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1
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文中主人公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文中同时也包含有大段的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外国小说,学生由于环境、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对文中描述的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人际关系没有足够的理解与体会,所以对文字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或者只是简单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观点,所以大多学生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认识,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基于金钱之上的利害关系。
当然毫无疑问,这必然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性阅读,所以自己在设计时重在让学生多一些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力求使他们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等方面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认识,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依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依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较好的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三、教学设想:
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充分展现了墨泊桑短片小说的两个精彩点,即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悬念的运用,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所以本次教学预备在学生熟读文本,整体感知各个情节的布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多体会、玩味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背后所蕴涵的心理活动,从而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另外,作者莫泊桑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课文的一个亮点,在教读时应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文学作品续写写作实践,做一些练习,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这些方法,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准确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通过品读人物描写词句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进而深层次的理解小说主题。
3、通过文本续写、课程感知,对金钱社会的人际关系有更深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透过细节分析人物特征
2、结合时代背景,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六、教学时数: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文本切入,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文本感情
老师课前引导,“同学们,前些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放歌曲)
试想一下,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年岁已高,无处息身,当他家人遇到他时,迎接他的不是爱与接受,反而是背地的躲避和辱骂。这一幕假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产生什么感情?怜悯、可伶。可是,我们提到的这一家人为何却要不顾亲情,狠狠的将自己的亲人继续推向人生的无望。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隐情?我们在文本《我的叔叔于勒》里尝试找寻答案。
2、分步骤感知故事脉络
找到文中所有人物,理清各人物间相互关系。
选取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按时间进程,选择对于勒称谓这个入口,选取文本关键词。
于勒的现状
对于于勒的称呼
对于勒的态度
贫
坏蛋、流氓、无赖
赶于勒
富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盼于勒、赞于勒
贫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
讨饭的
躲于勒
以该称谓为入口,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文章划层次。
(二)、小组讨论,共享心得
教学活动
具体要求
随堂测试
设计意图
学生结合上一阶段自己对文本的人物关系、形象等的初步判定,分小组讨论。
每组找出集中描写“我”和“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的关键词语。
讨论为何于勒的称谓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确定刚才分角色朗读的语气、语调是否准确。
通过朗读对人物描写的段落,体会人物的性格,用下列句式表示。
通过某段或某句的描写,我认识了一个( ? )性格的( ? ).
1.进一步帮助学生清楚文本脉络。
2.了解学情,清楚学生对本文的'掌握情况。
3.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的理解、掌握。
(三)、其他部分延伸
教学活动
具体要求
随堂测试
设计意图
1.综合学生上一阶段各组对文本的人物关系、形象等的初步判定,综合讨论。
引导大家共同找出集中描写“我”的姐姐、姐夫、船长等周边人物的关键词语、语句等。
通过朗读对人物描写的段落,体会人物的性格,用下列句式表示。
通过某段或某句的描写,我认识了一个( ? )性格的( ? ).
1.在学生清楚文本脉络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2.选择说明人物,比如以姐姐姐夫的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社会金钱不仅左右着亲情,还影响爱情。
2.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延伸性问题,以师生无答案式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综合理解文本意义。
先公布问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朗读课文。
现场提问:
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其他人物分别起什么作用?
试选出文中一人物,就其典型动作进行分享。说说它典型在哪儿?
1.问题无答案,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补充不足。
2.老师可以从旁点拨,比如:选出“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嚷着:‘出大乱子了!’”(第37段)结合上文父亲的表情分析父亲的心理变化。
3.文本解读告一段落,引导学生对教学文本进行主旨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以人类亲情观念、现代人的利益眼光等来打量文中于勒的亲人们的做法
用多种观念分别得出结论,引导学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亲情观。
老师可以从旁引导,比如:出示一份对联“富在千里有远亲,穷在咫尺不相认。横联:金钱至上。”讨论这是否正确。
(四)、课后布置
文章题为《我的叔叔于勒》,可这个人物于勒却是条暗线。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小说直接对他的着墨不多。让学生续写他的小传,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弥补文本这一空白。
作业具体要求:假如穷困潦倒的于勒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重亲发达了,并且找到了菲利普的儿子若瑟夫,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展开想象,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文章片段。
八.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法国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从人物的可鄙、可恨与可悲中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感悟作者关注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难点:多角度解读人物,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问题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家中有叔叔的同学举手示意,问一下,父母平时怎样称呼你的叔叔?
小说中“我”的父母是如何称呼叔叔于勒的呢?让我们再来读小说。
活动2
【导入】
二、研读探究
1、观“变”之态
找出小说中“我”的父母对于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
2、析“变”之心
①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前后变化最明显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眼中的菲利普夫妇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通过比较,细品关键词,揣摩人物的内心。
引导品读: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我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来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拖累我们的。”
②多角度解读人物
课件显示教师教学用书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本文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的贪婪、自私、势利的丑陋形象。”
问:你对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就这一种理解吗?
课件显示网友对于勒的意见:“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了,他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问:你对于勒有不同的认识吗?
3、探“变”之因
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既可憎又可悲,那么这场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
师明确:是当时社会的错。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一旦和钱、利益发生了纠缠,原本团圆和美的家庭就完全陷入了钱眼里,一切的美好都荡然无存。
活动3
【活动】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菲利普,在这样的境遇下,面对穷困潦倒、曾经伤害过你的弟弟,你会怎么做?
“生活永远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美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糟糕。多一点善良,少一点贪婪与自私。”
活动4
【作业】
四、写作
拓展练习: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1-28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3-07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3-07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2-20
我的叔叔于勒初中教案08-22
我的叔叔于勒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