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2 09:07:42 帅帅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2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23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

  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

  ③都用两步计算;

  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

  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

  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

  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 17 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6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让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孩子观察、总结、分析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个田字框和十字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数的顺序

  出示“顺序”问:这两个字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按顺序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要不然就会乱了秩序。

  课前我们已经按顺序完成了这张表(不完整—完整)启发:这张表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我们通常称这张表为“百数表”(板书)。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百数表来学习数的顺序,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这张百数表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呢!让我们边读边找吧!

  2.横着找规律:

  (1)师:我们先横着看一看,一起读第二行。带领学生一起读第二行,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师:下面你也从这张表中选几行读一读,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行,电脑同时显示哪一行)

  横着看,第2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2,第3行······

  (4)师小结:横着看,不管哪一行,相邻两数相差1;从第二行起,每行前九个数的十位上是一样的;每行最右边一个数都是整十数(或一百)。

  3.竖着找规律:

  (1)师:每个竖列里的数又有什么规律?每个同学先选几列数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己读,说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列,电脑同时显示哪一列)

  竖着看,第1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第3列······

  (4)师小结:竖着看:上下两数相差10;个位上的数相同。

  4.继续探究:刚才我们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那么这张表里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小朋友们细心找、认真想,看谁能有新的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斜着观察。教师揭示重叠数。颠倒数。

  5.幸运抽奖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在一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为了鼓励大家,今天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抽奖活动,请大家举起自己的号码牌,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请拿着你的卡片站起来,看谁会成为今天的幸运之星。出示36页的第3题。

  (1)比69大1的数是( )。

  (2)比100小1的数是( )。

  (3)40比( )小1,比( )大1。

  (4)与99相邻的数是( )、( );

  恭喜获奖的同学,老师的数字是56,你能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老师也获奖吗?

  请没有获奖的同学也设计这样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号码牌是多少?谁来试一试。

  三、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看,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神奇的“魔力框”哦(电脑出示)

  1.用“田字框”框数:

  (1)师:看这个“田字框”框住了几个数?

  横着读一读: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呢?(两数相差1)

  竖着读一读:上下两数什么关系?(两数相差10)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框一框吗?

  请看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从这张信封内拿出“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

  仔细观察你框出的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你框出的数吗?(实物投影仪展示)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个田字框。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用

  “十字框”框数。

  (1)师:看这儿还有一个十字行的魔力框,你能用这个魔力框框出五个数,并说一说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吗?请大家从信封内取出“十”字形框,互相框一框并说一说。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学生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小结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3.拓展:其实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魔力框,请看:(出示)你最喜欢哪个?可以试一试!

  这些魔力框你最喜欢哪一个,挑一个最喜欢的试一试并填一填。

  4.请你来当小考官

  我们同学还可以同桌相互考一考,来当一回小考官,在空白的魔力框上填上一个数,让同桌填上其他三个数。

  四、设计魔力框,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课后请大家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不一样的魔力框呢?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横着:

  相邻两数相差1

  竖着:

  上下两数相差10

  个位上的数相同

  反思反

  反思:怎样才能放得开又收得住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较下的减法意义的同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鸡生蛋的情境图,引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有序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通过观察对话,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两天一共生了多少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

  解决实际问题

  1.问题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较多少,应该用减法。

  列式:11-5=

  11减5得几呢?自己动手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3)展示对比

  综合之前学习的经验,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能够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2.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6,今天又学习了十几减5,接下来的算式,你能独立计算吗?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发现规律

  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算式的变化更加直观,到时候能感受得到,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1、2、3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没有发生变化。

  (4)应用规律,体会极限

  如果这样写下去,你还能写出多少个等于9的减法算式呢?

  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向你说说我是谁。

  2.谁多?多几只?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和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森林里,3只小动物正在进行折星星比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折了多少个星星?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学生完整说出整幅图的意思)如果你是裁判,谁会是冠军呢?(生:小猫是冠军)

  1、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那我们先让冠军小猫和小猴比一比,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比小猴做得多,小猴做得比小猫少。

  指出: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

  师:38比34只是多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指名学生用“多一些”说说上面的比较结果。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师小结: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现在请小朋友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再齐说。

  追问:刚才我们比较两个数量38、34相差得大吗?(不大)

  师:是呀,像这样当我们比较的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出( )比( )多一些,或者( )比( )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1)你觉得小猫做的和小狗比可以怎么说?

  生1: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师:小猫做的比小狗多一点点吗?生1:多很多。

  生2: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师:像小猫这样比小狗多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是多得多。(板书:多得多)

  (2)谁能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下: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个别说,齐说)

  (3)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刚才老师说过多得多就是多很多,那么反过来就是少很多,少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应该说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4)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个别说,齐说)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要表示两个数相差得程度时,可以用这4个词语(指板书)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刚刚我们已经把小猫和小猴,小猫和小狗比了,那你们能自己把小猴和小狗比一比吗?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3、小结

  同学们,在刚刚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较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

  三、运用解释,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

  引导:要比一比每两个鱼缸里的金鱼条数的多少,可以怎样说?自己先想想说说。

  交流:你是怎样比的、怎样说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说说理由)

  能不能先说一说红金鱼和黄金鱼

  2、想想做做第二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听,他们在说什么?

  课件播放)谁能把小熊的话读一读,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那么,听了小熊的话,小兔想: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后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巡视)

  展台展示交流。(为什么选18呢?)

  有没有不一样的?

  (2)刚才我们跟小动物逛了逛果园,现在老师带大家去学校看一看。体育课上,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你知道他们拍了多少下吗?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勾,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个?

  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3、4、5

  4、想想做做6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猫)比(小狗)做的多得多

  (小狗)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07-2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1-0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07-2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6-1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3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6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6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