把两百多万斤的鸦片销毁,把那么多害人的鸦片倒进了滚滚的销烟池里。林大人,您真伟大,你这一壮举既打击了侵略者,又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表明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侵略者的决心。但愿现在也有许多像您那样的人!那么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吸毒的人群了!

  习作二:

  我站在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塑像前,我的心中马上就涌起敬佩之情,虎门销烟的情景就像是回放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一一浮现。我仿佛听见了林则徐大人那震天动地的一声“开始销烟!”我仿佛看见一群群民工将一担担鸦片倒入销烟池。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拍手叫好。在人们欢呼雀跃之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挤出人群,跪在了林则徐大人跟前,大声高呼:“林大人英明,林大人英明呀!”在场的外国商人也不禁脱帽致敬。

  我想:林则徐大人,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4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五单元主要是了解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气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篇课文在第一课时前,我布置了预习并且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和介绍。但我并没有把握学生到底能找来多少资料。

  上课了,我让找到资料的学生举手,有很多同学举了手。有的是把资料抄在了书上,有的是打印出来,还有的找来了精致的图片。我很是惊讶和激动,惊讶的是有这么多同学认真的找来了这么多资料,激动的是资料的内容可真丰富啊!例如:有的同学找来的林则徐的资料,林则徐(1785-1850),字元扶,福建侯官(今徐州)人,清嘉庆十六年进士。道光二年(1822年)授淮海道,擢升江苏按察使布政使,曾奉命督修过洪泽湖高家堪大工。道光十一年,擢升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在河南境内林则徐是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创始人之一。道光二十一年四月,林则徐因抗英被革去职务,遣送新疆伊犁戍边。有的同学收集了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资料和林则徐塑像图片。有的同学收集到了林则徐如何禁烟的`资料,虎门炮台的图片,林则徐销烟旧制图片,有的还是彩色的,除了以上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展示和给大家介绍手头的资料,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由于这次课前布置的预习效果,深刻的体会到课前预习和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对学习一篇课文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5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将进行了交流,然后结合黑板上出示的大幅挂图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适时小结并板书“伟大壮举”一词。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场景,接着由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理解从“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语,从而感受到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齐读、知道感情读等朗读行式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假如自己也在现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对谁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教学至最后,我又补充了相应的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获得尊严。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远离毒品,敢于巧妙地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昌盛做贡献。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6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拒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上课一开始,抓住“伟大壮举”一词。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场景,接着由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理解从“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语,从而感受到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还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再次体会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这样一步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然后从这一壮举的执行者林则徐入手,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又以这一精神为切入点,拓展了四篇爱国名人故事,达到了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目标。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 7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虎门销烟》的教学反思07-16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07-26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07-30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11-29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4篇01-0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8篇)06-01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13篇)11-15

《虎门销烟》教案4篇12-29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8篇)06-17

《虎门销烟》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