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名画欣赏
(一)谈话引入
1、聊特长爱好
上课之前咱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大家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个个都多才多艺,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
2、重点强调画画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绘画,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画画请举手?啊,这么多啊。那咱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大画家。
(二)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
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3、出示群马图
再来看这一幅图。知道谁最擅长画马吗?
二、导入课题 进行质疑
(一)齐读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教师随机点评)
(1)鱼是画到纸上的,怎么会游到纸上?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三)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三、查读生词 知道书写
(一)出示生词
花港、鱼缸、挥笔、厂徽、清澈、罢了、绣花、聋哑、一壶茶、一丝不苟
1、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生字词会读了吗?指名读。
2、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讲“壶”字。
(出示甲骨文的“壶”字)大家看,这个字你认识吗?猜一猜。
4、将“挥手”“厂徽”变红。
读读这两个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看,音同字不同,字形、字义都不一样,大家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5、指导书写:“厂徽”的“徽”字还不好写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下,请同学们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还有一个字也容易写错,那就是“花港”的“港”。先写三点水,注意它的右半部分,请大家跟我一起写。提醒:最下面是个堵了头的“己”,念sì。
四、整体感知 谈感受
(一)自读课文
1、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通过读这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开始吧!
2、学生自读课文。
(二)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大胆些,有一点说一点。
五、体会青年人的忘我、专注
(一)通读找句子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体会出青年人看鱼、画鱼时是那样的专注,画得金鱼那样形象逼真,这都与文中的一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齐读这句话。
“忘我”是什么意思?
2、找句子。
文中有好几处句子,就具体描写了青年人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找找看。
3、学生边找边汇报找到的句子。
找到一处说一处,找到两处说两处。谁来说第一句?……(学生逐一汇报,随机点评,读正确即可。)
(二)抓重点谈感受
1、屏幕出示汇报内容。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齐读初步感受忘我
我们来看,这是大家刚才找到的句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爱鱼忘我的境界。一起读。
3、四处重点句子分别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句一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语深入体会聋哑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②教师总结提升概括
青年人呆呆地看鱼,静静地看鱼,是那样入迷那样专注,如果用词语形容概括聋哑青年看鱼忘我境界的话,你想用哪个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③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2)出示句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重点抓住“融为一体”体会青年人忘我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自己先来读一读。
②理解“融为一体”(变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能够体会出青年人的忘我的境界,哪一个?
同学们,什么叫做“融为一体”啊?
③小结
青年人和金鱼都如同一个整体了,难怪说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3)出示句三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体会青年的勤奋刻苦
②抓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引读
青年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为了画好金鱼,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他——(学生接读)
六、学习画鱼部分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七、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八、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九、总结提升
同学们,残疾青年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忘我地看鱼,鱼才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鱼才游到他的纸上。心随鱼游,鱼方能“游”。岂止画画,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这段话告诉我们,标题是生活真实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艺术再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人”,“人的心灵”。因此,标题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导入
火柴的作用在于引火。人类自从钻木取火以来,火就成为人类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伙伴,甚至有时会关系到人的生存。这篇小说就讲了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课文分析
1、教师提问: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评析、小结。
主人公是无名战士。确定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体现小说主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这正是作者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那么,小说为什么还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这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他实际上起到了第一人称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作者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
2、分析第一部分(开头棗“……发现它”)
教师提问: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概括一下:卢进勇碰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阅读、概括,然后明确:
①“整个草地……给遮没了”棗荒凉
②“天,还是……一朵朵浪花”棗冰雹
③“因为小腿……他掉队了”棗伤病
④“一阵凉风……湿透了”棗阴冷
⑤“他下意识……‘没有发现它’”棗饥饿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卢进勇碰到的这些困难?这些困难,只是卢进勇一个人遇到的吗?
学生分析、明确:这是为了自然地引出卢进勇对“火”的向往,同时还点明红军过草地时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如果不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红军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由此可知,无名战士也遇到了这些困难,暗示出他是在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保存了七根火柴。
教师提问:“他也知道这是妄想棗”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什么作用?“妄想”一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明确: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妄想”一词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法”的意思。后面却居然有了火柴,这就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一个破折号,一个词语,既突出了火柴的极端重要性,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教师提问:本部分最后一句,为什么连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喑自庆幸”等词语?各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明确:“小心地”说明惟恐丢掉一点点,突出粮食的宝贵;“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状态;“吝惜”“暗自庆幸”说明粮食的意义。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这点粮食对于卢进勇赶上部队、走出草地的重大意义,同时为下文他毅然地拿它救助战友,体现红军部队团结友爱,即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埋下了伏笔。这里又一次交待了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分析第二部分(“已经一昼夜……前进的方向”)
教师提问:第二部分安排了几个情节?
