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时间:2022-02-18 09:30:43 教案 我要投稿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教学目标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现过宏伟的故宫,游览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解说词,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三峡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 处叠嶂(zhàng) 乘奔御(yù)风

  曦(xī) 月属(zhǔ)引 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 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 长 啸(xiào) 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

  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5、学生欣赏解朗读视频,感受美,学习朗读技巧。

  四、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疏通文意。

  1、释新词。

  2、译美句。学生自读自译,将疑难处做好标记。

  3、小组交流合作释疑。

  4、集中展示,分组对译,自主评价,教师点拔。

  五、巩固。

  1、试背课文。

  2、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译一译:

  1、略无阙处(毫无)

  2、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3、夏水襄陵(漫上)

  4、不见曦月(阳光)

  5、或王命急宣(有时)

  6、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7、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8、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9、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10、飞漱其间(冲刷)

  11、良多趣味(很)

  12、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13、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14、林寒涧肃(寂静)

  二、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思考: 作者主要描绘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质疑:

  a、本文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夏季江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按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顺序)。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

  b、三峡风光壮丽雄奇,但为什么要写“猿鸣三声泪沾裳”。

  视频提示、资料提示:“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三峡千古不夜航”

  开放解答 (展现三峡多样性的美)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三、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美点寻踪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描述景物)让我不禁想到了(填写原文),三峡的(景物)真(特征)” 的'

  方式品你看到的美景。

  四、第五步:延读——拓展视野,延伸练笔。

  1、链接:读和三峡有关的诗词,扩大视野

  峨嵋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落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送人归蜀 【张祜 】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2、联想 找出下面诗词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更立西洒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写 你也想写一写你神游三峡后的观感吗!

  激发:三峡真是一座文学宝库,古人至此多有题咏,当代学者余秋雨到三峡写道:“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见贤思齐”,也拿起笔来吗?

  指引:这里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让我们如同泛舟在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卷中。

  范写:看,远山逶迤,峰峦绵延,恰如巨龙腾空。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尤似万马跃踊。峡阔天开,两岸风光旖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课堂总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们的身心舒畅,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让我们多亲近山水,多亲近自然,做一个俗中雅人吧!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一篇《三峡》,区区153个字,却足以令我们神游三峡,留连忘返,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板书设计】

  27、三峡

  郦道元

  山:连绵高耸(静)

  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相关文章:

三峡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2-06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心声说课稿12-22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02-16

《小巷深处》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02-17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犟龟》教学反思(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17

语文版七下《白鹅》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2-06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小溪流的歌》教案02-17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约客》教案02-16

《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2-06