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教案 1
教材分析
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学情分析
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维吾尔族
壮族
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国 民族分布图)
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
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初中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
1.读:课本《波浪》景观
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
4.演示:录像《钱塘潮》
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
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
1.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2.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读:《世界洋流模式》
4.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
1.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初中地理教案 3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
3.教学重点 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 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
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
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 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 1课时
8.教具准备
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
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
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 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1.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
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
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
东方明珠香港图片
初中地图册
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
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 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考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
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 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课后小结(5分钟)
讲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设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
初中地理教案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学会运用读图分析法解决实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展示我国长江和淮河洪水泛滥和西北(北方)地区干旱的场景。
【教师提问】这些场景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师补充】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地区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宝贵的原因之一。
【出示板书】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投影图片】投影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提问】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对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读图回答,加深对降水时间分布的巩固,为建立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印象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作指导)
【教师引导】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水资源时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三)思维发散,探索求解
【教师引导】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对水资源的利用有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结合当地实际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名代表发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师引导和同学补充。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的困难等。沂水跋山水库、沂河橡胶坝等)
【投影】投影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功能,在班内交流,建立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联系实例加深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中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承转】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征呢?
【投影】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教师引导】对照图分析讨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初中地理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板书】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大呢?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
【归纳】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了。另外,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结论】因此,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为28℃以上。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 7月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大约在8℃以下。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原因。
【承转】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海南岛、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启发提问】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分小组讨论回答】(课件提示)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的果树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异?
(4)你还能说出哪些不同?
【练习与小结】(课件)
板书设计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7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强学生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俗。
2、 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我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式、读图分析法 、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谈谈旅游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图片
[转承]我国疆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板书)
二、民俗与环境
1、 [自主学习] 结合学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教材P92-94页内容,仔细研读教科书。
2、 【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
3、 活动:阅读“地方美食图”、“中国民居图”、“中国民族服饰图”和有关资料,体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民居、服饰的地方特色。
4、 [讲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习惯不同,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著礼仪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分别从食 、住 、衣 、行 、节日庆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异。
(1)食:学生读【知识之窗】 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 课件展示地方美食图片
【学生活动】 课本P92 活动、P93活动1、2。
(2)住: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展示图片中国民居 【学生活动】 课本P94活动1
(3)衣: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示图片中国民族服饰
【学生活动】 课本P94活动2
(4)行:学生交流 南方与北方的交通差异
(5)节日庆典(视频播放)
6、拓展练习:
三、旅游与文化
(1)旅游业及其意义(播放视频)。
(2)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3)世界遗产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找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景点,并完成P96活动1
(4)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因注意些什么?(视频播放)
四、作业 完成学案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民俗与环境
1.民俗差异
衣、食、住、行、节日和宗教
2.民俗差异因素
地理环境
历史习惯
风俗因素
二、 旅游与文化
初中地理教案 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
[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
②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初中地理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二、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三、课时要求:
1课时
四、教具:
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PPT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1.由PPT2和3展示;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图、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PPT4展示青藏地区的山脉、面积、人口等。
2.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PPT4)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3.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PPT5显示(陆高海深)并完成课本P26的活动。
4、独特的自然环境
过程1.由PPT6展示:青藏地区图、青藏地热资源图、雅鲁藏布大峡谷图、柴达木盆地盐场图、青藏铁路图。(P27)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PPT7展示)
小结:
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初中地理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天气和气候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问题】
(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
【学生活动】
(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教师活动】展示“沙尘暴”、“风”的符号。
【提问】
(1)结合“沙尘暴”的符号,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学生活动】
(1)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防风固沙。
(2)第一,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充当播报员,发布天气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
思考问题: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
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三.【教学重点】
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五.【教学用具】
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
(板书)第三节 巴基斯坦
(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巴基斯坦
A.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历史
3.民族与宗教
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
C.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D.探究活动
初中地理教案 12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 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初中地理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表格。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初中地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教师说明]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时刻的计算一般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设问]
1、日本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赛,我们应在几点钟打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讨论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厉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射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和?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察]
(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观察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形成了四季。
[过渡]同一纬度不同时间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那么,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方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会一样吗?(如:在夏季,赤道地区、北纬40度地区、北极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一样吗?地面冷热一样吗?)
三、五带的划分
[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如何?小组为单位归纳,画一幅简图加以说明。
[教师点拨说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可达北纬23.5度,最南可达南纬23.5度。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投影]地球上的五带图
[分组活动]分三个大组,分别代表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观察思考:各温度带的范围、有无阳光直射、获得热能多少。
[角色扮演]各组派一名同学上讲台展示所代表温度带景观图片并介绍其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 15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
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
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教学重点】
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
(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
(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
【板书设计】
第三节巴基斯坦
A.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历史
3、民族与宗教
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
C.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D.探究活动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03-13
初中地理教案03-07
初中地理教案11-04
初中地理教案07-02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02-27
初中地理教案【热门】02-26
初中地理教学教案05-30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01-06
【精】初中地理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