学生分析,然后明确:三个情节,即呼唤战友,拒绝帮助,托付火柴。
教师提问:在托付火柴之前,小说怎样通过声音、肖像、动作和语言具体描写了无名战士垂危的状况?
学生思考、明确:
声音:“低低的”,“微弱、低沉”,“就象……”
肖像:“倚着”、“身子底下”、“脸色”、“头发”、“眼眶”、“眼睛”
动作:“喉结……抖动”、“嘴唇……发出”、“呆滞地望”,“吃力地……推开”、“嘴唇翕动”、“齿缝里挤出”
语言:“不,没……没用了”
这些具体、细腻、感人至深的描写,是为托付火柴作了充分的铺垫。说明无名战士怎样顽强地与困苦、与死神搏斗;崇高的信念,部队的安危凝结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的生命;为保存七根火柴,他作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和牺牲。身体的衰竭与一定要把火柴交给战友的顽强意志形成了强烈反差,使得故事格外地悲壮。
教师提问:“托付火柴”这个情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有哪些重点词语?各有什么含义?
学生分析并明确:
①“指火柴”:“睁开”“指着”“急急地说”棗指出存放部位,表达急切心情
②“看火柴”:“打开”“揭开”“并排摆着”“干燥”“红红的”“压”“像……”棗与阴冷环境、湿透的衣服形成对照,把火柴同党联系在一起,表现对党的一片赤诚
③“数火柴”:“抬手”“伸开”“小心翼翼地……拨弄”“数着”“望”“好像说”棗清楚地交待,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义非比寻常
④“交火柴”:“舒展”“放射”“合拢”“捧起”“像擎着”“小心地放”“紧紧地……握……”“直直地叮着”棗交待后的无比欣慰,郑重地托付,殷切地期望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特意写出“记住,这,这是,大家的!”这句无名战士说的话?为什么一词一顿?
学生思考、明确:这是无名战士对卢进勇的嘱托,也明确地揭示了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思想基础:大公无私。这一句话表现了无名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
一词一顿,既表明了无名战士生命垂危、力气将尽的特点,也表明了话语意义的严肃和郑重。
教师提问:无名战士牺牲之后,为什么写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又写“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与“清晰”不是矛盾吗?
学生思考并明确:不矛盾。“模糊”是写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点明卢进勇心里已经明确自己所负有的重大责任。
4、分析第三部分(小说结尾)
教师提问:结尾有三段,每一段都怎样体现了无名战士托付火柴的巨大意义?
学生分析、明确:①“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含蓄地点明托付火柴的举动和崇高精神给了他巨大鼓舞和力量。②写篝火,点明火柴给部队带来生机和活力,暗示火柴的巨大意义,从侧面赞颂无名战士的精神。③写卢进勇递交火柴,并特意重复数火柴的细节,显示出火柴的不同寻常和重大价值,重现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
四、小结
1、第一部分写卢进勇处境的恶劣是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暗示出无名战士的顽强意志。无名战士垂危的状况与托付火柴的情节形成鲜明对照,小说结尾点明了火柴的巨大意义,从而歌颂无名战士的崇高品德。
2、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情节的安排和重点词语与语句。同时要透过语言的表层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烘托和映衬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小说所以写的感人至深,除了立意深刻,用多种描写方法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之外,还采取了有效的写作手段。
二、分析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师提示:火柴虽小,人们也习以为常,但作者却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从而表现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
教师提问:小说是怎样写火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小说中有六处写到火。
“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
前四点写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使“火”的意义逐步扩大:由个人到战友再到部队。这就启示我们:这“火”由火柴点燃,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那颗赤诚的心,“火”就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火”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提问:请把小说中直接写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卢进勇需要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点燃篝火卢进勇
有堆火烤需火堆托付火柴用上火柴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构思上的特点:火柴这条线索由隐而明,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现火柴,体现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内心世界,后两次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
3、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问:小说有两个人物,卢进勇贯穿全篇,但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卢进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卢有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师提示: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三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篝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三、小结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是赋予司空见惯的事物以不同寻常的意义,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七根火柴”是小说的线索,线索的延伸就是情节的构成和发展,就是小说主题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小说采用的不同写法各有不同的作用和体现,但目的是一个,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说真的,一学期下来,自己感觉设计不错的不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翻开上期的反思本,竟然也有“珍贵”的东西,也算是“敝帚自珍”罢!
