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模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1234681224
y/cm241286432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cm2)
过程要求
(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234681224
袋数1286432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一根长绳、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6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认识了曲线图形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我认识了百分数,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我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分数问题。
我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现在咱们就分单元进行归纳总结吧!
二、探究体验
1、圆。
师:“圆”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跟小组成员说一说,可以列成表格加以整理,也可以画成图加以整理,只要能系统地把所学知识展示出来就好。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路。
我们先是认识了圆,了解圆的特征,包括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d=2r;还学会了画圆,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认识了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测量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πd或C=2πr。
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之后,我们探究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先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相似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S=πr2。
学过关于圆的知识之后就是为了应用,可以利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还可以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总结得很好,条理清楚,覆盖面全,继续努力。
2、分数混合运算。
师: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归纳“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说说你归纳的某一板块的知识点呢?
生1:关于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首先涉及的是运算顺序,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一样,计算的时候,要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
生2:在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时,画图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帮助我们找等量关系,然后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
3、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1:在比较时,除了以前学习过的比较谁多谁少,还可以比较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生2: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都要先思考问题中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生3:百分数问题的解答和分数问题非常类似,很多类型的题目具有相同的分析思路。……
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这半个学期来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开心吗?今后我们要逐步学会自己整理所学知识。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5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
(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
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填写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哪个长度单位或哪个面积单位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书: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题的对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问题后,再判断就不困难了。
(1)用8分米铁丝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周长是8分米、边长是整分米的长方形有几个?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洒水车的工作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洒水车每分洒水的地面是一个长50米、宽8米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计算。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条件和问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个条件题目给了没有?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7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化简比和求比值,完成第114页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整理与复习(板书)
二、讨论交流
1、举例说说比的.意义
2、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及求比值和化简比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方法。
指出:计算分数乘法时,要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分数除法时,要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计算。
计算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计算。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指名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3、第3题。学生尝试练习
提问:哪几题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第4题
讨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指出:把一个比化简后其结果仍然是比,而一个比的比值只能是一个数。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3、4题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8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5。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
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一、课前预习。
师布置学生准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学生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
(3)思考: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
做一个正方体呢?
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
3、展示和交流。
理解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
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发现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边做边思考。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材料和做的过程,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三、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提问:这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如:
(1)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这个包装盒,你打算准备多大的硬纸?怎样剪裁?
学生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让学生根据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根据数据大小情况合理选择让学生笔算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四、评价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五、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其它的问题?
自由发言。
教后反思: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以及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知识点、形成网络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知识网络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课题)
师:分数除法第三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生: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2、展示网络知识图,交流评价
师:课前,老师布置的知识网络图,大家整理好了吗“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整理的网络图。看看他们是怎么整理的?
①展示学生构建的网络图(展示不同的整理格式)
师:他们是用什么格式整理的?
②学生交流与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有哪些?看了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整理单元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格式,整理时知识点要做到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与交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回顾、梳理知识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引导生回顾、各部分知识重难点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最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①倒数的认识:(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这部分内容你学到哪些知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生: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整数、小数呢?
生:……
②回顾分数除法计算的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过渡语:学了”倒数的认识“有什么用处?(为分数除法计算作准备)
师:(板书:分数除法计算)
师:分数除法计算的法则是什么?
师:在分数除法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
(混合运算除了按顺序计算,有些题可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③回顾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师:学了分数除法计算又为谁做准备呢?(板书:解决问题)
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分为哪几类?
生:简单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合作的工程问题
师:在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时要做到哪几步呢?
师:在解决问题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找出等量关系式)现在我们也来找一找。
④我会说:按要求补充完整
“一桶油,用去2/7”,把()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
“梨重量的3/4与桃一样多”,把()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把()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
师: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和差问题关键是什么?工程问题呢?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深化本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了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查缺补漏综合应用
师:我们对本单元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大家都很积极,踊跃发言,老师要为你们点个赞;下面老师综合本单元的知识检查一下你们的收获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基础练习
1、判断题:(说明原因)
课本47页第1题理解
2、对比练习
(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只数的2/5,养了多少只鸭?
(2)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5,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了500只鸭,鹅的只数比鸭少3/5,鹅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针对平时易错题型,设计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深化对题型的理解】
拓展练习
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离中点还有15千米,求甲地到乙地长多少千米?
2、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拓展练习,深化知识间的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三)提高练习:
1、课本47页第5题
2、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8小时可以运完;乙车单独运12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由甲车先运2小时,然后与乙车合运,需要多少小时运完?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02-1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0
《整理与复习3》教案08-25
整理和复习教案03-23
202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15篇01-20
六年级数学教案单元整理和复习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