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案

时间:2022-02-21 17:24:51 教案 我要投稿

《乌鸦喝水》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鸦喝水》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鸦喝水》教案模板汇编7篇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謎语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謎语,看谁猜得准:身穿黑袍子,有时在天上,有时在树上,是个好孩子。(乌鸦)对,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板书课题:

  乌鸦喝水

  本课我是随着课文的进展,随时进行生字的认读的。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于是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欢乌鸦的故事,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读书吧。

  2、自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自己划出要求认识的字,同座位互认。

  4、小朋友,瞧,这些生字宝宝都跑到大屏幕上来了。(看幻灯片)

  (1)自由读一读

  (2)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3)老师任意指看谁能读出。

  (4)齐读

  5、去掉拼音敢不敢读?去掉拼音读。

  6、找学生说一说你和哪些字交上了好朋友的?你是怎样和它们做好 朋友的?把你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喝”和“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师:这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那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

  生: 乌——鸟、为——办、右——石、瓶——饼

  师:我们用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记生字?

  生:“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

  生:“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办’字旁边的两点千万不能丢。”

  生: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生字: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

  7、巩固识字。

  (1)组词竞赛。

  法——办法、法院、法律、方法、法规,多次重现“法”字,便于学生记忆。

  (2)游戏认字。“击鼓传花”鼓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事物辨字。如:老师做喝的动作、渴的表情,拿瓶子和石头,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

  (三)写字指导。

  1、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

  2、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认读、领读。

  3、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所在的位置。

  4、“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

  提示: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比较“找”与“我”的字形。

  5、“可、石、办”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

  6、教师示范写生字。

  7、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四)、指导读课文。

  (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乌——鸟、为——办、右——石、

  瓶——饼、喝——渴

  法 找 许 可 石 办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攵”。书写“只、石、多、出、见”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汇报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

  5.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读,分段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讨论交流怎样能喝到水。哪种办法好。

  5.再齐读一遍课文。

  四、实践活动

  1.你们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2.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生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4.师范写,生模范写。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放学了,小刚肚子饿,可是妈妈把好吃的点心挂在篮子里,小刚怎么都够不着,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畅所欲言,师小结。)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会正确书写生字。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练习朗读。教具准备:多煤件课件,生字卡片,乌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新朋友,出示乌鸦图,师:别看它长得黑乎乎的,很不好看,但是它很聪明。看动画片《乌鸦喝水》。2、乌鸦把它的相片和故事留在我们的课本了,等着我们去看,去读呢!板书:23.乌鸦喝水,读课题。3、知指导看图,说说图意,结合学生回合师板书,口渴----喝水用顺口溜区别“渴”与“喝”。渴了需要水(三点旁)喝水要用口(“口”旁)。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遇到生字圈画出来,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感觉读得有困难的地方想办法解决它,可以请叫老师和小伙伴。2、出示生字,自己练习,把你觉得读得好的字读给同桌听。3、抽八名学生摘星星卡片并当小老师教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4、去拼音查读。男女比赛。开火车读,反复纠正读。6、齐读生字。7、字卡出示绿色通道的三个生字“鸦”“叼”“瓶”,通过字音,记住他们。“鸦”“牙”表音,“鸟”表意,“叼”要用口“瓶”:瓦片层层并。

  三、自主识记字形

  1、认识新偏旁:“”“走”。(1)记住称:手字旁。走字旁。(2)与“手”“走”比一比,加深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3、交流汇报:(顺口溜)渴:人困高墙内,太阳当头晒,渴了需要水,无奈水流外。起:走字翘翘腿,自己跳上去,办:用力想办法,两边都流汗。渐:水车千斤重(慢的意思)(比一比)于:干——于(于字钩)(解字理)终:——冬——终,原指衣服做完了打两个结的意思,后被借去表示冬秀,冬天寒冷,人们不再外出劳作,而在家纺丝线,这就是年终季节,终,也就表示最后的意思。(课件铺助)(加一加)法:三加去。(做动作)看:把手放在眼睛上。

