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教案

时间:2024-10-12 08:23: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原子的结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原子的结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子的结构教案

原子的结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结构

  (2)知道物质可分的哲学思想,了解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学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获取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情景教学、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讲解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讲述)

  【提问】对于体积这么小的原子,它还可以再分吗?

  【提问】发挥想像,同学们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

  【引入】原子的结构是不是和同学们想象的一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原子的世界,认识原子的构成。

  观看

  思考

  回答

  讨论交流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讲述】原子结构的发现是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我们穿越时空,追逐科学家的脚步,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发现原子的结构。

  【多媒体】原子结构发现史

  道尔顿认为原子不可再分

  ↓

  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提出枣糕模型。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否如汤姆生所想象的那样。

  ↓

  重点分析讲解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带正电,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介绍实验现象,重点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试一试】假设你是卢瑟福,根据实验结论和原子有核模型,画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展示它的作品,并让他描述作品。教师再适当分析提问,防止学生有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原子有一层壳。)

  【总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和先进科学仪器的出现,我们才能看到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观看

  倾听

  思考

  回答

  思考

  分析

  讨论

  交流

  自由想像

  学生画图

  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让学生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尝试去分析解释现象,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到发现原子结构的探究中,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画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原子的构成

  【多媒体】原子构成示意图: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引导:原子是实心的?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中含有哪几种粒子?原子核位于原子哪个部位?原子核有哪几种粒子构成分别显什么电性?图中数据表示什么,得出什么规律?)

  【分析】1、由图中数据,引出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进行比喻,并图片直观地理解。2、整理所有图中学生给出的信息,通过板书,让学生总结原子的构成。(提问:原子核的电性由哪个粒子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引出核电荷数的概念)

  【过渡】原子的构成又有哪些特点?

原子的结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什么是分子?

  什么是原子?

  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动画)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一、原子的构成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教师讲解:对,确实是这样。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

  猜想:原子不能分。学生发挥想象说: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

  原子原来不是一个实心球,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问题激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原子的结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eq o(sup 5(14),sdo 2( 6)) 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示意图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核素

  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 ×10-31 ×10-27 ×10-27相对质量 电量(C) ×10-19 ×10-19 0电荷-1 +1 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

  如果用eq o(sup 6( A),sdo 2( 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 o(sup 6( A),sdo 2( Z)) X

  【迁移与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Cl-37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提高】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 eq o(sup 5(40),sdo 2(20)) Ca和eq o(sup 5(42),sdo 2(20)) C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C-14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简介】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结构教案】相关文章: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06-05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02-03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范文03-24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的反思(通用8篇)05-24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原子12-28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06-25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03-12

《分子、原子》教学反思11-18

《分子、原子》教学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