一、板画风娃娃,认识风娃娃。
体会“可爱”;猜猜她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伤心?
二、赶快从课文当中找答案。
三、小组交流问题。互相帮助认字。
四、学问:
1、读通全文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
3、引出“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4、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因为( )。风娃娃,我想对你说:“( )。”
5、找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反复读。
五、游戏巩固生字。
六、资料:
四季风
夏天的风很轻,它踏在荷叶上,连露珠都没有碰落。
秋天的风很重,它站在高粱上,把田野都压红了。
冬天的风很硬,它刚踩上小河,小河就结了冰。
春天的风很软,它刚一碰到柳枝,柳絮就漫天飞。
七、板书
风娃娃
使劲 吹风筝
好事 吹风车 坏事 吹衣服 好心办坏事
吹帆船 吹树枝
教学感受:本课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文章中的风娃娃句是一个活生生的小朋友,十分想做好事,结果老是受到别人的指责。和学生的生活多么相近啊。如果把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那是没有必要的。本课开放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主要体现在: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的预习或初读,我要学生画问题泡泡。并在合作中探究不懂的问题。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如在学生学生字时,自愿当小老师,朗读时读自己喜欢的,喜欢……
三、巧设游戏,在巩固生字时,采用游戏形式,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并全身投入。突破识字,学词,积累的难点。
四、展开想象。设计了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学生十分喜欢。都想为风娃娃提个醒。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展开拓展阅读,了解“看”的学问;从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对比中得到启示。
2.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重难点,关键
1.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针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阅读《“看”的学问》和《管道》。
二.学习《“看”的学问》
1.轻声读文,思考“看”有哪些学问。
2.讨论:“看”都有哪些学问?
3.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样观察事物的?
三.学习《管道》
1.提出要求,引导速读。
2.学生自由速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速读的体会。
4.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二.开展《畅所欲言》的话题交流
1.默读故事,理解内容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针对故事,开展讨论。
3.教师小结。
三.完成《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引导评议。
3.评选班级“智多星”。
4.课外延伸:毛遂自荐当主编将全班同学提供的好方法,好窍门编成小册子,名曰《智慧万花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将上节课讨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继续习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可以简介作者来导人,也可引用名言导人,如:—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l。)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日(yì)彗星(huì)
宽宥(yu)弥补(mí)臆度(yì)窒息(zhì)
(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这个事例好处是: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明确:(开放性题目,说出一点即可。)
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
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③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 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 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3. 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 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 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 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 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
(1) 楚王闻之
(2) 齐之习辞者也
(3) 吾欲辱之
(4) 婴闻之
(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 王曰,何坐
2) 吏二缚一人诣王
3) 圣人非所与熙也
4) 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
1.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 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教学重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 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 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 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 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 o o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 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 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习声调
1 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2 练习读a、o、e的四声。
(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a、o、e组词。
ā阿姨好! á啊!你说什么? ǎ啊?这是怎么回事? à啊,伟大的祖国!
ō噢,我懂了。ó哦,是这样吗? ò哦!我明白了。
é 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七)巩固练习。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八)小结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品味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
2、品味并积累文中精妙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然后用一、二句话来描述这段舞蹈,或谈谈观后的感受。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要我们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时,许多同学就犯难了,为自己语言的匮乏而感到苦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的一篇散文——《观舞记》,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美好的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找出文中记叙作者观舞的段落,然后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特点——飞动的美。
2、课文描写“飞动的美”的是哪几个段落?(16-18段)
研读课文,品味“美”。
指读第13、16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说说是从那一方面来写舞蹈“飞动之美”?
(形体、衣饰)
(二)品读17段
1、朗读描写舞蹈内容的语句。
2、思考:本段描写中,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舞蹈“飞动的美”的?(神态)
3、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借助于语言来表现出舞者神态、舞姿方面的特点的?
出示改写语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
改文:她的双眉笑颊表现出无尽的哀愁喜乐,在垂睫张目间,又能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娇羞盛怒,同时,她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的动作,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的动作,也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品析与朗读相结合,老师指导朗读。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思考谁是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课时安排:45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词语盘点:
这个单元我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词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中间也带有这样的引号?这些引号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5、总结归纳引号的几种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觉得这些成语在意义上又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己选泽一个成语,说说意思,并尝试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四、阅读
1、自由郎读,通过,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要有远大的目标)
4、当堂完成语文作业本上有关鹏程万里的阅读理解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教案:《社戏》教案07-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