  四、把生字送回家,理解扩词说句形成知识积累。

  1、半生字宝宝送回家读课文,多读有生字的词句,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再想想你能用生字组成别的词吗?能说出一个句子就更好了。2、“天上鸟儿结伴飞,水里鱼儿结伴游”,把你们读到的`生字的词句读给大家听。3、你还能用生字说出不同的词句吗?交流汇报。起:起立,起床,生起。早上太阳生起来了。办: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法:加法,减法,法国,法官,法师,这道题应该用加法。我想去法国。渐:我渐渐长高了,小树渐渐长大了,汽车渐渐开远了。看:看书看电视。我最喜欢看动画片。渴:渴了,我口渴了。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1)师范读(2)学生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读,分男女读敏捷龙读全文。教师注意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提示两个易写错笔顺的字。渐:车,在单独写的时候是先横后竖,在“渐”字里,变横为提,要先竖后提。笔顺为一渴:右下部笔顺为2、学生自己读笔顺图,自己在描红栏里描红。3、学生汇报,给同学们提个醒,哪个字难写好,该怎样才能写好。起:走的捺要长,托起“己”字。渐:车头高,右竖低。4、教师范写看、渴、于、渐,注意提醒学生各笔在田字格中的占位。5、在练习本上写你喜欢的生字。6、抽学生板写生字,集体评议。

  六、总结。

  课后多练习,把字写好写美,争当小小书法家。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教材上放大的图片。说一说你认为每一幅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观察图片,同桌间相互交流)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汇报、师生共评)

  三、识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并用生字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乌、鸦”等9个生字的?(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书写“可、石”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办、找、许”。重点提示“办”字的笔顺,“找、许”容易写错的地方,如:找,漏写最后一笔“点”;许,右半边写成“牛”。

  4.同学们,把你们写的生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看谁把生字宝宝写得最好看?(在小组内展示,相互评议)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看生字宝宝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认读生字并组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让我们再次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二、深入感悟

  1.出示图片。(小组观察、讨论)

  2.边看边想:我们在口渴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那么,这一部分应怎样读最好呢?(分组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4.乌鸦喝不到水,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它是怎样想出来的呢?(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想出办法的。

  6.观察第二幅图片。

  7.以小组为单位,用长颈瓶、小石子等动手做实验,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的意思。(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8.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造句练习、师生共评)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小组内练习,再展法读)

  三、拓展练习

  1.出示思考题: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表达见解、师生评议。)

  2.教师拿出小动物头饰(大象、小猴子、袋鼠、啄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呢?(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小组间相互评价。)

  3.背诵课文。把这篇课文背着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加上自编的动作边背边演。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

《乌鸦喝水》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知道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乌、鸦”等×××个生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2、乌鸦的头饰和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你知道的乌鸦知识

  2.出示课件上的乌鸦图。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朗读感悟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逐段朗读,边读边感悟。

  (1)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①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②小组讨论: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如何表演?”

  ③小组汇报:

  ④指名表演朗读。学生评价

  (2)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说说你的办法

  (3)分小组合作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读一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说一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成功的喜悦。)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①生读句子,思考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②“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③上台演示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④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⑤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⑥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⑧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

  激趣:播放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你怎样评价这只乌鸦呢?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范读

  学生一边读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创意朗读表演。

  (四)、识记生字。小组合作认字

《乌鸦喝水》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相应的词语,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水的过程。

  4、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掌握相应的词语,会写6个生字。

  2、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水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想象乌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水以及“喝”和“渴”的区分。

  教学准备:实验用的瓶子、水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片和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

  有认识这两个字的好办法吗?

  2、你听过或看过哪些关于乌鸦的故事?在你的心目中,乌鸦是一只怎样的鸟?

  3、板书:乌鸦喝水,谁认识“喝”字?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4、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自读,小组合作读

  1、自己读课文,认识生字。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示:“渴”与“喝”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区别。

  三、检查:游戏巩固字词,读通课文

  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

  2、谁能用生字组更多的词语,上来教大家。

  3、在小组学习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识字的巧办法?

  提示:编谜语、顺口溜、想偏旁、加减笔画等。

  4、会读课文了吗?谁愿意读?

  四、边读边思,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呢?

  1、谁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看看插图,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吗?是哪句话告诉我们的?把它勾出来。“怎么办呢”说明什么?

  2、谁把第二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乌鸦的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见到小石子就能想出办法?“几颗小石子”行吗?“石块”行吗?

  3、谁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⑴、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呢?是哪句话告诉我们的?把它勾出来。

  ⑵、结果怎样?请小朋友一起读出来。

  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动手乐园

  我们来当一当小乌鸦,试试看,能不能喝到水。

  要求:一边实验,一边仔细观察,还要小声的说一说发现什么了。

  六、说说想想读读,理解重点段落和词语

  1、实验时,你们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乌鸦能喝到水吗?

  2、出示课文第三段。

  ⑴、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词语?一边读一边强调。

  ⑵、擦掉“一个一个”、“渐渐”。去掉这两个词,可以吗?为什么?

  ⑶、谁能用动作表示“渐渐”的意思?“渐渐”可以换成什么词?

  ⑷、出示句子: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渐渐——。

  七、深入思考,帮小乌鸦再想办法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你想怎样把它夸?

  2、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能比小乌鸦聪明。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又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看看能想出多少种办法。

  点拨:如果有……,乌鸦就……;如果遇见……,乌鸦就……。

  八、教学效果测评

  1、读一读,说一说。

  2、自由轻声读,分清“喝”和“渴”,不认识的字向别人请教。再试着加快速度,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九、拓展性学习

  小声读一读短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再评一评乌鸦喝水的办法好不好,读了以后你想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动作表示词语意思:“喝”、“渴”、“渐渐”,拿出瓶子、小石子、指指脑袋表示“办法”等。

  2、拿出自己做的乌鸦头饰,同桌说说乌鸦长得什么样?他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二、表演:人人变作乌鸦,逐句体会

  1、这个故事有趣吗?想表演一下吗?

  2、汇报表演,相机指导:

  ⑴、乌鸦口渴了,心里怎样想?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该怎样读好这一句?

  ⑵、找到水时心里怎样想?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

  ⑶、为什么渴不着水?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

  ⑷、乌鸦渴不着水,心里怎样想?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

  ⑸、乌鸦的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

  ⑹、乌鸦是怎么做的?

  ⑺、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这时,它的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会说什么话?

  三、读读背背:谁读得好,谁背得快

  1、表演得真好。把课文连起来读读,看看读得怎么样。

  2、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3、小乌鸦现在遇到一道难题: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很快地背下来?同桌商量一下。

  4、背给同桌听。

  四、写字

  1、今天会哪几个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2、谁当小老师,教教这些字怎样记?

  3、提示容易错的地方。

  4、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5、希望老师教一教哪个字?

  示范:找、可

  6、巡视、指导,表扬姿势端正、写字漂亮的学生。

  五、教学效果测评

  轻声读音节,看看连成什么词,再写下来。

  六、拓展学习

  轻声读故事,想想小鸡遇到了什么困难。想想小河周围可能有什么?小鸡可能会遇到谁?你能帮它想多少种办法呢?

  七、作业

  1.抄写字词。

  2.回家把本课的故事表演给家长看。(自选)

  板书: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见石子,想办法……

  扔石子,水升高——喝着啦!

《乌鸦喝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应的刻度标记,以免孩子们在记录时混淆实验的结果。 2、瓶中的水要适量,如果水量过少,在用沙子做实验时,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儿会得出结论:“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会冒出来”,而事实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会冒出来,只是水较少时,需不断摇晃瓶子,才会冒上来,这样实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3、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

  4、4、实验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

【《乌鸦喝水》教案模板汇编7篇】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教案模板集合7篇02-10

有关《乌鸦喝水》教案范文6篇02-20

关于《乌鸦喝水》教案合集五篇02-10

关于《乌鸦喝水》教案合集八篇02-07

关于《乌鸦喝水》教案合集10篇01-22

有关《乌鸦喝水》教案合集八篇01-17

实用的《乌鸦喝水》教案四篇02-09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2-26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汇编15篇)12-30

乌鸦喝水的教学课件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